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资源 >> 正文 >> 正文

善战之师对文化工作,更加重视和关怀

来源:二胡 时间:2023/7/25

善战之师更重文

——忆师首长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和关怀

张平

陆军第十一师演出队(文工队)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文化团队,在革命战争年代,就以其精彩的革命文艺作品享誉陕甘宁边区及西北战场,深受广大群众和部队官兵的欢迎。

年进藏后,由于自然条件艰苦,物资供应匮乏,文化生活单调。所以,抓好基层文化工作就成了师、团首长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了十一年兵,几乎有一半时间在师、团演出队度过。师首长对演出队及部队文化工作的重视和关怀至今难忘。在我的文章里,曾经提到过王巨全、魏光中、王保功、白占彪、何志瑛、李玉恒、潘兆民等老首长,这是对往昔的追思,也是对老首长们的怀念。

在我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像11师首长们那样重视、关心、支持文化工作的领导者真是让人感动。这应当是11师的文化工作之所以活跃而又屡出成果的主要原因。

11师后勤演出队演出的《洗衣歌》,从左至右:德勤、王秀群、卓嘎、王延汾、德姫、张志毅(饰班长)

年炮团进藏时,余致泉师长、张鹤田政委已经调军区工作了。虽无缘谋面,但他们对文化工作无疑是非常重视的。否则,12个人的演出队怎么能演到北京去?据我的老领导王德明同志讲,余致泉师长离开11师时,对部队建设曾留有五点意见,其中最后一点就是抓好部队文化工作。老将军之所以在他临离开11师时还不忘强调文化工作,我想自有他的道理。

王巨全任师长、张瑞厚任政委期间,正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那是个“非常时期”,拉萨形势十分混乱,师首长特别忙。有一次,我们演出队要到军区为学习毛著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演出。由于派性的干扰,有人扬言当晚要砸11师的场子。那个时候,我们把各种意外都考虑进去了,例如在演出中可能会出现起哄、打口哨甚至中途断电等等。张瑞厚政委知道这个情况后,亲自来到演出队。他从容镇静地告诉我们:“不要把问题想得太严重,要把各种可能都想到是应当的,但事情往往是你准备得越充分就什么也不会发生,你如果没有准备,各种意外可能就会出现。”一番富有哲理的语言,把我们说得心服口服。

张政委讲话之后,我们从各方面作好了准备,信心百倍地到了军区。当我们化好装、准备就绪,马上要开演时,张政委突然来了。此时此地,政委的出现,使我们感到格外温暖和亲切,大家都自觉地围拢过来,想听听政委还有什么叮咛。面对着自己的战士,他只说了三个字:“好好演。”然后就坐在舞台侧面的一条长凳子上看节目。那一晚,观众热情很高,我们发挥出了超常水准,演出非常成功。

11师第四任政委张瑞厚11师第六任师长何志瑛

演出结束后,张政委的小车在前边领路,我们的大车跟着他的车子,一路唱着歌儿返回白定。

回到住处,大家一边缷妆一边议论:“今天晚上真怪,张政委往台上一坐,一切都是那么顺利。”第二天,警卫连的同志才告诉我们:“你们昨天刚走,政委就在警卫连挑了几名战士,到军区后,在舞台电闸、总电闸旁都布置了我们的人。谁敢拉闸停电,我们就立即采取措施。后来,他又挨个把军区能请到的首长都请到礼堂看节目。军区首长往那儿一坐,看看谁还敢胡来?”我们一听,这才恍然大悟——啊,原来是这样。感动之余,不由得对这位老首长更加钦佩敬重了。

对演出队如此,对篮球队也是一样。年那批新兵入伍后,师里马上抽调了十几个能打篮球的新兵组成了青年队,并专门从自治区体委请来了一位姓魏的教练,魏教练就住在师里,师首长视其为上宾。由他专门训练这批新队员,我们就把这个新成立的队叫二队。记得二队的队员有孙晓华、贾孝敬、高宝才等十几人。每天清晨,都能看到魏教练带领队员训练的身影。过了一段时间,二队天天下午晚饭后就和老队员打比赛,干部战士都喜欢观看他们的比赛,我就是其中之一。记得当时的老队员中有范辉、雷光银、高克寿、闫学智、马望明、刘振孝等。当遇到对外比赛时,两个队就合二为一了。

