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介绍 >> 正文 >> 正文

二年级下册湘艺版音乐教案

来源:二胡 时间:2022/11/7

第一课

《多快乐呀多幸福》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多快乐呀,多幸福》这首歌,并能运用固定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2、积极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参与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体验藏族儿童载歌载舞的快乐,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教学难点:

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固定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参与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的表演。

教具:

课件、钢琴、哈达、碰铃、沙锤等。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藏

1、导入:(直接播放课件)。

师:小朋友们,高亢的歌声,优美的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里呀?

师:说得非常好!热情的藏族小朋友让我代表他们献上洁白的哈达,欢迎你们!向小朋友们问一声:“扎西德勒”!

2、学说藏语:

师:你们知道“扎西德勒”是什么意思吗?

生:吉祥如意。

师:你们真聪明!藏族小朋友正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多快乐呀,多幸福》)。

二、入乡随俗

他们的聚会可热闹了!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好不好?(再次播放《多快乐呀,多幸福》)。

1、声势律动。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来把节奏打一打。

师:让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播放音乐)。

师:小朋友们真不错!你们知道真不错,你真棒用藏语怎么表示吗?---巴扎嘿!我们一起来一遍。

师:我们把巴扎嘿加到音乐当中去。(播放音乐,和学生一起律动)。

2、学唱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师:音乐好听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出示歌谱)。

①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把歌词有节奏的朗读一遍。

②找出衬词部分“查拉羊卓拉”

师:我们把歌词朗读了一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很特别的地方?生:……。

师:你真聪明!大家来鼓励鼓励他,“巴扎嘿”!

师:“查拉羊卓拉”是歌曲中的语气词,表示人们很高兴,很快乐。所以小朋友们要带上这种快乐的心情来学习这首歌。

师:现在老师读上半句,你们朗读衬词部分。(第二段师生互换)。

③学唱歌曲。

师:请你们听老师把这首歌唱一遍。(师弹琴范唱)。

师:现在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来学唱第一段。(师带唱)。

师:衬词部分,我们应该唱得有跳跃性,就像老师这样(师范唱衬词部分)。

④生自己唱第二段。

师:这一遍小朋友们唱得非常的好!第二段,老师唱上半句,请你们唱下半句。

⑤男女生交换接龙。

师:你们唱得真不错!我们来给自己一点鼓励吧!这一遍请女同学唱上半句,男同学唱下半句。(师伴奏,第二段交换,速度逐渐加快)。

⑥齐唱。⑦随乐唱。

三、拓展部分

1、老师带跳。

师:小朋友们的歌唱得这么好,让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跳起来了!(师随乐舞)。

师:你们想学这个舞蹈吗?全体起立!(师边唱边带跳,再随乐跳一边)。

2﹑请学生上台随乐跳。

师:有哪位小朋友学会了,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吗?(请学生上台跳舞,师弹琴)。

3、加入声势。

师:藏族小朋友的联欢会真热闹!让我们来为他们加油,鼓劲,呐喊吧!(随乐带生律动)。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呐喊吧!(再带一遍)

4﹑分组唱歌,呐喊。

5﹑加入打击乐器。

四、小结

《快乐的诺苏》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认识“诺苏”(了解“诺苏”的涵义、“诺苏”的人文风情、民族性格、掌握其音乐特点等)。

2、能力目标:音乐无处不在,让学生学会根据特点和基本节奏进行模仿创作:利用身边的“乐器”进行合奏,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视、听能力以及协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本土文化中少数民族文化的感情,认识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教学重点:

学生体验、认识彝族乐曲《快乐的诺苏》中所体现的民族性格及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利用教师所教的基本节奏、基本肢体语言分小组进行创作与表演。

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老师播放视频《快乐的诺苏》,提问:同学们,什么是“诺苏”呢?

学生回答,老师讲解,引出“诺苏”,让学生简单认识“诺苏”的涵义。

诺苏的涵义:指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部分地区彝族的自称。

2、新课与学习。

①“诺苏”的民族性格、人文风情、音乐特点。

A民族性格特点:热情好客,耿直豪爽,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

B人文风情:转转酒、坨坨肉、火把节、多彩的服饰等。

C音乐特点:吹木叶、“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②体验——彝族舞蹈基本舞步示范与模仿。(当场示范)。

③掌握——彝族音乐基本节奏型熟悉练习。

3、学生分组并根据所学基本节奏与舞步以课本乐曲《快乐的诺苏》为蓝本创作。

4、小组成果展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归纳总结。

5、课后作业。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快乐的诺苏》对彝族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那么课后请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对彝族音乐文化进一步加深认识和了解,也可以运用老师今天所教的步骤对我国其他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探索。

《小春笋》

教学内容:

1、唱:《小春笋》。

2、歌表演:《小春笋》。

教学目标:

1、运用连音和非连音的唱法,来歌唱《小春笋》,从而表达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在祖国母亲哺育下茁壮成长的真挚情感。

2、通过让学生歌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快乐情绪,进一步增进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能熟练演唱歌曲《小春笋》。

教学难点:

唱准四、五度音程。

教具准备:

钢琴、音像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仔细听,(播放:雷声)这是什么声音?春天的第一记雷声能够唤醒整个大地,小草儿挺出了地面,花儿使劲地绽放,还有,你瞧,谁也探出了小脑袋呀?(出示实物春笋)对,春天长出来的笋就叫做春笋。它味道鲜美,长大后成为竹子还能派好多用场。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可爱的小春笋交朋友,好吗?

二、音程练习。

出示课件:

在春天姐姐的怀抱里,小春笋慢慢地长成一棵棵竹子。屏幕下方注明音高随之有所变化。

师:同学们,小春笋和你们一样,在春天姐姐的怀抱里一天天的长大,你们看。(带领生看一看,唱一唱,练一练)。

三、学唱歌曲《小春笋》。

1、大屏幕随着《小春笋》的音乐放映自定义动画并显示歌曲词谱。

2、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生合着拍子轻声跟唱。

3、朗读歌词,要求咬字清晰,声音连贯。

4、师带领学生用较慢速度视唱歌谱,这时师应特别注意学生的音准问题,随时纠正学生错误。

A谈话,鼓励学生当一名小老师,教大家学习歌谱。

B跟琴默唱旋律。

C指导学生击拍正确视唱歌谱。

D跟琴正确的填唱歌词。

5、歌曲第九小节至第十二小节的衬词用连音和非连音的唱法进行训练。

四、歌曲表演。

师拿出自制的小春笋,竹子,小伙伴的头饰若干个,鼓励学生上台表演并有感情的演唱。即兴表演,其他学生伴唱、伴奏。

总结下课。

第二课

《粗心的小画家》

教学内容:

唱《粗心小画家》。

表演《粗心小画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歌曲,启发学生善于观察事物,教育学生做事要认真,细心。

