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优势 >> 正文 >> 正文

普通百姓的秦腔梦追忆西安秦腔北会李青

来源:二胡 时间:2023/8/7

“年5月,值此咱们西安秦腔北会成立四十四周年庆典之际,也是我们北会老会长李青麦先生逝世十五周年祭奠之时。非常感谢西安易俗社惠敏莉社长相邀,在易俗社文化街区赵格格经理鼎力支持下,我们秦腔北会成立四十四周年庆典活动将搬上易俗社文化街区大舞台演出。”现任北会会长王世森在北会群通知时说道。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在此庆典和缅怀的重要时刻,回首往事,仿若昨日浮尘,仍铭记于心,历历在目。作为普通百姓的李青麦老会长一生追求秦腔梦的艰难历程和执着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年中央电视台到西安秦腔北会拍摄专题节目

     年12月15日,我怀揣毕业生派遣证和党组织关系转移介绍信,骑着那辆破旧的红旗牌加重自行车,带着简单的行李及一把二胡,来到西安市工农路20号教育部西安教学仪器厂报到,从这天开始,我成了一名西安人。也就是同一时期,了解到距离我们厂不远的环城北路西段82号院子,有一个自乐班社——西安秦腔北会,组织者就是82号院的主人李青麦先生。由于我自幼酷爱秦腔戏,所以就带着心爱的二胡,走进了82院,也成为西安秦腔北会的一员,距今已有43个年头了。李老兄是年7月25日出生的老虎,比我年长16岁,在西安市第二印刷厂工会工作,是该企业典型的文艺骨干,唱歌唱戏爱跳舞,暴鼓板鼓架子鼓,样样精通。

     成立北会全家动员创办戏校

     年春节后,由李青麦老兄组织发起,并带领王文明、赵福财、赵红年等一批秦腔迷,在自家院子恢复了已经停歇十年的西安秦腔北会活动,活跃着北门地区的群众文化生活。

     那时李老兄家境贫困,父母年迈,四个孩子都很小,全家八口人的生活,仅靠他和颖萍嫂子工资来维持。房屋简陋,阴暗潮湿且面积很小,院子都是泥土地面,下雨就是两脚泥。记得孩子们还在上学期间,就利用闲暇时间在院门外摆摊炸油条,以补贴生活所需。

  西安秦腔北会老会长李青麦先生

     即使这样艰苦的环境,李老兄全家人从来不误北会活动,每到周四晚上,李老会长的老爹、北会人的“咱伯”李吉成老人,早早地把院子收拾干净,茶水泡好,等待北会人前来活动演出。每逢下雨天,晚上院子无法活动,李老兄和嫂子就把大家召集到他们的小房间活动,脚底炕上、炕边柜盖都坐满了人。虽然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但北会人却乐在其中、其乐融融。

  李青麦会长的父亲、北会人的“咱伯”李吉成老人

     开始,李老兄组织北会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办戏校。可能一般人无法想象,一个小小的民间自乐班社,竟然还真的就在自己家里办起了戏校。

     办戏校首先是地方问题,学生吃饭、睡觉、练功、上课,无一不需要场地和房子。李兄就把他家最北边靠陇海铁路的一排鸡窝拆了,搭了两间十分简陋的棚棚宿舍,总共能住十几个学生。棚宿舍没有门,只是在砖框框上挂一片旧布当作门帘,遮寒挡风。

    著名表演艺术家肖若兰、赵桂兰、李敏军、栗小超到北会指导

     上世纪80年代,正规上学都是学生从家里背馍,学校只提供开水。北会戏校学生也是每周从自家背馍,有开水灶就行,也叫“背粮学艺”,所以学生吃饭问题就不用担心。

     办戏校最关键的还是教师问题。当时,李老兄领导的秦腔北会在西安已小有名气,得到了西安市一大批秦腔演员的大力支持。其中,专业演员胡秀英、荣景兰、朱玉国、郑毓秦、李秀英、薛卫民、郭兰芳、徐杰等等,生旦净丑行当齐全,文武乐队一应俱全。这就解决了教师问题,学生不收学费,教师也不领工资。

     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妙华老师(中)到北会指导时和老会长李青麦先生(左)、现任会长王世森先生(右)合影

     环城北路82号院,是李老兄祖上留下的老庄基,有近一亩大。北会戏校的教室,就是李老兄宽敞的院子,院子的大椿树可以遮风,但不挡雨,晴天上课很爽快,下雨天这“教室”就无法使用,学生只能在棚户区宿舍练唱。

