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发展 >> 正文 >> 正文

当中国孩子期待平安夜时,隐藏在商业背后的

来源:二胡 时间:2023/4/3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www.paisufa.com/m/

如果要问一个中国人,在一年中哪些日子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他会怎么说呢?他会随便说一个日子吗?不会,他大概率会说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些中国传统节日,因为这些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文化气息最浓厚,各种意象化的文化符号,都会在这些日子里被大家展现出来。

节日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展示舞台

所以一个节日重要吗?非常重要,文化这个东西是思想意识的东西,它需要载体,需要舞台才能表现出来,比如这些文化载体:

我们的传统曲艺戏曲:京韵大鼓、相声、京剧、粤剧等,

我们的传统乐器:古琴、古筝、二胡等,

我们的传统服饰:汉服、唐装、大褂、旗袍等,

我们的传统美食:水饺、汤圆、年糕、春饼、粽子、月饼等,

我们的传统住宅:四合院、江南园林、闽南骑楼、吊脚楼等,

我们的传统婚俗:花轿迎亲、拜堂、婚宴等。

所有这些都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殊符号,如果没有了这些符号,你还好意思说你有民族文化吗?

这些民族符号,有许多是需要一个舞台展现出来的,而中国传统节日就是最重要的舞台,比如吃粽子,要在端午节吃,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天的文化内涵是纪念屈原,吃粽子就是纪念的仪式之一。

披着商业外衣的洋节日大举入侵

洋节日入侵中国是从圣诞节开始的,然后是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等,各种各样的节日大举入侵。这些洋节日都是怎么传入的?我看应该是以下几大原因:

1.中国人喜欢仪式感,喜欢喜庆日子,正好有这些洋节补充空虚;

2.中国人压力太大,需要一些节日气氛调节压力;

3.一些商家的人为炒作,借此进行商业营销;

4.在华外企或外国人的影响;

5.媒体和一些拥有话语权的大V推波助澜;

6.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缺乏政府的鼓励和营销,在越来越多的人为限制下,反而越来越没有意思,大家就把注意力集中到非常好玩儿的洋节。

慨文认为第5和第6两个原因是最主要的。

先说第5条吧,比如,愚人节这个洋节,在西方国家也不是一个法定节日。记得早在30多年前,我们的主流大媒体,就会在那一天,不惜版面报道相关内容,甚至有媒体在那一天公然登载开玩笑的假新闻,因而惹出不小的风波。这个洋节日在中国风行,媒体的责任最大。

圣诞节本身是一个宗教节日,最开始也只是一些在华西方人自己庆祝一下,后来随着媒体和商家的炒作,影响越来越大,在中国除了不能放假以外,这个节日的影响力甚至不低于春节。这背后真的只是一些商家的炒作?有没有其他力量介入进来?

因为,这个节日表面看来是一场商业盛宴,但背后蕴含着文化和宗教背景,在节日中那些仪式化的东西,圣诞老人,圣诞树,平安夜,贺卡,相互祝福,哪个不是文化仪式?当两个中国人互相说着:祝你圣诞快乐时,这代表什么?一个不信基督教的中国人,为什么要祝对方圣诞快乐?这个“圣”是谁封的?是谁的“圣”?

其实,这个圣诞节在中国早有记载,在公元年,唐德宗敕建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上记载了相关内容,当时,耶稣被翻译成“移鼠”,圣母玛利亚被翻译成“末艳”,单从这两个名字来看,大唐对这个基督教并无尊崇之意。

到清末,当基督教伴随着军舰大炮再次进入中国时,已经身份尊贵了,但中国人对这个教更多的是畏惧和憎恶。所以,尽管基督教有官方的偏袒和庇护,有物质上的诱惑,但在中国传教并不顺利。

民国时期,一些高层的中国人开始信奉基督教,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有欧美留学经历,当这些人执掌中国权柄时,基督教文化开始在中国有了一些市场。在上海,天津、广州等洋人比较多的地方,也开始流行过圣诞节,因为在当时,洋人地位崇高,过一个洋节日显得既高尚,又能获得洋人的好感和认可。

但直到这个时候,圣诞节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圣诞节第三次进入中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而直到以后,在中国才逐渐流行起来,不过当时由于没有过多的商业介入,媒体也没有大力炒作,圣诞节也只是一个比较平淡的洋节日。而圣诞节被大力炒作与推崇也就是这十几年的事,这主要是因为网络越来越发达,商业活动越来越活跃。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意识形态的东西也慢慢被引进过来了,比如教会的宗教活动越来越多,参与的对象越来越广泛。还有一些西方国家政府资助的文化、艺术、宗教团体趁机到中国举办活动以扩大影响力。

