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优势 >> 正文 >> 正文

话说非遗湖剧听得见的吴侬软语,看得着的婀

来源:二胡 时间:2023/8/6

太湖水长流,湖城景常新

岁月虽流转

湖剧清音仍然婉转,余音绕梁

01

简介

湖剧,旧称“湖州滩簧”,也有“小戏”“花鼓”等称谓

早期是介于湖州小戏与湖州说唱滩簧之间的一种汉族说唱表演艺术

后作为地方传统戏剧流行至江浙各地

其采用本地吴语方言——湖州话演唱

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

语言亲切柔和

曲调清新流畅

表演文雅细腻

年5月23日

湖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细数湖剧

至今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

是湖城乃至中国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

湖剧作为湖州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湖城特有的根基和记忆

承载着一代湖城人的血脉

大家不妨循着湖城的历史轨迹

细细探索一番湖剧的前世今生

唯有以古为镜

才可确知兴替,才可革新传承

02

回溯

缘起

湖剧产生并流行于浙江省湖州市,是湖州的“家乡戏”与“乡音”,其最早出现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因吴兴旧属湖州府,故年定名为湖剧。

19世纪初,江南地区的各路摊簧活动繁盛,逐渐形成了与南词摊簧(苏摊)相对应的“花鼓摊簧”。

当时湖州民间艺人利用当地的曲艺音乐、民歌形式,融入湖州方言和摊簧唱腔创作小戏演出,逐渐形成了“湖州摊簧”这种湖剧戏曲样式。

民国以前的湖州小戏皆为男班,演出的剧目主要是“小生、小旦、小丑”的“二小”“三小”戏。民国初年,湖剧开始有了女演员,行当也突破了“二小”“三小”。

年,艺人童俊勇以湖州文戏之名在湖州挂牌演出达一年之久,在此期间总结出“十八个半韵脚”,即拉差、塔煞(入声)、花茶(分文读与白读)、孤苦(分文读与白读)、铁锡(入声)、葵悔、资思、鸡气、天仙、铅兰、堂郎(鼻化)、香长、高消、根清、重中、勿耐(入声)、琉球、落笃(入声)、儿耳(字数较少而称半个韵)。

20世纪40年代末,湖剧逐渐形成了本摊大戏为主、大戏小戏并存的格局。

年,由同乐剧团为主组成了湖州市湖剧团,《麒麟带》成为湖剧的“看家戏”,被誉为“浙江一块宝,全国一朵花”。

年,湖州、嘉兴和德清建立了三个专业剧团,农村中还有大量业余小戏班社。这一时期的湖剧,女旦逐渐代替了男旦,男女小生同台,音乐唱腔有了较大的发展。

文革期间,《石岭银锄》《老马回家》等现代小戏涌现。

20世纪80年代后,湖州、嘉兴、德清等地湖剧专业剧团相继撤撤销,但民间仍有吴兴摊簧曲艺小戏队、双林小戏班零星演出,被称为“花鼓戏”的农村湖剧小戏班社继续活跃在德清县一带。

特色

湖剧以滩簧、二胡为主奏乐器,唱腔包含“小戏调”“本滩调”“烧香调”等,并形成特有的“十八个半音韵”。

各地艺人又会按照各自所在地域方言和唱腔差异被分为“湖州帮”“双林帮”“南浔帮”震泽帮”等。

湖剧表演还有一特色——“阴阳嗓”,即男旦使用真假声交替演唱的唱法进行表演,演唱过程中“十八个半音韵”与吴语方言音韵相合,采用吴语方言湖州话演唱,在中国戏曲剧种中较为罕见。

类型

湖剧剧目分小戏与大戏两类。小戏剧目是指“二小、三小”的清装戏,唱腔称为小戏调,内容通俗易懂、风趣活泼。

小戏大多反映婚姻爱情和农民、小市民的生活场景,受到农民和城镇下层居民的喜爱。

大戏剧目指在摊簧传统剧目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四亭柱”清装大戏,以及更多由湖州琴书曲目扩编或向其他剧种移植的戏剧,且唱腔逐渐发展出本摊调和烧香调。

大戏由湖剧专业演员演出,内容以表现苦命鸳鸯、才子佳人的居多,舞台语言趋于文雅,归纳成湖剧“十八个半音韵”,行当也突破了“二小”“三小”。

经典剧目

湖剧的经典剧目包括以《拔兰花》《马浪荡》《借披风》等为代表的“七十二本小戏”和以《借黄糠》《庵堂相会》《活捉姚麒麟》等为典型的“九十六本大戏”。

此外还有《太湖红浪》《陆雅臣》《卖妹成亲》《双珠凤》《珍珠塔》《孟丽君》《何文秀》以及看家戏《姚麒麟》等。

03

现状

传承

年以来,湖州市开展湖剧艺人情况调查,对湖剧团的历史档案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利用数字化手段予以保存。

年湖城凤凰街道仁皇山社区成立了枫叶红湖剧表演队,许丽娟﹑肖明芳﹑高云娣﹑劳志良等湖剧老演员义务教唱。

年“湖剧传承基地”在湖城凤凰街道仁皇山社区居民活动室挂牌,30多位湖剧爱好者唱起了由湖剧老艺人创作的《仁皇山社区之歌》。

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湖州市文化馆(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湖剧”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创新

年,湖剧《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在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国庆特别节目“云游绿水青山,畅想美丽家园”播出。

该节目通过云游览的形式,借用湖剧之韵律,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湖城之美,山水之秀。

疫情期间,几位湖州文化工作者自发行动,连续两天通宵创作,一气呵成创作湖剧《人间有情满园春》,以最快速度呈现给湖州市民,抒发情感,振奋精神,用乡音致敬所有最美的“逆行者”。

困境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文化交流的加强,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湖剧凭借其“口传心授”的弱势传承方式,与其他非遗文化一样,同样面临着“人亡艺绝”的窘境。

湖剧的老一辈传承人垂垂老矣,而新一代传承人难以为继。湖剧的传承出现断层现象。“文革”之后湖剧少有代表性的新剧目传世,剧本创作中坚力量缺失。

湖剧的兴衰与湖城的发展息息相关

然而湖城势如破竹般的建设背后

湖剧却逐渐销声匿迹

每一个湖城人

都当承担起传承湖剧的重要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