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中国民乐十大改革家78岁陈泽因病在成

来源:二胡 时间:2022/11/5

14日,民乐改革家陈泽因病在四川成都去世。

16日,这个消息在成都音乐界传开,是因为四川音乐学院发布的悼念文字:“陈泽老师的离世让民族器乐乐改领域失去了一位优秀的科研人才。”

据悉,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委会也发来唁电,称这是民族乐器改革的巨大损失,“将永远记住陈泽先生执着的乐改精神,将民族乐器改革事业进行到底。”

陈泽

陈泽是谁?

他是四川音乐学院科研处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被称为“中国民乐十大改革家”。4月14日,陈泽因病医治无效,医院去世,享年78岁。

在过去民乐团演奏梁祝《楼台会》时,会有小提琴、大提琴加入。这是因为二胡有高音区衰减问题,且民族乐器中没有合适的低音区用琴,所以只能用小提琴和大提琴演奏。

但是,复共鸣技术,高音不衰减、低音不空白,让这两大历史难题迎刃而解。当民乐演奏家用复共鸣二胡、民族低音乐器拉忽雷演奏《楼台会》时,二胡唱得更响亮,低音更绵长,音色、音质都与整个乐队完美融合,余音绕梁。

在4月16日举行的追悼会上,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陈泽老师一生致力于对民族弦乐器的改革,改革发明的复共鸣技术,为中国民族乐器改良改革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潜心研究的多项项目均获奖:

“高胡、二胡、中胡(系列)高音区音质音量的改良”获乐器改良领域的最高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双管复共鸣器”获得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乐器科技领域的一项核心技术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改良项目“拉忽雷”已列入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文化部组织专家组结题验收,获排名第一。陈泽因此获得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民改委授予的“中国民族乐器十大改革家”。

专业声学测试报告证明,1.8把复共鸣拉忽雷音量相当于6把传统大提琴的音量,且音色音质与民乐队融合更加好听。中央民族广播乐团携拉忽雷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登台亮相时深受好评,民族低音终于有了自己的民族乐器。

同时,与传统二胡相比,复共鸣二胡发音更明亮、结实、灵敏,穿透力等方面也有提升。

那么,陈泽是怎样研制出低音乐器,改变民乐队一直使用大提琴、倍低音提琴替代低音乐器的现状呢?

年,一项国家研制课题落到陈泽肩上。他带领课题组翻阅大量文献资料,终于发现一种外观形象与琴体长度接近大提琴的“忽雷”和“火不思”,它们是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原民族乐器,由弹拨乐器逐渐演变成弓弦乐器。

陈泽课题组把这两种乐器的外观造型综合取之,才成为现在的整体形象,取名叫“拉忽雷”。

课题组借鉴了大提琴有效弦长、面板长度、指板及码桥、音柱、低音梁等非常科学的声学结构及关键数据,此外还使用了新技术,成功地将大提琴改成了复合共鸣结构,使得音色更加优美动听,填补了低音拉弦乐器的空白。真正实现民族音乐交响化这项技术的破空而出,真正实现民族音乐交响化。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自明曾说,“这项发明中国乐器可以用,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也可以推广,这是了不起的成绩。”

著名指挥家、作曲家、教育家李复斌教授也感叹:“这个技术大幅度改变了乐队的整体音响,这也是我寻找了多年的好声音。”

中国民族器乐表演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表示:“陈老师发明的复共鸣器对二胡界来说,是一大福音,对于发展民乐事业有巨大贡献。”

四川音乐学院科研处负责人向红星新闻介绍,中国民乐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民族乐器的改革史。一方面,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吹管、弹拨、打击还是拉弦乐器,都是经过改进演变才使得其表现力越来越好;

另一方面,现在作曲家新创作的民乐难免会用上一些新技法,有些传统乐器难以胜任,必须改进。陈泽的这些科研成果造福于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目前这项技术不仅应用于二胡、琵琶、中阮、古筝等民乐器,而且广泛适用于小提琴、大提琴、吉他、尤克里里等西洋乐器。已在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省曲艺团、广州现代乐团、重庆大同国乐团等演出团体中使用,反响热烈。

红星新闻记者任宏伟图片由陈泽家人提供

编辑张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