2、通过歌曲表演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十分有趣的儿童歌曲,曲调流畅,词曲结合十分好,尤其是四个“画只”都用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来表现,使歌曲更加生动、有趣味性。歌曲以生动诙谐的曲调,讲述了一个粗心的小画家,因为平时不注意观察事物,又因为骄傲自大,把小动物的形象都画错可的有趣情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表情的边唱边表演这首有趣的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准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及最后一句的弱拍起音的笑声。

教学用具:

钢琴、图画、音响、歌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聆听音乐,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2、师生问好。

3、听两首不同拍号的乐曲,让学生感受不同之处,并说出乐曲的名称,体会乐曲的情绪。

二、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粗心的小画家》故事,引入新课:“有一个小朋友叫丁丁,他自认为什么都会画,是个小画家,可是他画的画不是画错了特征,就是缺了些什么,你们来看!”(出示他的画,请学生讲出错误的地方)。

2、作曲家把他的故事编成了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音乐,初次体会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

3、朗读歌词,师领读,有节奏的读,第二遍加上拍手的动作。

4、再聆听音乐,注意提出难点:

XXXX│XXX│。

画只螃蟹四条腿。

X││10

咦!哈哈哈哈哈哈哈!

5、学唱歌词,跟着老师唱,跟琴唱,跟伴奏演唱(及时纠正错误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速度)。

6、在演唱熟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为歌曲配上动作和符合乐曲的节奏。

7、让学生上台表演,比一比,赛一赛,教师及时表扬。

8、师:让我们来当回小老师,帮丁丁改正缺点,好吗?(分组改正画上错误的地方)。

9、师:画改好了,把歌词也改一下吧。如:画只螃蟹八条腿,画只鸭子扁扁嘴,画只小兔长耳朵呀,画匹大马真神气!

10、把歌曲完整地演唱,将自己最喜欢的动作、节奏都表现出来,达到歌曲的高潮。

三、小结:

让学生说,今天学了这首歌,懂得了什么道理?

做事情要认真、细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不能骄傲自大,要虚心学习。

四、下课,在音乐声中有序的出教室。

《小乌龟飞上天》

教学目标:

1、在听听、说说、唱唱、玩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诙谐的情趣。

2、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及情景表演。

教学难点:唱歌或表演时能够表达出乌龟的情绪变化。

教学准备:音乐磁带、图片一张、胸饰小乌龟、大雁姐姐、大雁妹妹(和学生人数相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伴奏歌曲。

师:在美丽的小河边,住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乌龟,小乌龟在小河边会干什么呢?(欣赏伴奏第一段)。

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说说,用动作做做小乌龟在做什么,教师哼唱。

听着伴奏音乐自由表演小乌龟在河边玩耍的动作。

二、分段欣赏歌曲。

1、欣赏第一段歌词。

师:小乌龟在小河边玩得真开心!可是有一天他仰着脑袋掉眼泪,哭得好伤心啊!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哭吗?(学生猜想)。

小乌龟到底为什么哭呢?一起来听听(欣赏歌曲第一段)。再次欣赏第一段。

2、欣赏第二段歌词。

师:原来小乌龟真的是想天上飞呢!可是它没有翅膀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欣赏歌曲第二段)。学生自由说说想出的办法。谁看见小乌龟哭了?它是怎样帮助小乌龟的呢?

再次欣赏第二段(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原来小乌龟是这样飞上天的呀,我们也来学学。引导学生用动作表演听音乐和同伴一起表演第二段歌曲。

3、欣赏第三段歌词。

师:小乌龟在大雁的帮助下,终于飞上了天,心里真是太高兴了啊!没想到这时却发生了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什么意外呢?(欣赏歌曲第三段)。

小乌龟怎么会掉下水呢?它在唱什么?它为什么要唱歌?(再次欣赏一遍)。

三、完整欣赏歌曲。

完整欣赏《小乌龟飞上天》。再次欣赏,唱衬词:哟罗哟锣喂。

提供胸饰:小乌龟、大雁姐姐、大雁妹妹。让学生自选胸饰听歌曲进行表演,根据学生表演情况交换角色在次进行表演。

第三课

《布娃娃弹琴》

教学内容:

1、歌曲:布娃娃弹琴。2、读谱知识。3、综合训练。4、音乐游戏:看谁接的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

2、认识琴的形状,懂得在歌(乐)曲中休止的时间。

3、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学生分辨音高的能力,并能准确的用打击乐表演出所听到的节奏。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懂得在歌曲中休止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音乐游戏(看谁接的对)。

1、将同学分成五组,每一组拿好乐器等候。

2、教师弹奏乐曲,是哪一组哪组就边唱边演奏,看哪组演奏的准确。

二、读谱知识、综合训练。

1、请学生认一认书中休止符的样子并拍一拍。

2、请学生两人一组试着拍击。

3、请学生将《布娃娃弹琴》这一课中的休止符找出来并拍一拍。

4、教师带领学生拍击综合训练一,并请学生想想怎样拍好。

5、教师将五张卡片分给每个小组,请每个小组讨论排列顺序,不可以和前一个小组排列的一样。站好后,其他同学依次排出。

三、学唱歌曲。

1、导入:教师弹奏一首优美的乐曲。

师:每个同学都希望弹奏出优美的乐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布娃娃为我们弹奏的这首乐曲。

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再听教师演唱,说说怎样唱好这首歌。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曲节奏拍一拍。(注意休止符处)

听唱法学唱歌曲,反复练唱休止符和附点音符处。

4、处理:请同学们按照三拍子边拍击边唱。

用乐器伴奏,并用动作表演歌曲。

四、总结下课。

《跳圆舞曲的小猫》

教学内容:

聆听管弦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听赏从而培养学生们的爱心与观察能力,乐于参与活动中来。

2.能力目标:通过体验和聆听能做出符合舞曲特点的肢体动作。

3.认知目标:能了解圆舞曲。

教学重点:能够把握听赏乐曲中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圆舞曲的韵律,创编符合不同音乐形象的各种动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碰钟、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问好。

二、创设舞会场面、导入新课。

1.男生插腰、女生拎起裙角加入动作才可进入舞会现场。

2.播放第一部分音乐,通过想象找到参加舞会的感觉,带着美好的心情,融入情境之中。

三、初步感知情绪。

1.播放舞蹈视频,提出问题。

2.聆听第一部分音乐引出小猫的音乐形象。

3.聆听小猫的叫声,通过图片了解是一只怎样的小猫?

4.从表情、动作、神态、生活习惯中来给猫设计动作!

5.揭示课题《跳圆舞曲的小猫》。

四、分段欣赏主题。(欣赏音乐A段)。

1.听主旋律,用旋律线来表现这段音乐,小猫的叫声一共出现了几次?