而最令人担忧的是圣诞节这个名字,一个“圣”字在中国代表了非凡的意义。中国有孔圣人,关圣人这是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人物,才能称圣,除此之外,只有皇帝可以称圣。一个外国宗教何德何能在中国称圣?这至少是一种崇洋媚外心态的体现。在台湾,圣诞节被称为耶诞节,这就比较客观。

再来说说中国传统节日被逐渐弱化的问题。每当我们呼吁警惕洋节的文化入侵时,总有一种说法,叫做:中国人过这个节日只是图个热闹开心而已,只不过是商家的促销行为,没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如果真的只是为了图个热闹开心,进行商业营销,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啊?为什么不用中国的节日去营销,去图个热闹呢?

中国的冬至节是每年的12月21-23日,和圣诞节相差没几天,为什么不去营销这个节日呢?

再比如感恩节,这是一个什么节日?这是第一批到达美洲的欧洲人,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来年获得了丰收。为了感谢上帝和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他们创立了这个节日。上帝是缥缈的,而印第安人的帮助却是真实的,可是他们是怎么感恩印第安人的?就是对印第安人的赶尽杀绝。这个节日本就是充满着讽刺和罪恶的,但到了中国一些公知眼里,是那么高尚和充满道德感,被当做感恩文化拿来教育中国人要懂得感恩。

所以,如果说过洋节只是为了开心和商业利益,完全是自欺欺人的。但我们要如何来抵御这种文化入侵呢?

停止继续弱化中国传统节日,加强对中国节日的革新和营销

有没有发现,现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变成了纯粹的放假。这也是我们一再对春节传统民俗的限制,导致春节一些有意思的,好玩儿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少。

比如最能体现年味的鞭炮声,已经在各大中城市消失多年了,理由就这几个,防止发生火灾,防止发生鞭炮伤人,防止空气污染。

不知道有关部门对鞭炮引起的火灾做过什么统计,要防止火灾,不能用一禁了之的简单粗暴方法,只要肯开动脑筋,方法是很多的。其实,早些年火灾多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大家都比较穷,家里大多都会堆积很多易燃的杂物,现在哪家阳台还会堆满杂物?火灾之说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哪怕是多了几起火灾难道就因噎废食吗?

至于空气污染,更是无稽之谈,春节期间大多数工厂放假了,工业排放大幅减少,那些鞭炮能产生多少污染物?

鞭炮伤人其实也不难解决,一是加强注意安全防护的教育,二是在鞭炮生产环节限制鞭炮的爆炸威力。就能极大减少伤害事件,你要说完全降低到零,这谁都做不到,就是没有鞭炮,其它任何事物也都会造成伤害。

还有一个,以前春节期间大家会互相拜年,现在科技发达了,大家都是通过手机拜年了,这就降低了春节的一种仪式感。其实,政府应该在春节期间多举办一些活动,举办庙会不能单纯就是摆摊卖货这么简单,可以多举办一些文化和体育活动,让市民尽量多多参与,让大家在开心快乐中度过春节,而不仅仅是一个长假。

中国的其它一些节日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春节过后的元宵节,其实是真正的中国情人节,在古代那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悬挂灯笼,各家商户也要门悬彩灯和灯谜,大家都要上街观灯猜谜。

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姑娘们也在那一天晚上出门赏灯,从而获得“艳遇”。在一些古代小说中,我们看到元宵节是非常热闹的一个节日,很多爱情故事发生在那一天。我们现在除了吃几个汤圆以外,连放假一天都做不到,更不要说对元宵节营销包装了。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是一个女儿节,姑娘节,是姑娘们向上天祈求心灵手巧的一个节日,是她们展示自己手工技艺的一个节日,重来没有包含爱情的含义。但现在也被商家无耻地营销成情人节了,原因就是因为有个牛郎带着两个孩子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但这个故事是代表情人爱情吗?牛郎织女都已经孩子好几个了,老夫老妻了,怎么还是情人?在中国,情人是特指未婚恋人的,这里不包含不道德关系的那种情人。而且牛郎织女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他们之间更多地反映的是老天的无情,夫妻之情,母子之情,绝对和未婚情人不沾边,把七夕节当做情人节过,也就是这几年的事,这也是一种商业营销,让女孩多了一个机会向男孩讨要礼物。

其实,这个节日可以还原它本来的含义,组织年轻未婚姑娘们进行活动,内容还是很丰富的,不要仅仅一味地盯着商业销售。

只要我们能够重视起来,把中国的这些传统节日弄得丰富多彩,也不要拘泥不变,可以加入很多新时代的东西,只要不改变原本节日内涵就可以,让大家真正的喜欢过,快乐地过中国节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