     北会这期戏校办了不到两年,我能记得的学生有杨建利、张爱茹等。前几年,我们到三原演出,遇到了三原县剧团琴师周奇先生,他一听我是北会会长,高兴地对我说,他也是北会的会员和学生。虽然北会戏校昙花一现,算不上桃李满枝,但毕竟还出了几位戏剧人,以如我上边所提到的几位。

     发展北会自筹资金置办戏箱

     上世纪80、90年代,北会另一项重要活动就是演戏,李老兄自己开始置办戏箱,加上易俗社领导的支持,退下来的旧剧装送了北会一部分。演员主力就是这十几位老师,加上戏校学生,班底还可以。

     记得在灞桥纺渭路压延机械厂,一演就是三天四晚上,在蓝田县安村乡东龙村,一演就是三天三晚上,最长的一次是凤翔县庙会,长达七天之久。

     北会的戏很便宜,那时一场戏也就二百元左右,数十位演职人员,每场戏每人能领三五块钱,但乐在其中。

     我参加北会那年25岁,在众多北会人中,属于最年轻的。我来自农村,自认为还比较勤快,虽然唱不了戏,乐器伴奏不精,却成了李老兄的得力助手。

     我家有台缝纫机,李老兄家里的旧红旗、烂幕布,都由于我来改制成彩裤,侧幕条、横幕条,甚至还做了两套桌椅的搭帘,用黄布背上糨糊熨平,剪成花纹图案,用白胶贴上去,再轧上花边絮子,虽然简陋,还真像一回事。

     李老兄很喜欢我,也很依赖我,他常说,如果有事,世森不在我心里就没底了。北会院子每年都要举办很多重要活动,除了会庆,但凡有电台、电视台到访,有外地本省相关文化部门到北会来搞活动,北会院子都要装台。由我设计并亲自轧缝纫机,制作的小舞台三道幕,给北会院子增加了郁的节日气氛。

  老会长李青麦和原西安易俗社社长冀福记老师指挥会庆装台

     每当北会有重要活动,就是李老兄最兴奋的时候,也是我最忙,流汗最多的时候,我带领张劲松、韩宗宪,加上其他人帮忙,上楼顶、爬椿树、登梯子、拉绳拽幕绑灯具,一个下午就能装成非常漂亮的袖珍舞台。北会的靓丽舞台,接待过许多新闻单位采访,迎接过各级、各地领导和八方贵客,无限地展示着北会人的舞台风采。每到这时,也就是李老兄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刻。

  陕西省秦腔自乐班巡演走进西安秦腔北会

  老会长李青麦先生夫人李颖萍女士讲述北会发展的艰难历程

     李老兄很讲究,每当北会有重大活动,都要在院子东墙上办壁报,这就成了我的专利,经常有米世仓、王文明两位老先生帮忙,有韩宗宪打下手。我们的壁报都是关于秦腔和北会的内容,北会的名言“放下铁锨、来到北关,参加北会、安度晚年”就是米世仓老先生的感言。还有“我们是听着秦腔长大的”就是大女儿李亚君代表儿女们给北会壁报的撰稿。

  老会长李青麦带病率领北会小分队赴新疆克拉玛依慰问演出

     历练北会远赴新疆慰问演出

     年春节刚过,宝鸡市劳动局邀请北会前往新疆克拉玛依市远程演出,慰问宝鸡在克拉玛依市引水工程上的多位农民工。当时李老兄身患疾病,我因工作性质而不能请假,主张推辞不去,李老兄就急了,要求我必须请假,一定要完成北会这次远程演出。无奈,我只能服从命令请假,这也是我今生工作中唯一一次请事假,而且是13天,近乎两周。

     3月2日,北会组成26人的小分队,和宝鸡工友们无序拥挤在西去的列车中,我们跨黄河、进草地,过拉玛依沙漠、穿戈壁,一路向西一路唱,挺进远征六千里,秦腔唱了一火车。这一路,嫂子陪着李老兄一直在卧铺车厢挂吊瓶。

     这次克拉玛依市慰问演出,为北会的史册写上了浓重的一笔。

  老会长李青麦先生组织北会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演唱会

     李老兄主持北会工作最鼎盛时期是年之前,毫不夸张地讲,北会真的是红遍西安,名扬大西北乃至全国。中央电视台先后4次到北会拍摄专题节目。年除夕之夜,央视一套节目组专程到北会拍摄西安人《吃饺子唱秦腔过大年》专题节目。随后,广东、黑龙江、台湾、浙江等电视台都到北会采访。