2.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来表现猫的叫声。

3.用刚刚设计的动作来表现猫的叫声。

4.演唱主旋律。(提示演唱的姿态)。

5.分析A段2部分音乐。(引导学生结合图谱比较速度、力度、情绪区别)。

五、欣赏音乐B段。

1.对比聆听A、B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情绪有怎样的不同?

2.再次聆听B乐段用旋律线来感受音乐的变化。(师画图谱)。

3.学生跟音乐律动。

4.播放A、B两个乐段,师生共同参与表演。

六、欣赏音乐C段。

1.让学生辨析接下来的音乐,你熟悉吗?和哪一段相同?(师画旋律线)。

师:完全相同吗?(出示第三段图)。

2.听结尾处音乐(师用口型、动作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景)。

3.用打击乐为它伴奏。

七、完整聆听并表演。

(分配提示各组的表演,组合之前的表演,完整表现)。

八、小结下课。

(随着音乐,学生结伴律动出教室)。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学目标:

1、复习简谱唱名。

2、学会歌曲,能够欢快、愉悦的演唱,培养学生乐观活泼的情感。

3、学会歌唱表演,培养学生动作协调性,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

4、初步训练学生舞蹈动作创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表情演唱、表演。

2、进行简单的歌词创作和舞蹈动作创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简谱唱名朗读简谱唱名歌。

1、像小棍dododo。

2、像鸭子rerere。

3、像耳朵mimimi。

4、像旗子fafafa。

5、像鱼钩sososo。

6、像球拍lalala。

7、像拐杖xixixi。

学会简谱真容易,。

二、新课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是洋娃娃的生日,她在城堡里举办了生日聚会,邀请大家和很多小动物去玩,大家高兴么?我们出发吧!

1、洋娃娃家来了好多小动物好热闹哦,有些什么动物呢?(小熊、小鸭、小羊、小狗)。

2、洋娃娃和小熊在跳什么舞呢?(圆圈舞)。

3、他们跳得开不开心?哪里看出来的?(小熊点点头,小洋娃娃笑起来)。

4、齐读歌词。

5、喜欢这首歌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6、学习歌曲:

(1)齐唱简谱,巩固简谱音名。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唱谱,固定音准。熟悉后,请个别学生范唱。

(3)教师有表情的范唱。分句教唱,并用电子琴伴奏,防止学生跑调。

(4)教师唱谱,学生填词演唱。

(5)大家学的怎么样了,都会了吗?我们分两组来比比看,那组唱得好,唱得完整好么?

7、创编歌词:

师:大家学的真快,唱得真好,还有其他的小动物也想参加跳舞,大家愿意他们一起来吗?

(1)教师示范创作:

洋娃娃和小鸭跳舞,跳呀跳呀,嘎嘎嘎。

它们在跳圆圈舞呀,跳呀跳呀,嘎嘎嘎。

小鸭小鸭点点头呀,点点头呀,嘎嘎嘎。

小洋娃娃笑起来呀,笑呀笑呀,哈哈哈。

(2)学生模仿创作。

五、小结。

我们今天很高兴参加了洋娃娃的生日舞会,可是天渐渐黑了,洋娃娃和小动物们都要休息了,我们一起唱着今天学的歌跟他们说再见吧!

第四课

《排排坐》

教学内容:

桂林童谣《排排坐》。

教学目标:

1、以做童谣游戏,唱童谣,说童谣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并享受到美的愉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初步感悟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通过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儿歌童谣,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课以学唱桂林童谣《排排坐》为主题,以做童谣游戏—学唱童谣—说童谣三个部分逐一开展教学。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游戏,与学生做他们所说的其中两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童谣的特点并引申出学唱本土童谣《排排坐》。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感受童谣,学唱童谣,说家乡的童谣这些活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童谣的风格特点,用富有童趣,纯真的声音演唱桂林童谣《排排坐》。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在活动中能大胆的与同学合作,并能从中体验到快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游戏导入。

1、说一说。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些什么游戏?

生:跳绳,丢手绢,拔河。

2、玩一玩。

老师引导学生玩《丢手绢》,《编花篮》让学生参与到轻松,有趣的游戏中。

3、师生小结童谣特点。(板书童谣特点)。

二、可爱的家乡—学唱桂林童谣《排排坐》。

1、导语。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我玩过,我的长辈,长辈的长辈,都玩过。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吗?

生:想。

师:老师想用歌声来告诉你们,请听。

2、听一听。

播放《排排坐》伴奏,教师绘声绘色范唱歌曲导入新课。

师:老师刚才一共唱了几段歌词?(生:三段)。

师:歌词里都唱了什么,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游戏?

3、找一找。

师范唱“姑娘来得早,吃个芋头饱,姑娘来得暗,吃碗芋头饭。

让学生在聆听范唱中找出富有地方方言特点的字。

4、读一读。

师:让我们用地道的桂林方言来读一读这首桂林儿歌童谣吧。

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发现:

每两句唱词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很顺口、很好听。和我们平时说话有些相似。

小结:这种特点叫做“押韵”

5、唱一唱。

(1)学唱第一段,(能准确的把及不同结束音唱好。用踏脚拍手、捻指等动作为歌谣伴奏)。

(2)学唱第二、第三段(用听唱法进行学唱,能清晰灵巧的吐字,唱好歌中富有特色的衬词。在歌曲的“咳”处加上动作或声音)。

(3)演唱全曲。

6、动一动、拍一拍。

师:怎样让游戏更有趣,好玩?(生讨论,并对歌曲进行游戏创编)。

三、拓展。

1、你还会唱、会说哪些桂林童谣,比一比。

2、学生竞赛说唱童谣,奖励童谣山花。

3、提问:有哪些办法可以收集到很多童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各种形式了解了童谣,并学习了一首原汁原味的桂林童谣,这些童谣从小到大都陪伴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同时童谣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多的去了解它,学习它。

《紫竹调》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讲解及参与性听辨,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紫竹调》这首乐曲。

2.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培养起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达到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能够听辨出《紫竹调》中三件领奏乐器的音色,并按领奏顺序排序。

教材分析:

《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由江苏南部一些山歌、小调,经过融化而成。本曲为作曲家润饰过的民族轻音乐作品。伴奏音乐优美抒情。乐曲在轻快爽朗的节奏中由各种不同的乐器轮番主奏出家喻户晓的民族民间音调,先后出现在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上的装饰性演奏,按照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各自发挥自己的演奏技法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随着《紫竹调》音乐,进入教室。

师: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你刚才听到的乐器是什么乐器?声音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

2.导入新课内容。

师:刚才我们听到声音是这个乐器发出的。(教师出示实物笛子)。

今天我们将继续我们的音乐之旅,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新朋友。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遨游神奇的音乐世界吧!

