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发展 >> 正文 >> 正文

鲁艺老校长宋惠民当上画家纯属偶然,成功源

来源:二胡 时间:2022/12/30
北京最佳手足癣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44.html

年,宋惠民于长春降生。他与鲁迅艺术学院的不解之缘自年考入该校附中开始。他从鲁美油画系毕业留校任教,后成为院长。宋惠民以“油画民族化”为己任,培养出了韦尔申、胡建成、王岩等优秀弟子,传递鲁艺精神。

宋惠民

所谓鲁艺精神是什么?很多人喜欢挂在嘴边,但又很难说得清楚。毕竟学院自建校以来已历八十多个年头,从西北辗转迁移至东北,曾在此任教的老师、毕业的学生不计其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追求。学院的定位、办学宗旨和各种规章制度等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在不断变化。想要简单总结出一个概括性的精神确实不容易。

宋惠民的总结是这样的:“鲁艺精神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踏踏实实、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还有就是对艺术无尽的热忱。虽然鲁美这些年来的变化很多,但是这些骨子里的东西没变。这也是最可贵的。”

宋惠民《雾迷雪岳山》

宋惠民的个人艺术道路充分显示出他的“踏踏实实”和对艺术的热忱。他从小兴趣广泛,学过小提琴,拉过二胡,绘画也是他众多兴趣之一。不过他最初并没有想过要成为一名画家,他的数理化功课很好,理想本来是飞行员和工程师。

宋惠民《北方的云》布面油画

当时他的一个好朋友打算考鲁美附中就拉着他一起做个伴,结果朋友没考上宋惠民反倒考上了。似乎很偶然地,宋惠民走上了艺术道路,也许这正是命运的安排。他此前从未接受过专业艺术训练,在附中的第一个学期专业成绩很差,同学们普遍已相当成熟的专业能力让他压力很大。

他甚至一度对自己选择的道路产生了怀疑,是不是自己缺乏这方面的天分。但在浓厚的兴趣和不愿轻言放弃的性格驱动下,宋惠民还是坚持了下来。他暑假没有回家,每天从食堂买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带一壶水,步行来回约三个小时去北陵写生。开学时同学们看到他假期所取得的成果都感到很惊讶。在第二个学期情况就开始好转了。他回忆称:“附中时期自己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受益终生。那时候还没有各种运动,整天就是画画、学习。”

宋慧民《红色的歌》布面油画

从另一个角度讲,虽然当年西方前卫艺术的先驱们视学院艺术为敌,但是无论库尔贝还是印象派都是站在历史的台阶上,而非凭空出现。即便是极少艺术、观念艺术这等最极端的艺术形式,也是在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

而基础训练所提高的也不只是动手能力,还有助于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这也正是为什么文科类综合大学的师生普遍从艺术本体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存在困难,而美术院校的史论专业多要开设技法实践类课程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创作的角度审视作品无疑对理解作品有着巨大的帮助。

宋惠民《铁匠》

宋惠民非常注重艺术修养的培养。说起来很简单,无非就是多读、多看、多想。他在附中和大学时白天画画,晚上就去图书馆看书。不只是看跟艺术有关的书,甚至一些读不懂的哲学著作也逼着自己去读。毕业后读书的习惯也一直保持下来。

宋惠民《曹雪芹》布面油画

他为创作《曹雪芹》准备了整整五年,在这期间翻遍了当时所能找的所有红学著作。他还非常积极地参观各种展览,翻阅画册以取他人之长。通过理性与感性认识的长期积累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这也是他的艺术得以长久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

基础训练可以为解读他人作品提供额外的角度,使这种解读更为广泛而深入。也就是说,艺术家即便在自己的创作中放弃使用扎实的基本功,在鉴赏他人的作品时曾经的基础训练依然是有益的。所以宋惠民不仅注重打造自身扎实的基本功,也推动鲁美教学坚持基础训练的强度。

内容整编自:王默林《鲁艺精神的写照——宋惠民》《艺术品鉴》年10月刊,感谢作者及杂志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