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发展 >> 正文 >> 正文

新疆乐器第一村,将手艺融进血液的地方

来源:二胡 时间:2023/4/3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dianping.html

提起喀什,很多人会想到赤色的古城墙,爬山虎碧绿的枝桠,空气中弥漫着的香甜的瓜果气息,妇女们身着的艾特莱斯绸,追逐嬉戏的可爱的孩子们。

走进喀什古城,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花帽、地毯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摊子上各色各样的民族乐器也引人注目,尤其是达甫(手鼓),艳丽的几何图形镌刻其中,如同美丽的姑娘起舞时那飘扬的花裙摆。

▲喀什老街/哈孜·艾买提绘

达甫音色响亮清脆,被誉为“维吾尔音乐的灵魂”。多少游客对这视听盛宴恋恋不舍,最终抱了一只达甫回家。轻拍鼓面,似乎又回到新疆在热情的人群中翩翩起舞。

而达甫只是新疆众多民族乐器中的其中一种民族乐器。

在维吾尔传统音乐中,吹、拉、弹、唱无所不有,乐器也种类繁多:弹布尔、都塔尔、热瓦甫、萨塔尔、艾捷克、木笛等等。

它们都来自哪儿?

那就不得不提起喀什地区疏附县的民族乐器村——托万克吾库萨克村,在这里制作的弹布尔、热瓦甫等50多种乐器玲珑精致,远销海外。

▲摄于喀什古城/吴维西

民族乐器村

新疆喀什疏附民族乐器村位于疏附县吾库萨克镇托万克吾库萨克村,乐器制作技艺在这个村里世代流传,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游牧时代的维吾尔族人热爱唱歌跳舞,日常放牧之余、婚嫁节庆之日、集会团聚之时,音乐是必不可少的。

▲木卡姆()/哈孜·艾买提绘

为满足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形形色色的乐器应运而生。而在长时间的民间音乐活动中,人们也开始追求乐器形态之美。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美轮美奂的乐器:有的布满了精美花纹,有的色泽艳丽,有的形态别致,还有一些有着精细的琴弦。

▲琴韵/李毅绘

▲红衣少女/李毅绘

一个民族的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乐器便是那灵魂的载体。

悠扬的音乐能使我们遗形忘性,让我们的灵魂抛弃欲望离开繁琐的尘世,追寻终极的心灵自由。

▲乐迷()/哈孜·艾买提绘

如今村里接近户人家手工制作生产乐器,涉及几乎所有维吾尔传统乐器的种类。

匠人们手艺精湛,对各式乐器制作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村里曾经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都塔尔,长4.97米,耗时45天。乐器制造大匠艾尔肯铁木尔曾造出一个3.75米长的热瓦普琴和一件5.7米长的沙塔尔琴。

当然,这些大型乐器绝不是摆设或装饰品,它们照样能如常规乐器般发出美妙的音乐,只不过需要多人配合弹奏。

新疆民族乐器博物馆陈列着这些精美绝伦的乐器,令前来拜访参观的游客和记者惊叹不已。因此,喀什地区疏附县吾库萨克镇托万克吾库萨克村也成功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以此更好地促进民族乐器制作和民族音乐传承。

达甫—手里的另一个“馕”

▲舞蹈少女古丽菲娅/李毅绘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李毅绘

赫赫有名的手鼓——达甫,是木卡姆和麦西来甫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过去的人们喜欢将达甫插在自己的对襟长袍之间,远远望去,似乎腰间别着一块馕。而这“馕”喂饱的可不是肚子,人们劳作之余顺手拿起它轻拍鼓面,干脆利落的音律可驱散疲惫与忧愁。

-制作工艺-

达甫有一套规范的制作流程:首先做好达甫圆形的鼓框,然后选择桑木或杏木等材料,将其锯成薄薄的木板,在上面描出轮圈的形状,再用弯锯制作轮圈。之后将轮圈放入已备好的达甫模型中,用钳子夹紧并锯平凹凸之处,并将粘胶涂在交叉连接处,再进行多次加厚作业。

最后一步便是在鼓框作图了,几何图形如方块和长菱形、鸟的羽毛、绽放的花等都是常用的图形。花纹用粘胶粘在轮圈上,待胶干后便用刀锉平,再用软砂纸使表面光滑,最后用石灰水将木头染色并再次磨光表面。

▲摄于喀什古城/吴维西

达甫之声令人心潮澎湃:节奏急促时,使人昂扬振奋、热血沸腾,最木讷羞涩的人都能感受到鼓者的热情而变得豪情万丈;鼓声舒缓时,又令人若临秋水、如沐春风,仿佛最刚烈豁达的人也能柔情似水。这鼓声里有豪放不羁,也有婉转悠扬,人们的依恋也随着这鼓声停留在新疆。

艾捷克—维吾尔族的二胡

艾捷克,又称哈尔扎克,属于弓弦类乐器。琴的造型独特,球形琴筒,蟒皮裹着琴的内侧,周围分布着发音孔,并有着1-3根主奏弦和5-10根共鸣弦。

艾捷克音色清亮雄厚,广泛用于十二木卡姆的演奏中。伴随着歌者的思绪,艾捷克时而孤寂苍凉,时而幽怨凄惶,与二胡的音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少女与艾捷克/李毅绘

▲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绘

艾捷克制作难度较大,工艺流程繁多。

-制作工艺-

首先用三十二块核桃木板条作琴的球形底部,核桃木产生的声音悠扬婉转,是制作乐器的首选木材,但坚硬结实,做成球形十分费力。然后便将琴的正面薄板上蒙一层蟒蛇皮,多来自于人工饲养的蟒蛇。然后再制作半圆形柱状体的琴杆和圆柱形的琴头。最后制作琴箱,将备好的材料粘在一起便好。