二、认识民族乐器。

1.教师展示三件民族乐器,请学生试着说出他们的名字。

2.播放《紫竹调》中三件乐器的独奏片段(任意顺序),请学生试着说出是哪件乐器在演奏。

3.观看笛子演奏图片、二胡演奏图片和琵琶演奏图片,了解三种乐器的演奏姿势,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模仿出该乐器的演奏姿态。

三、介绍、欣赏《紫竹调》教师简介《紫竹调》的相关知识。

教师播放《紫竹调》,学生感受歌曲曲调特点。

师: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到一个美丽的水乡古镇,从图片中你们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吗?

师:这里就是水乡周庄,它的特点是水多桥多,镇内河网交错,碧水环绕,桥桥相望,很有江南水乡特色,看着这些画面,我们仿佛也置身于美丽的水乡中了。请学生尝试模唱前两句,以感受地方风格。

师:请同学们先随着伴奏用la哼唱一下课本《紫竹调》的曲调。听赏《紫竹调》全曲,记录出演奏的顺序依次为:乐队合奏──笛子领奏──琵琶领奏──二胡领奏──乐队全奏。

师:下面就请听《紫竹调》合奏部分,你们能听出笛子的清新,二胡的圆润,琵琶的清澈吗?请听出来的同学随着音乐声模仿演奏。再次聆听《紫竹调》全曲,学生分别代表三个乐器,模仿进入演奏的顺序。

四、拓展。

1.用乐器来进行伴奏。

2.分组练习。

3.全班即兴表演。

4.教师进行简短评价和小结。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地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乐,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

第五课

《老爷爷赶鹅》

教学内容:

学习二声部轮唱歌曲《老爷爷赶鹅》。

教学目标:

1、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增强自信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以听、唱、奏相结合,在学生的实践与体验中学习歌曲。

3、能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地节奏和合作意识,演唱与演奏歌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声部轮唱

2、难点:二部轮唱的和谐、准确。

教学过程:

一、《土耳其进行曲》——模仿鹅律动。

二、师生问好: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课件(大白鹅)为什么说它是我们的老朋友?

我们见过或在以前的课上学过和鹅有关的知识吗?——(引出《咏鹅》并演唱,用学生熟悉的音乐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2、谁能模仿一下大白鹅的叫声和走路的形态?

3、老师也想模仿一下大白鹅叫声——课件。

×××××

○×××○

嘎嘎 嘎嘎嘎   嘎嘎 嘎

①“0”是什么符号?老师怎么读的?休止符就像我们过马路时的红灯,见到“0”要停一下再继续,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停止,作曲家往往能巧妙的运用休止符达到此时无声有生有声的音响效果,你们能吗?为了读齐,我们“0”处拍一下手好吗?

②你们能还能用这个节奏模仿哪些小动物叫声?

③老师跟大家做个游戏,你们先读,我再读,你们读一小节后老师再读,老师读时你们不能停止。

4、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鹅的歌曲,这是一首来自罗马尼亚的歌曲——《老爷爷赶鹅》。

①听范唱。听听歌曲间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复听,听听歌曲是几拍子的。你们用身体动作感受歌曲的拍子。

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

老师唱前面2个乐句,请同学们用手画旋律线;

你们发现这两个乐句旋律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唱一遍。

④范唱后半段,你们发现后面4句歌词旋律有什么特点?(4句歌词旋律相同)。

请同学们跟琴学唱。

⑤同学们学得真快,下面我们完整的演唱一下这首歌曲。

⑥你们觉得哪唱得不够理想?(处理)。

⑦老爷爷赶鹅的情怀是怎样的?(快乐、开心)。

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呢?(短促、有弹性的声音)。

⑧那么用这种声音再来演唱一遍。

⑨分角色,女生演唱前半部分,唱到“爷爷回答说”后面说的部分男生唱,到“嘎嘎……”全体唱。

5、轮唱教学。

听录音,范唱唱得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一组先唱一组后唱)。

这种演唱有什么效果?

总结:这种一声部先唱,一个声部后唱,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模仿叫轮唱。

①我们也来试试好吗?将同学们分成2个小组,第一组先唱一小节,第2组再唱,两个小组自己唱好自己声部节奏,速度要统一,看老师指挥;

②我们唱得怎么样?(乱、喊唱)怎么解决?

③再来完整唱一次。

今天这节课老师过得真愉快,让我们伴着老爷爷赶鹅的音乐走出教室吧。

《四小天鹅舞曲》

教材分析:

《四小天鹅舞曲》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中的一段舞曲,表现了四小天鹅刚健活泼的性格,八分音符奏出活泼跳跃的伴奏音型,以二重奏的形式奏出轻快的乐句,形象地刻画了小天鹅天真活泼可爱的形象,显得十分有趣。乐曲欢快、活泼、跳跃,深得学生的喜爱,整首乐曲速度轻快,有管弦乐队来演奏,并且能较明显地听出管乐和弦乐分别演奏的乐句。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感受乐曲的主题音乐,感受管弦乐队的乐器音色,并了解乐曲的背景。

2.能够用看、听、说、唱、舞等表现方式逐步感受音乐、了解音乐及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要求学生用手模仿芭蕾舞足尖动作来表现乐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同学们,很高兴认识你们,这节音乐课老师想带大家进行一次有趣的音乐之旅,你们愿意吗?(愿意)你们看,在很远的西方有一座音乐城堡,城堡里住着美丽的安娜公主,她非常好客,听,她在对同学们发出邀请呢!

2.课件播放公主的邀请: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音乐城堡,这里有许多有趣的地方,一定会给你们带来欢乐,但是,每扇门都需要小朋友们用明亮的眼睛,伶俐的耳朵和智慧的心灵去开启。加油吧,我会在城堡的最后一站等你们,预祝你们有一个愉快的旅行。

3.同学们,还等什么呢,让老师做你们的向导,我们出发吧!

二、感受与聆听。

1.音乐厅。

(1)回答问题,获取密码。(课件出示关闭的门)

听一听,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A一种乐器演奏B两种乐器演奏C多种乐器演奏(√)

(2)观看管弦乐队现场演奏《四小天鹅舞曲》。

2.乐器坊。

导言:你看到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你们想认识这些乐器吗,和我一起去参观吧!

(1)连连看,获取密码。

他们是对应的吗?

