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才多艺的基层文化工作者
——怀念王成芝同志
张平
认识王成芝是在年3月,那时他正准备去音乐学院进修。
王成芝(右)的相声表演
当时炮团刚刚进藏,我们团演出队就住在师演出队的宿舍,师演出队的张声涛、张冬林、甘仁寿、王成芝及张达清等同志也住在这里。
炮团演出队的老兵们和他们聊天时,我一个新兵蛋子只在旁边听。这时候,我才知道他是四川江津人,年入伍,在师演出队既是演员,又会多种乐器。最近准备到音乐学院深造,主要是学习作曲。学成归来后,他被任命为31团宣传干事,和我一样,主要负责基层文化工作。
和老王第一次合作是在年初,那次我们师演出队代表西藏军区赴成都向军区三代会作祝贺演出,他在乐队,我在演员队。那一次我才知道到他不但会吹笛子(此前我曾听过他的笛子独奏),而且二胡、六弦琴等几种乐器都很棒。
第二次与他合作是在《智取威虎山》剧组。那时,全国都在大演样板戏,为了迎接军区样板戏会演,师里专门成立剧组,排演了大型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他拉京胡。京胡是京剧的主要乐器,他是什么时候学的我不知道,也从来没见他拉过。但当我第一次听到他的京胡声时确实吃了一惊。一把京胡在他手里拉得那叫一个溜,不了解他的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会是四川人。音乐的天赋怎么会使一个人变得如此不可思议。在此以前,师里举行样板戏会演,他一个人拿着京胡自拉自唱《海港》中马洪亮的一段唱:“……大吊车,真厉害,它轻轻一抓就起来……”不仅京胡拉得有板有眼,而且唱得游刃有余,满口的京腔京味儿。台下观众惊喜之余也把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
第三次合作,不,这一次应当叫搭档,是在年。那一次我当队长,他是指导员。我们两个分工,我负责编导,他负责作曲和组织乐队。那是多年来人数最少的一支演出队伍,全队共16人。老王充分发挥了他一专多能的特长。时而乐队,时而演员,忙得不亦乐乎。
由他创作的器乐合奏曲《忆苦思甜》不但在军区会演时获得了好评,而且被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并在全区播放。
在小话剧《一支笛子中》,他扮演了一个可爱而有个性的小战士——王小鸣。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相声当时在舞台上是很少见的,那一年他和刘皖合说了一个段子《老号手》。我是第一次听他说相声,他的“吃包袱”、“吐包袱”总是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我心想:“老王肚子里的玩意儿怎么这么多?什么都会。”其实,像他这样的多面手正是战士演出队最需要的。
王成芝(右)在小话剧《铁脚永不停》中他不但在业务上是一把好手,同时也是做思想工作的行家。我们在52师和医院演出结束后,乘车向拉萨进发,准备参加军区会演。谁知走到半道,配属我们的驾驶员突然一踩刹车,不走了。然后坐到河边,谁也不理,弄得大家都莫名其妙。领队刘乃玉科长回过头问:“怎么啦?”我们都说:“不知道呀。”刘科长自言自语地说:“这驾驶员脾气真怪。”只见王成芝什么也没说,独自下车走到驾驶员跟前,坐下和他攀谈起来。至于说了些什么,谁也没听见。大约十几分钟,只见驾驶员跟着老王回到车里,继续开车赶路。我就觉得奇了,老王用什么办法做通了驾驶员的工作?便悄声问他:“怎么回事?”他说:“驾驶员嫌我们说话吵着他了。”我不禁好笑:这真是个怪人,怕吵你说呀,怎么就生气了?
的确,在和王成芝多年的交往中,从没见过他和谁红过脸,也没见过他和谁高过声,他的个人涵养让我佩服。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也一直把他当老大哥。
年3月,我正在老家休假,突然收到他的电报:“接报后速来蓉(成都)。”我不知情况,第二天就赶到成都。见面后他才告诉我:西藏军区从各单位抽选人员和节目,来参加成都军区文艺会演,那一次我们在成都待了一个多月,会演结束后,又分开了。从此就很少见到。
年,我转到地方工作后,就和他失去了联系。终于在年7月,才从一位战友那里打听到他的电话。当我拨通电话时,话筒里传来的声音让我有点奇怪。我问:“是王成芝吗?”对方答道:“系(是)。”我马上感觉不对——老王是否身体出了状况。经过大约半小时交谈,他才用咬字不真的语言告诉我:半年前他因患脑梗造成半身不遂,语言也出现了障碍。放下电话,我心里一阵酸楚,怎么回事?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就成了这样?于是很想去看看他。谁知:正叹他人运不祥,那知自己也遭殃。从到年,我的家庭也接二连三遭遇不幸,弄得我也焦头烂额,根本抽不出时间。
直到年9月我才有时间到四川。在军区总院看望了正在住院的王德明老首长后,又到新繁荣院看望因公受伤而截瘫的贾朝华。9月末,终于辗转到达江津。车到长风厂家属院,老王的儿子下楼接我,上楼的过程中,他儿子告诉我:“接到你的电话,我爸特高兴,早早就在客厅等着你哩。”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一进门——见他坐在轮椅上,我一步上前抱住他,他“哇”地一声大哭,也紧紧地抱住了我。就这样,我们谁也没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流泪。我们俩的老伴和他儿子被这一幕惊得一时不知所措。待冷静下来之后,我们才坐下来。那一天,我们谈了很多往事,从白定见面谈到甲格组队;从军区会演谈到成都分别;从王德明科长谈到师演出队……,真叫话若投机口如河。
那次分别之后,虽未再见,但常常电话互诉。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年之后,我再打电话给他时怎么也打不通了,一种不祥之感一下涌入我的心中。
年,在11师演出队战友群里,其他战友才告诉我:王成芝已经走了,这让我一时陷入茫然。他已是年逾古稀之人,人老了总会走的,这个我可以接受,但作为多年的兄弟、战友,竟然连他什么时候走的都不知道,这让我心里一直感到内疚!
王成芝(左)在表演二胡独奏
(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张平:笔名弓长。陕西乾县人,年入伍。曾任十一师炮团宣传干事。年开始写作。数十年来,先后发表并出版文学、新闻作品30余万字。著有“弦板腔记事”。
作者:张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