艾捷克种类繁多,有哈密艾捷克、刀郎艾捷克、新型艾捷克和低音艾捷克等等。

木卡姆和其他民歌的风格和旋律决定演奏者选择哪种艾捷克进行演奏。例如,哈密艾捷克与刀郎艾捷克相比,更凄清悠扬,柔和中不失力度;而刀郎艾捷克则更豪放洒脱,富含山野风情。

▲少女与艾捷克/李毅绘

在巍峨壮丽的喀尔里克山脚下,艾捷克悠远的旋律伴随着老人们哼唱着的哈密民歌显得更加荒芜悲凉:“亚勒吾孜托云是一座大山,高高的山峰连着云天,它多么雄伟而又谦和,把一片片甘霖撒向世间。英雄吾买尔是一条好汉,可他却已经离开人间。”

热瓦游牧时代的记忆

热瓦甫相传制作于十四世纪,流行于天山南北,多演奏在麦西来甫场合,但其制作材料则与多年前维吾尔人的游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这琴也被称为“克依奇热瓦甫”,意为放羊人的热瓦甫。

▲图源网络

-制作工艺-

热瓦甫由木制琴身、半球形音箱、细长琴颈、弯曲琴顶和以蟒皮或羊、驴、马皮蒙住琴的表面组成。

琴身部分最好用红枣木、沙枣木以及桑木制成,如此音色呈最佳状态。

制作工艺部分更显复杂:首先将木头刨好,并在木板上刻画出琴的头部、把子和中部,再沿着画好的轨迹用到削去。琴的中部形似梨,中下部雕刻出精细的装饰花纹,可以尽情的发挥匠人的想象力。然后再刨好四块木板粘好做成共鸣箱,将一片羊皮裁成类似大小并粘在共鸣箱的表面。最后便用羊肠子制成琴弦,并在琴的中部挖槽置弦。

热瓦普一般有五根弦,其种类也较为繁多,有安迪尔热瓦甫、朗诺热瓦甫、刀郎热瓦甫等等。

但五根弦并不是死规定,如阿拉其热瓦甫只有三根弦。

热瓦甫音调简单轻快,多奏于即兴演奏和民谣之中,其中又多用于歌颂爱情,歌者在歌颂时的深情款款,真叫人陶醉不已。

日落黄昏时,在田间院子里的葡萄架下,任那亲切朴实的歌声和轻松愉快的琴声荡漾在空气中,任那朝气的小伙子与自己心爱的姑娘互诉衷肠。

▲刀郎艺人/李毅绘

▲刀郎之舞/李毅绘

此时面朝昆仑山,我们仿佛回到过去的游牧时代,热瓦甫、麦西来甫和玉石不再是遥远的传说。

胡西塔尔—佛教时期的回鹘乐器

胡西塔尔(维吾尔语意为“悦耳的琴弦”),又称艾西它尔、胡西它尔,是新疆佛教时期的弓弦类乐器,音色高亮清脆。

其名称来自波斯语,意为八根琴弦,外形与萨朗济(Sarangi)十分相似,萨朗济被称之为“印度小提琴”,流行于印度、尼泊尔一带,被历史学家推测与小提琴同源。

▲印度采风所见/李毅绘

胡西塔尔历史悠久,但曾一度失传了将近一个多世纪。

直到吐鲁番文工团民族乐器制作工匠吐尔逊江·艾合买提通过大约二十年的时间将其改良优化重制,才于年制成了现在的模样。

随后又出现了高音胡西塔尔、中音胡西塔尔和低音胡西塔尔,丰富了民族音乐中的音域,成为十二木卡姆演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如同其他维吾尔族乐器,选材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制作工艺-

桑木、核桃木、胡杨木、杏木和沙枣木等被用于制作琴体,而来自天山的云杉或来自内地的红木、桐木或者各种饰面胶合板被用于制作指板和面板。

选好木材之后,首先将乐器部件的形状刻在木材上,再用锯子、斧子等工具进行锉刨、雕刻、打磨和镶嵌等加工。第二步便是加工共鸣箱,胡西塔尔共鸣箱较大,需要将自然晾干的薄桑木分块拼接加工而成,再用绳索和支架固定成形。

待木胶自然风干后,便可以解开绳索和支架。共鸣箱通常由几何或线形等图形装饰而成。琴头和琴杆用桑木或杏木制成,再在琴头制作百灵鸟的形象,通常先是在另外的木材上雕刻制作好百灵鸟的翅膀和羽毛,之后再拼接在琴头上。琴颈经过打磨、镌刻,也成为胡西塔尔精致琴体的一部分。指板则由结实的红木刨光打磨而成,之后粘贴在琴体上。最后便是制作组装系弦板、弦轴、支架、琴弦等。乐器制成之后,工匠会进行调音以确保音色优美。

▲图源网络

曾经失传的胡西塔尔经过多番琢磨改良又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仿佛涅槃之后的重生。

维吾尔族的历史如流水潺潺在胡西塔尔的琴弦之间流淌,那流水的源头却指向四面八方。有时指向欧洲的小提琴,有时又暗示印度的曼陀铃,有时又似汉地的琵琶。

正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美妙的音乐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如一股股活水将这清水之渠净化。

后记

一首曲终了,音乐停罢,一切戛然而止。

我们又回到了尘世间,不得不面对繁杂琐事,这俗世的繁琐更衬托出音乐的超脱。

音乐似水,从琴上,从鼓中流出,时而为流水淙淙,时而成涓涓细流,时而变汹涌澎湃,任由自己的心去感知天地间的万籁。

那优美音乐的载体,我们世代相传的乐器,是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