《四小天鹅舞曲》打击乐合奏

《鸭子拌嘴》管弦乐合奏

(2)参观乐器坊,认识三种主要演奏乐器,熟悉音乐主题。

(3)双簧管(模仿演奏姿势,随钢琴哼唱主题旋律);长笛(模仿演奏姿势,哼唱主题旋律);

小提琴(模仿演奏姿势,感受小提琴音色)。

(4)出示钢琴图片,介绍钢琴曲《四小天鹅舞曲》。

3.故事宫。

(1)唱一唱主题旋律,获得过关密码。

看图听老师讲故事,了解《天鹅湖》的故事内容,理解四小天鹅舞曲所表达的意思,并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

(2)师小结:欢乐的小天鹅们跳起了欢快的芭蕾舞蹈,让我们加快脚步,不要错过歌舞剧院里四小天鹅的精彩表演。

三、学习与表现。

歌舞剧院:

(1)摘钥匙,打开歌舞剧院的大门。

优美抒情欢快活泼(√)庄严肃穆。

(2)观看芭蕾舞表演《四小天鹅舞曲》。

(3)简介芭蕾舞的特点以及基本表演要求(开、绷、直、立)。

(4)老师随音乐表演手上芭蕾。

(5)分解动作,全班学习(手上带上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的白色袜子,模仿芭蕾舞演员的足尖动作表演)。

(6)练习表演,注意整齐,并表现出小天鹅们欢快的脚步。

(7)请四名同学上台,在小舞台上进行表演,并请其他的同学评价。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就要结束了,我想问问你们,开心吗?有什么收获呢?(欣赏了欢快活泼的《四小天鹅舞曲》,认识了柴可夫斯基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并了解了管弦乐队的相关知识,聆听了天鹅湖的故事,还学会了跳手上芭蕾舞)大家真是满载而归,回去以后希望大家不要忘了今天的旅行,不要忘了音乐陪我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好吗?再见!

《咏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

2、明确休止符在歌曲中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器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感受2/4的韵律美并运用到歌曲《咏鹅》的演唱中,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3、在参与创作的活动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咏鹅》的情境,并对非音乐音源进行大胆的探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学会歌曲《咏鹅》,感受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完美结合的艺术感染力。

2、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2/4的韵律美并运用到歌曲《咏鹅》的演唱中,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以及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新课:

谜语激趣:

“红帽子,白围脖,走起路来摇又摆。”猜一种小动物。(生答)。

师:对了!这“大白鹅”就是我们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好朋友,既然是好朋友那我们就得先了解它,在座的小朋友对鹅的生活习性有些怎样的认识哪?谁来和我们聊聊……。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老师都为你们知识的丰富感到高兴,刚才老师用一个简单的谜语来描绘了鹅的外形,你们知道还有用别的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鹅吗?(答并朗诵)老师复读一遍并在黑板上画出鹅的形象。

师:老师这里有这首古诗的朗诵及画面,请大家一起欣赏。(播放影像资料)然后全班齐颂。

师:大家觉得鹅是怎样的小动物?(可爱、憨厚、笨重、叫声……)我们跟着音乐来模仿一下鹅的动作吧!(学生自由的在原地进行模仿,教师用琴给出《咏鹅》的旋律)

三、新歌教学:

师:同学们跟着音乐做的真好,你们知道吗?老师刚才给你们伴奏的旋律就是作曲家叔叔为《咏鹅》配的曲谱,怎么样?好听吧!我一看大家的眼神就知道你们非常想学,我们开始吧!

1、教师范唱。2、教唱歌谱。介绍反复跳跃记号及休止符的唱法。3、跟节奏朗读一遍歌词

4、教唱歌词。5、纠正错误、解决难点。6、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启发情绪:

1、古人在吟诗的时候常常会有什么动作和表情?2、学生模仿并演唱歌曲。

四、展开、探索

(一)、启发讨论。

师:《咏鹅》这首诗为什么被人们吟诵了几百年而经久不衰呢?这是因为它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他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再创作,表现这首《咏鹅》诗的情境呢?

(二)、与美术相结合。

1、放《咏鹅》的录音,请学生边听边用彩笔在纸张描绘他们心中对“咏鹅”的印象。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2、展示与评价。

分组展示讨论结果,师生点评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创性和大胆表现。

(三)、舞蹈创作。

1、鼓励学生边唱边动起来,不限形式,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编。2、教师进行点评。

(四)、分组进行情境创作。

1、给学生准备道具,启发学生通过讨论,集体创设情境。

一些同学扮演诗人,一些同学扮演鹅,一些同学扮演湖水,一些同学扮演荷花,一些同学扮演柳枝等等。配上伴奏音乐,有感情的吟唱,让同学们如临其境。

2、展示与评价

分组展示讨论结果,师生点评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创性和大胆表现。

五、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式展示了你们对《咏鹅》的理解与升华,正式丰富多彩,都非常有个性、有创意。给同学们每人奖一个大白鹅。我对同学们都满意。

六、结束教学。

师:同学们,这节课和你们合作的非常开心,我们不仅学会了歌曲《咏鹅》,而且根据自己的感受,创造性的进行了发挥,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还会有很多不同的创意,你们回到家里可以表演给爸爸妈妈看,也可以邀请他们一起参与表演。

七、课后反思。

第六课

“六一”的歌

教学内容:

1、学习演唱歌曲《“六一”的歌》。

2、自编身势动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学会演唱歌曲《“六一”的歌》。

能力目标:并能用轻松、明亮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情感目标:能大胆地担任领唱或积极参加演唱,并自编身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六一”的歌》,并能用多种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学铺垫

“六一”儿童节是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今天,“六一”特使提前给大家送来了礼物。谁能唱出气球上的音,气球就给谁?

(1)课件展示:小朋友,你能试着唱一唱气球上的音吗?

(2)每次请男女同学各一名分别演唱每组气球上的音,并奖励气球。

(3)男同学唱低音、女同学唱高音,全班唱一唱每组气球上的音。

2、教师指导

(1)课件展示。

(2)同桌互相讨论,然后请学生选择。

(3)请学生用动作或表情来表现。

3、学唱歌曲

(1)学生随琴轻声唱歌词。

(2)怎样表达欢庆六一的心情呢?

(3)注意演唱的声音。

4、小结

循序渐进的由易到难,逐步完成教学目标以达到对难点的突破,让学生掌握歌曲,通过游戏进一步产生兴趣,能更好的表达歌曲。

《唱起来,跳起来》

教学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产生跳起来的愿望。

2、区分音乐的快慢变化,跟随节奏做动作。

教学重点:

用动作表现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

区分音乐的快慢变化,跟随节奏做动作。

教学准备:

歌曲、灰太狼头饰(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导学生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自由表演动作。

创设“灰太狼抓小动物”的情境,引导学生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跟随音乐上场。

二、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1、欣赏无歌词音乐,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并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

请学生欣赏无歌词的音乐,设计提问:你听音乐时想到了什么?学生大胆想象,并把自己所想的跟随音乐自由表演出来。

2、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并引导学生跳起来。

请学生欣赏带歌词的音乐,知道音乐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要和灰太狼做游戏。出示图片。请学生练习唱歌曲,熟悉音乐,并自由做动作来表演歌曲。

三、引导学生分辨节奏的快慢,并用动作表现。

请学生听辨快慢不同节奏的音乐,并根据节奏的不同变换动作。

四、游戏活动:

灰太狼抓小动物,引导学生根据歌曲节奏的快慢变化做出不同的动作反应。引导学生玩游戏,根据游戏中音乐节奏的变化做出不同动作,快节奏时灰太狼来抓小动物,小动物要快快的跳,慢节奏时灰太狼回家睡觉了,小动物可以慢慢的跳出来玩。跟据音乐节奏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反应。