  老会长李青麦带领北会走进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演播大厅演出

     北会曾经多次走进陕西电视台演播大厅,成为《秦之声》栏目第37期晚会、“西拖之春”晚会、“尖庄杯大赛”“全省第五届群众秦腔大赛”的参与演出单位;曾经联手西安广播电台举办为期两个月的《百姓戏剧》栏目;曾经为台湾-陕西秦腔班社交流演出;也曾经把20周年会庆办成轰动西安秦腔界的重大活动。在陕西有线电视台举办的陕西省自乐班大赛中,西安秦腔北会荣获陕西省自乐班大赛一等奖。

     情系北会倾其一生追梦秦腔

     俗话说:要得淘气,领班烂戏。年,西安就有当红秦腔“大家”从正俗社带领数十人分裂到正义社之先例,时隔60年后的年,北会也出现了类似问题。那时,李老兄曾经因气离家出走,此后,李老兄就染上了肺心病。在这段艰难过程中,我始终陪伴着李老兄,帮助老兄重整旗鼓,恢复北会元气。

  老会长李青麦带领北会在易俗社剧场举行北会20年会庆演出

     李老兄病重之后,颖萍嫂子昼夜床前伺候,每当天气晴和的时候,嫂子就给李老兄带上氧气袋,推着轮椅在环城公园转转,李老兄托人给自己定做了一个类似于梆子或木鱼的东西很轻巧,放在轮椅上可以随时敲,能有唱戏打板的感觉。

  老会长李青麦和冀福记老师为新疆新中剧团熊月玲女士伴奏

     我隔三差五地约几个戏友到老兄家里去坐坐,唱戏、喝茶、宽心、说话,谈话的主要类内容就是唱戏,就是北会往后如何办下去,尽管我那份特殊的工作确实很忙,但凡是老兄提出的想法,我都一一应允、承诺,让老哥放心。

     年以后,李老兄病情持续加重,在家里已经很难维持了,住院治疗的频率越来越高,每次住院的时间不断延长。“听着秦腔长大的”四个儿女及媳妇、女婿,全家人费医院找关系,从军工三院、医院,医院,医院都住遍了,病情却依然未见减轻。

     从年底开始,李老兄先后几次住在外甥女所医院,说是治疗,实际是在保命。医院去看望,他跟我说的都是说北会的事、唱戏的事,好像他这辈子就是为秦腔而生的,我由衷地敬佩老兄这种为认定的事业而执着追求的精神,尽管这种事业很平凡。

  西安秦腔北会在环城公园为群众义务演出

     年5月9日上午,医院看望李老兄时,他已经不能说话了,意识模糊,血氧饱和度已降到90以下了,经过医生半个多小时的抢救,生命体征才得以回复。

  现任西安秦腔北会会长王世森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年5月10日早6点,老兄的二女儿亚红给我打电话哭诉说,我的李老兄于早上5点已经走了,医院,这是我最后一次拉住老兄冰冷的手,泪水不由自主地模糊了双眼、心痛手抖,我从内心默默地告慰老兄:北会有我,老兄放心、一路走好。

     上午9点,目送着那漆黑的灵车拉着我的老兄长,缓缓地离开了我们,远了,远了,越来越远了……

  西安秦腔北会疫情防控网络演唱会义务演出24场

     《西安晚报》曾经盛赞他是“戏痴”,《农家信使报》也曾戏称他是“戏疯子”。李老兄不是伟人,没有任何政治背景,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是一位非常普通而平凡的工人。他从来没有奢侈豪华的生活,过日子也非常节俭仔细,甚至有些吝啬。但他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组织发起并成立西安秦腔北会,倾其毕生奉献北会,他不忘初心,为自己所热爱的秦腔事业追梦一生、奋斗一生!确实,他是我值得崇拜、尊敬、永远怀念的人。

     在西安秦腔北会44岁生日之际,谨以此文缅怀北会的发起人、老会长、我的老兄长李青麦先生。

     作者简介  王世森,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副巡视员,历任陕西省委高教纪工委案件室主任、副书记、省委高教工委干部培训中心、西京学院客座教授。、年参与中央纪委查办教育部直属某高校校长违法违纪案件,在省内外做党风廉政建设报告余场,年2月退休。自幼酷爱秦腔,在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曾组建大队秦腔剧团。年,毕业分配到教育部直属的西安教学仪器厂工作,当年参与西安秦腔北会活动,并负责北会各种重要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主持、乐队伴奏等工作。曾创作戏歌《北会会歌》《五月榴花火样红》《快乐的自乐班》《追梦》《姊妹们学习民法典》等表演唱节目,创作疫情防控秦腔、眉户、快板等各种形式的节目《西安秦腔北会年疫情防控网络演唱会》24场。年5月,西安秦腔北会老会长李青麦先生病逝,临危受命、开始担任西安秦腔北会会长,在老会长夫人李颖萍女士的扶持下,主持北会工作至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