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前景 >> 正文 >> 正文

旋律优美的牛角琴,能奏响千古绝唱陇上非

来源:二胡 时间:2023/8/6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781298.html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781298.html

原创马猫

牛角琴,藏语称为“章瑞扎木聂”,它是藏族的一种古老弦乐,是玛曲县独有的拉弦乐器。牛角琴的琴筒用短牛角来制作,角长一般为15公分,制作时将牛角凿空,以木为弦竿和琴耳,马尾作琴弦,以6、1、2、3、5五音进行演奏,其音色柔美绵长,清脆悦耳,悠扬动听,主要在“跳歌”时伴奏。牛角琴也叫牛角胡,是从胡琴发展而来的。据史料记载,牛角琴已有多年历史,曾经广泛流传于西藏、青海、甘肃的广大藏区以及云南、广西的少数民族地方。

关于牛角琴,在当地流传着一则凄美的故事:从前,草原上有一队以卖艺为生的人,领头的老人叫格桑尼玛,人们称他们为阿尔觉哇,意为流浪者或热巴艺人。他们每到一处,使用说唱、歌舞,祝福人们水草肥美,牛羊健壮,无灾无病,安宁吉祥。草原上生活十分单调,枯燥,热巴人的到来“扎仓”(部落)就像过节一样热闹。人们围着热巴老人说笑,歌舞,其乐融融,荒凉的草原,一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有一天,阿尔觉哇们到当地一座最高的山上去做拜山神活动。到了半山腰,他们面前出现一头倒在地上的野牛,它受了重伤,刚死去,可是一头小牛正吃着它妈妈的奶水。突然,枪声从不远处传来,格桑尼玛知道这枪声关系到小牛的命运。为了抢救小牛的生命,他们急忙把自备的水倒掉,再把母牛的奶水挤到水袋里,之后抱着小牛就跑到安全的地带。他们为小牛的得救而歌唱、欢舞。在格桑尼玛的精心关照下,小牛很快就长大了,并且长了一身雪白发亮的毛,他们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邛嘎儿”。

终于有一天,恶魔降临,天上乌云翻滚,日月无光、地下风雪交加、黑雾弥漫。格桑尼玛和他们的“阿尔觉哇”全被封堵在雪山崖口的乱石岗中,进退不得,就在这时,一声巨响,山崩地裂,雪崩把可怜的“阿尔觉哇”们全部掩埋,风雪停住,万籁死寂。格桑尼玛被一股热气暖醒过来,他回过神来,发现是牦牛“邛嘎儿”用高大的身躯挡住了雪球,牦牛肚下的体温让他得以生存,而“邛嘎儿”却成了冰冻的“寨棚”。格桑尼玛哭喊着他的同伴,他的姑娘,他的“邛嘎儿”。但一切都死一般寂静,只有他嘶声的哭喊,在雪峰间孤独的回荡,格桑尼玛淌着泪,走出了雪窝……

为了表达对老“邛嘎儿”的怀念,他取下“邛嘎儿”的角作音筒,筋作弦,骨作杆!制成了草原上第一把牛角琴。当他拉响牛角琴,琴声如泣如诉,他哭着唱了第一支关于“邛嘎儿”的歌。同时为了怀念他逝去的姑娘们,用木头做了几个木偶姑娘的模样,用“邛嘎儿”的牛毛绳系在琴头吊在地上,随着琴声木偶姑娘们翩翩起舞,歌声中他随时呼唤着她们的名字,似乎姑娘们还在他们身边。从此,草原上有了牛角琴,他们又开始走“阿尔觉哇”之路,诉说着牦牛哥和他的姑娘们的故事。“阿尔觉哇”们深受广大牧民们的欢迎和爱戴。

玛曲牛角琴的故事虽然有些长,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音乐派系存在于玛曲,记录着牧民在草原上的生活。其实,细细想来,牛角琴是神奇的,它只有五个音,演奏方法也与二胡、马头琴等弓弦乐器不同。常见的弓弦乐器演奏是用指尖按弦,而玛曲牛角琴则用指肚按弦,采用打音奏法,这也是玛曲牛角琴的独特和绝妙之处。牛角琴可用其角度和高低部位的不同,演奏出音调齐全的各种声音,其演奏技法特殊,有着特定的训练要求和演奏方式,难以掌控。牛角琴演奏时采用坐姿,将琴筒置于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拉奏。

玛曲牛角琴是玛曲藏区最为独特的乐器,制作琴箱的材料必须选用野牛角,因为野牛角为稀缺资源,这为牛角琴的制作带来了一定困难。目前,曲谱的缺乏和牛角琴制作工艺的复杂,牛角琴的演奏曲目只有《珠姆挤奶》《黑马恋乡》《唢呐金曲》《尕旦孜布》四首,传承人仅剩两位,他们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尕藏旦巴和他古稀之年的父亲。尕藏旦巴和他的父亲努力钻研牛角琴的制作技艺和演奏,不断创新和演绎,并开办了培训班,广招门徒,为的是将牛角琴这门古老的艺术很好地传承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