五、结束活动:

伴随舒缓的音乐放松休息,回家。

《加伏特舞曲》

教学目标:

1.能随着《加伏特舞曲》的音乐做出相应的情绪表现与动作反应。

2.通过聆听《加伏特舞曲》感受并体验音乐的舞蹈性,并逐步培养学生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3.通过律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段落和情绪。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有目的的聆听音乐,并能随音乐进行编创和表演。

难点:用律动和图谱来区分音乐的段落和情绪。

教具准备:录音机和相应配套伴奏范唱带。

教学意图:

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第一乐段节奏的共同之处,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培养

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教学过程:

听赏《加伏特舞曲》。

(1)先听赏全曲,初步谈谈自己的感受。

(2)聆听第一乐段,学生参与表现让,学生边听音乐边随节奏口念节奏。

方法一:学生边听音乐边随节奏口念: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0

方法二:学生用律动表现。(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将该节奏表现出来)。

方法三::用乐器表现。(第一小节用拍铃鼓、第二小节用敲双响筒)。

I老师通过律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听出第一乐段节奏上的共同特点。

II感受乐曲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的情绪。

(3)让学生手持铃鼓等乐器。

(4)听赏乐曲的第二乐段。

①听第二乐段,感受乐曲情绪发生的变化。(速度稍慢,情绪抒情优美。)

教师:这段音乐与前段音乐在速度和情绪上有何不同?

②表现第二乐段。

教师:你会用怎样的动作表现呢?

学生交流回答:模仿风车转动,转圈等优美动作律动表现第二乐段.

(5)聆听第三乐段。

思考:乐曲的第三部分和哪一部分相同?

(6)完整聆听全曲。

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全曲,并能简单区分乐曲的段落。

A.第一乐段律动。

第二乐段女生表现风车随风转动的情景。

第三乐段重复第一乐段动作加入打击乐器。

B.全体学生一起表现乐曲。

⑺总结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让我们随着音乐走出教室。

第七课

《凤阳花鼓》

一、教学内容:

新旧凤阳花鼓歌曲的教唱及歌曲创编。

二、教学重点:

1、歌曲学唱。

2、情感体验及对比。

三、教学过程:

1、课前放录音《鄂伦春小唱》给学生听。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6---

6---

u。

4、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5、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1)老师范唱。

(2)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

(3)视唱(难点附点)(2遍)。

(4)用节奏读歌词。

(5)歌曲的分析:

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

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

(6)填词演唱。

(7)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

(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

(4)完美的演唱

7、小结

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

《鸭子拌嘴》

一、教学内容:

1、了解打击乐器的构造、演奏方法、音色特点。

2、欣赏音乐《鸭子拌嘴》。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摸、听、玩、画、说、想等活动,初步了解打击乐器构造的演奏方法和音色,通过欣赏,理解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

2、技能目标:通过敲、玩,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音色听辨能力,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节奏不同的音;提高音乐欣赏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用手中的乐器走进生活,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用打击乐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听懂音乐,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像力。

四、教学准备:

打击乐、各种头饰、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笔、纸。

五、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1、师播放音乐《凤阳花鼓》,并带学生做律动。

2、认识乐器:学生分小组认识民族打击乐器,看看、摸摸、敲敲、听听。总结乐器特点。组与组之间进行“采访”。(打击乐器:鼓、小镲、水镲、锣、木鱼、碰铃、双响筒)

(二)主动探讨,巧妙点拨。

1、游戏:“找朋友”。

2、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音乐找朋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

3、教师及时解说打击乐的演奏方法。

(三)巧做伴奏,寓教于乐。

(四)指导欣赏,表现自我。

1、师播放音乐片断问:“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2、师播放鸭子走路的片断和快板部分,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

问:乐曲表现的是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3、学生集体表演。

4、师播放全曲,同时播放多媒体动画。(小组讨论)

5、师出示音乐片断。现在请你们两人一组用手掌模拟小镲,表现出“鸭子吵架”的情景。

6、创编音乐小品《小鸭子玩耍》。

7、鼓励学生给乐曲起名,学生讨论后,师解释“拌嘴”的意思。

(五)小结本课,课堂延伸。

1、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的民族打击乐,还用它们模仿了各种声音,现在让我们欣赏民族打击乐表演。问: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学生动作模仿表演。课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做有心人,去发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音乐!

第八课

《黄鼠狼拜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黄鼠狼拜年》了解湖南花鼓戏以及湖南的过年风俗。

2、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黄鼠狼拜年》,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黄鼠狼拜年》。

教学难点:

唱出湖南花鼓调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光盘、磁带、录音机、手风琴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先来听一首戏曲!(播放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的一首湖南花鼓戏《黄鼠狼拜年》!

二、初步感受

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一遍《黄鼠狼拜年》,感受一下具有湖南花鼓调风格的歌曲。

播放歌曲《黄鼠狼拜年》!

2、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生:欢快热烈

3、请同学们再聆听一遍,歌曲中他们是怎样庆祝新年的?

生:耍狮子灯舞龙灯

4、再次聆听歌曲《黄鼠狼拜年》来感受湖南人民过年时欢快热烈的气氛。

三、学习歌曲

1、师范唱歌曲。

2、聆听范唱,学生轻轻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展示大屏幕的歌谱歌词)

3、学生跟琴用"嗯”哼唱歌曲。

4、跟录音小声哼唱歌词。

5、学生唱不好的地方老师予以纠正。

6、跟琴完整的演唱,要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情。

四、创编活动

1、分组表演歌曲

2、请学生用自己的的手按歌曲的节奏拍桌子表示锣鼓声来表现歌曲欢快热烈的气氛,看哪一组表现得最好,给与鼓励!

3、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4、分成三组:第一组领唱前两句,第二组唱第三句,第三组唱四、五两句。

五、拓展

聆听有关过新年的歌曲。《过新年》《龙咚锵》《新年好》英文版等。

六、小结

听了这么多有关新年的歌曲,老师现在都想过年了,很高兴和同学们度过了一堂快乐有趣的音乐课,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他自己过年的习俗,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去问问你的长辈或上网查一查还有没有更有意思的活动或更好听的新年歌曲,再来和老师来交流。好不好?最后请同学们再来一起演唱一遍歌曲《黄鼠狼拜年》一定要唱出欢快热烈的气氛!