当时的师政治部副主任白占彪(后为11师第五任师长)也常上场打一阵,他个子高,又戴着眼镜,动不动眼镜就被篮球砸掉了,他也不在乎,拾掇拾掇重新戴上继续上场,逗得看球赛的同志们哈哈大笑。这种官兵同乐的场面在白定时经常出现在篮球场上。

31团与33团正在进行乒乓球比赛,身背12号者为王建华

有一次,听说要在拉萨当时唯一的体育场(经常开群众大会的地方)和自治区交通厅比赛,我也和几个篮球爱好者混上了球队的大卡车。刚到那儿不久,张政委也来了,比赛开始后,我看见张政委坐在马扎凳上,一手拿着馒头,一手拿着水壶,吃一口馒头喝一口水。我不禁疑惑,悄声问警卫员:“怎么?政委还没吃饭?”警卫员告诉我:“早上刚开完会,没顾上吃饭就赶来了。”我不由一阵心疼,张政委对文体工作重视到如此程度,让人不感动都不行。那一场篮球打得并不轻松,交通厅篮球队全是些老运动员(很明显是专业队下来的),经验特丰富,不时变换战术,我队一时难以适应。但我队的的优势是年纪轻、体力好而且技战术并不比他们差。经过十来分钟的适应后,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到了下半场,对方体力逐渐不支,我队主力各显其能,把交通厅的篮球队冲得溃不成军。最终,我方越战越勇,得胜还师。

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场比赛是比较激烈好看的。而且我还注意到,张瑞厚政委从头到尾都看得很认真,但始终没说一句话,他只是看球赛——是一名观众。每个人在看比赛时,都有为本队暗暗鼓劲的心理。刚开赛我队打得较被动,我们一伙球迷们急得直跺脚。我不由顺便看了张政委一眼,他居然纹丝不动,不管双方谁输谁赢,他都乐呵呵地给加油鼓掌。真可谓: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年,师机关搬到甲格台以后,部队驻防在米、朗、加一线,这里距离拉萨远了,师首长对文体工作更加重视了。记得上世纪70年代,几乎每年在——之间,师里都要举行一次文体检阅大会。因为这两个日子正好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纪念日。在这个时间段举办文体活动不但气候适宜,而且有着特殊的意义。那期间,甲格台就像过节一样,彩旗招展,鼓乐震天。驻甲格部队白天看球赛,晚上看演出。各参赛单位摩拳擦掌,争先恐后。整个甲格台显得生龙活虎,朝气勃勃。我们各演出队要准备晚上演出,白天也忙里偷闲看看比赛。一会儿看篮球,一会儿看排球或乒乓球,简直忙得不亦乐乎。记得31团有个叫王建华的,乒乓球打得特棒,每次都拿冠军。蓝球主要看点是33团和31团,记得33团有个小伙,能跑能跳又能投,他一上场,满场速度都加快了,前后场蓝板几乎让他一人独占了。过去在白定好像没见过这个人,最近才在群里知道他叫刘改成。

11师演出队演岀的“湖北渔鼓”

年,11师演出队进京演出的《器乐合奏》前排左起:张达清(二胡)、聂升云(二胡)、董克仁(掦琴)、王德明(板胡)、刘志忠(竹笛)

连续几届文体检阅大会,涌现出的新人一茬接一茬,积累的文艺体育人才够用几年了。这些文体骨干为活跃部队文化生活、提高部队士气、鼓舞部队斗志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甲格时,何志瑛副师长(后为11师第六任师长)分管文体工作,他是个很务实的人,每年文体检阅大会期间,除了看看比赛,就是到各队住地检查伙食。年,为了参加军区会演,他召集刘乃玉、王德明、王成芝和我在小礼堂会议室开会,对组队、人员选拔、剧目修改等每个具体问题都一一作出了安排,一直到深夜零点才结束。师首长抓文化工作细到如此程度,在我从艺几十年里见得不多,也使我深受感动。

当年在西藏,人都说11师有三好:仗打得好,节目演得好,球打得好。这是对11师的肯定和赞誉。作为曾经的11师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几十年来,我一直在琢磨这“三好”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还是在毛主席的文章里找到了答案——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我想,历任师首长之所以重视部队文化工作,他们无疑深知其中的精深道理。

比赛结束,(从左至右)王建华(31团)瞿中树、謝骑兵(33团)张厚培(32团)步出赛埸

(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张平笔名弓长。陕西乾县人,年入伍。曾任十一师炮团宣传干事。年开始写作。数十年来,先后发表并出版文学、新闻作品30余万字。著有“弦板腔记事”。

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