第九课

《螃蟹歌》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螃蟹歌》。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螃蟹歌》,体验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学习用运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将歌曲内容扩展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点:

准确唱好歌曲《螃蟹歌》。

教学难点:

歌曲旋律的音准及运用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坐火车去参观水族馆,想不想去?(想)

二、节奏练习老师:火车司机有个要求,希望你们把黑板上的节奏打准确。

(XX︱X–︱XX︱X–‖)4

三、学唱歌曲:

1、认识螃蟹的外形。

2、初听歌曲《螃蟹歌》,掌握歌曲速度、情绪。

3、学唱第一段歌词。(1)朗读第一段歌词。(2)教师分句教唱。

4、学唱第二段歌词。(1)朗读歌词:强调方言发音。(2)教师分句教唱。

5、学唱第三段歌词。(1)朗读歌词:强调方言发音。(2)教师分句教唱。

6、完整演唱歌曲。

7、表现歌曲。

(1)根据歌词分不同的情绪演唱:老师:这首歌曲非常的诙谐、幽默,如果我们再把情绪加上的话,我相信一定会更加精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一段歌词的情绪)。

(2)加入衬词演唱:

第一遍:学生唱教师加衬词。第二遍:教师唱学生加衬词。第三遍:分组唱。

(3)律动:师生共同创编动作,共同表演。

四、教师小结,结束课堂。

《数蛤蟆》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演唱、朗读、歌表演、游戏等各项音乐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感受,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作能力。

2、通过创编歌词和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通过学习歌曲提高环保意识,让学生从小爱护小动物。

教学难点:在熟悉旋律的同时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具:多媒体、电子琴、录音机、幻灯片、双响筒、串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将主角引出)

同学们,你们听一听什么在叫?(放录音)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板书课题

老师:蛤蟆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去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数蛤蟆》这首歌曲,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这位朋友,好吗?

三、间接地诱导学生学习歌曲

1、按照节奏读歌词。(1)电子琴弹奏;跟随音乐来读歌词。(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2、放幻灯片(出示歌词)做练习。

3、放录音跟随音乐分组演唱。

4、放幻灯片。

你们看那边又来了一只蛤蟆帮助它的伙伴捉害虫,现在是几只蛤蟆,几只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5、即兴表演唱(音乐游戏)

师:小朋友们

来来来

你也来

我也来

围成圈圈

做游戏

大家一起

玩一玩

玩一

玩-

。接着教师集中所有孩子,找出扮演蛤蟆的小朋友在圈内当主角。(放音乐伴奏)当唱到第一只蛤蟆时,扮演蛤蟆的小朋友要到圈内即兴表演,圈外的小朋友要表演出没花和荷叶的形象。接下来的第二、三只时要唱出自编的歌词并即兴表演。最后教师总结:小朋友表演的很好!希望小朋友以后好好学习,从一个小小歌唱家成为一个真正的大歌唱家,让老师和你们的爸爸、妈妈能够在电视上看到你好吗?

6、课堂小结:

从音乐各方面入手,通过学习《数蛤蟆》这首歌曲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表演能力、创造能力,而且也让大家知道了蛤蟆是庄稼的好朋友,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我们以后要爱护它,保护它。它给大自然带来了快乐和财富。

第十课

《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学生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和大家一起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

教学重点:第一小节中第二个音时值唱够。

教学难点:三拍子节拍不太好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和我配合,共同来做一件事,谁愿意?”

(放录音,老师和学生左拉勾构的游戏。)

二、新课学习。

1、节奏练习。学生不唱,听录音唱,两人一组左拉勾勾构的游戏。

2、教师范唱。学生看着书上图形谱感受音的高低。

3、学生轻声跟老师唱。

4、学生用优美的歌声唱歌曲。

三、边唱边表演。

1、启发学生设计动作。

2、老师在学生设计动作的基础上再加工,使动作更具可操作性。

3、学生边唱边表演。

四、聆听《口哨与小狗》。

1、师:“听后你觉得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音乐中还出现了什么声音?”

2、复听音乐。

听前问:“这声音出现了几次?”

听后作:为小狗的叫声涂上颜色。

问:“你在音乐中还听到、想到了什么?可以在自己的课本上大胆添画。”

3、分角色表演。

两个学生一组,商量好谁扮演什么。学生随音乐表演。

4、老师表扬表演得生动、有创意的学生。

五、课堂小节。

其实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就像歌曲《拉勾勾》和乐曲《口哨与小狗》中描绘的一样相亲相爱,互相帮助。

《牧羊女》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牧羊女》,用优美抒情的声音唱好这首轻快而又活泼的歌曲,并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劳动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能正确运用力度记号,能把握3/4拍的律动感及休止符的停顿作用。

3、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及表演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连贯的气息、强弱的对比,在美好的气氛中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及创编出歌曲意境。

难点:解决三句相同乐句的句尾,区分其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配套多媒体光盘、打击乐器等、颜色图谱、大小羊头贴纸、牧羊女玩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热身运动

师示范拍一拍手或身上某些部位,吸引学生注意力。全班齐动一动。拍拍全身(手、肩、腰、脚等等地方)

2、初听音乐

听歌曲《牧羊女》的旋律,初步感知音乐。随音乐用3拍子节奏拍拍手或跺跺脚。

老师放一首音乐,试试用3拍子节奏给音乐伴奏。

二、歌曲教学

1、歌曲介绍

师:从远方来了一个姑娘,也想加入到我们同学当中来(出示玩偶牧羊女向大家问好)。

师:小姑娘自我介绍,请同学听听小姑娘说了些什么,从哪儿来,叫什么名字?(放配套多媒体光盘,欣赏歌曲及课件。)

生:姑娘名叫牧羊女,来自美丽的大草原,大草原上有蓝蓝的天,哗啦啦的小河、白白的小羊、还有热爱幸福生活的牧民们。

2、新歌学习

复听歌曲,感知歌曲的情绪和节拍。归纳并看卡片划分乐句。(师出示有颜色的歌谱)请学生找出歌曲特点。

生自主归纳:歌曲为3/4拍歌曲情绪是愉快、活泼的。

4、艺术处理

学生齐唱歌曲一遍。

师:美丽的大草原上有蓝蓝的天,哗啦啦的小河、白白的小羊、还有欢迎大家的牧羊姑娘,在这么美的风光下同学们的情绪是怎样的?你会怎样歌唱啊?

生:优美,抒情地,轻快……

学生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复唱歌曲一遍,注意歌曲情绪。

三、创编活动

1、创编歌曲

师出示打击乐器等、把全班分为乐器组、舞蹈组、歌唱组三部分,每位同学自我创作,相互合作,对乐器的敲击、舞蹈动作的创作及歌曲的演唱进行自我创编。师从旁协助。

2、成果检查

乐器组同学创编的节奏、舞蹈组同学编排的动作、及歌唱组对歌曲的艺术处理。之后在老师指挥下全班同学共同合作,唱一唱,跳一跳,敲一敲。

四、总结深化

知道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懂得爱音乐、爱生活、爱自然、爱民族,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王老先生》

教学目标:

1、感受欢快和愉悦的情绪,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对改编歌词有兴趣。

教学准备:

1、音乐磁带。

2、饲养场地背景图一张,王老先生和小鸡图片个一张。

教学过程:

1、出示王老先生图片,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活动。

(1)出示王老先生图片,向王老先生问好。

(2)教师为小朋友讲述王老先生养小动物的故事(教师只自编故事)。

(3)练声:(用歌曲的主旋律以问答的形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2、欣赏歌曲,感受欢快和愉悦的情绪。

3、学习歌词,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1)教师范唱,幼儿欣赏。

  师:歌曲里唱了什么?王老先生是怎么唱歌的?小鸡是怎么唱歌的?

(2)教师小结,师生一起念歌词。

4、学唱歌曲:

(1)教师大声唱,幼儿小声跟唱歌曲。

(2)鼓励幼儿用好听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根据幼儿学唱的情况有针对地练习)。

(3)分角色演唱歌曲。

  教师扮演王老先生,幼儿扮演小鸡。

  个别幼儿扮演王老先生,其余幼儿扮演小鸡。

  师生一起既扮演王老先生,又扮演小鸡进行演唱。

5、尝试创编歌词

(1)引导幼儿说王老先生的地里还养着什么小动物。

(2)引导幼儿把歌词替换。

(3)师幼清唱改编后的歌曲。

(4)完整地演唱创编后的歌曲。

第十一课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歌曲《静夜思》,并有感情的演唱。

2、能够用朗诵、演唱、配画来表现《静夜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

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

教学准备:

彩笔、纸张、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以前所熟悉的诗歌。

二、赏析。老师:古诗中“静”是什么意思?“思”又是什么意思?

三、吟诵。

1、教师吟诵。

2、个别学生吟诵。

3、学生吟诵。

四、学习歌曲。

1、师有感情的范唱。观察老师演唱的表情。

2、老师带唱一遍。学生用“路”轻声哼唱。

3、老师学生接唱歌词。

五、演唱歌曲。

1、想象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离你很远找思念的感觉。

2、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六、配画。

1、以《静夜思》为题,以绘画的形式体现诗歌的意境。

2、学生随音乐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七、评价。

1、分组互相看看,说说自己画了什么。表现了奥妙,最喜欢这张画的哪一点?

2、老师小结,发奖。

《美丽的夏夜》

教学目标:

1、听赏《美丽的夏夜》,学唱歌曲《晚风》,敢于表现自我,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能感受到乐曲的基本情绪,并能随乐曲的韵律进行表演和创编。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三拍子的特点,能用肢体动作表现节拍感。

教学重点:

听赏全曲并学会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体验到三拍子的特点,表现节拍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听赏理解歌曲

1、听一听。听音乐说说你的感受。随音乐动一动。

2、想一想。想象夏天的夜晚的情境。

3、说一说。描述歌曲的情绪和对夏夜的感受。

4、画一画。请同学们画出夜晚画儿睡着了、小鸟不叫了、四周静悄悄的夏夜景象。

5、演一演。把你想象到的,小组创编表演。创编动作。学生自主创编动作,师生共同评价。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表现。

《月亮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美好的音乐,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认识乐器萨克斯,安静地聆听《月亮河》,感受《月亮河》的基本情绪和萨克斯的音色。

3、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并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通过多渠道多方法的欣赏音乐,使学生学会怎样来欣赏音乐。

教学难点:学会将音乐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二、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1、播放萨克斯演奏的《月亮河》,提问:这段音乐让你联想起生活中的哪些场景?

①过渡语:让我们来听听其他乐器演奏的这首曲子,它会让你联想起生活中的哪些场景呢?

②提问。

③评价和总结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能单纯地说一个生活场景,而要同过乐曲的音色、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来展开合适的想象。)

2、播放萨克斯演奏的《月亮河》,提出问题:为乐曲起名。

①过渡语:这么美的乐曲,一定要有美的名字来配它,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好好想想,为它取个美丽的名字吧!

②提问。

③评价和总结学生的回答:这首优美的乐曲,有一个浪漫的名字——月亮河。

3、介绍萨克斯并演奏。

4、介绍歌曲:刚才看的电影片段选自1961年的影片《在蒂凡尼处早餐》,这首曲子获得了第三十四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奖,同年获得格莱美最佳歌曲奖。

5、教唱歌曲。

①出示中英文歌词。

②范唱歌曲。

③用手势法带领学生演唱歌曲,演唱要求:追求一种充满幻想的、浪漫的、空灵的声音。

三、文化综合,提高审美。

1、配乐诗朗诵。

①出示两首小诗,提出问题:选择与乐曲意境相吻合的一首配乐朗诵。②播放音乐。

2、教师配乐朗诵《再别康桥》。

《月圆曲》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月圆曲》,体验其美妙的意境,尝试延长歌曲中填充式的二声部,并感受两声部合唱的效果。

2、听赏《摇篮曲》,能感受到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以及温馨、宁静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参与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学会唱《月圆曲》。

教学难点:

能用和谐的声音唱出歌曲中的二声部。

教学准备:

电子琴、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

那你喜欢什么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去一个很美的地方吧!

二、学习歌曲

1、导入

师:天黑了,让我们坐上小山坡(椅子)数一数天上的星星吧。学习衬词。(学“星星”唱歌)

(1)师:我还听见星星在唱歌呢!

(2)再听一遍。

(3)师:小星星是怎么唱的?谁来学一学。[学生模仿演唱]

(4)和“星星”一起唱。[教师手势指挥]

(5)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演“星星”。

(6)学生边唱边演。

2、学习一声部。

(1)师:月亮姐姐听我们唱得这么好听,她也想和我们比一比。让我们来听听。

(2)区别星星和月亮的角色不同。

师:月亮姐姐和星星唱歌的感情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请学生学一学月亮姐姐唱歌)

(3)和月亮姐姐一起唱歌。[跟范唱]

3、二声部合唱

(1)师:星星想和月亮姐姐一起唱歌,我们来听一听吧!(听合唱录音)

(2)学生分角色合唱。

(3)学生自由选择角色合唱。

4、创编歌词参与表现。

(1)师:小朋友唱得真好听!连风声也要和月亮姐姐一起唱。谁能学一学?(学生模仿风声“呼呼”,跟月亮合唱)

(2)师:嘿,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水声!……(请学生模仿水声“哗哗”跟月亮合唱)

(3)师:这是什么声音?

(请学生模仿虫声“吱吱”或“唧唧”等,跟月亮合唱)

(4)学生自由选择大自然的声响和月亮一起唱。

三、听赏《摇篮曲》

师:小朋友,夜深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困得闭上了眼睛,树上的鸟儿、虫儿唱累了嗓子。我们也要休息了。静静的夜晚,你想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联想妈妈的爱)

1、闭上眼睛听一遍《摇篮曲》。

2、复听。

3、学一学妈妈哄小宝宝睡觉的动作,跟音乐进行表演。

四、结束

师:小朋友,天亮了!让我们用愉快的心情去迎接新的一天吧。快!跟老师出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