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四五月份,这片曾经被黄沙掩埋的土地就会落满粉紫色的泡桐,变成一片泡桐花海。
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便是河南兰考,50多年前,这里“漫天飞黄沙,遍地不生绿”,风沙扬起,一片庄稼被埋没。
年,焦裕禄来到兰考,他担任起了县委书记的职务,开始带领当地人民查风口、探流沙、种泡桐、筑堤坝,兰考的现状随着他的到来正在慢慢地好转。
年5月14日,焦裕禄在肝癌的折磨下离开人世,年仅42岁,临终遗言让人泪目!
“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把沙丘治好,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当他说完这句话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在场的人都泪流满面。他走后,群众们自发为他送别,每个人心情都很沉重,痛哭流涕。
图焦裕禄和泡桐树的合影
这位受人民爱戴和敬仰的人民好公仆,他的出身如何呢?
年,焦裕禄出生在山东省博山县崮(gù)山乡的一个小山村中的贫穷家庭,虽然家里一穷二白,但他的母亲深知读书是贫穷人家的孩子走出小山村的唯一出路,在焦裕禄七岁那年,母亲咬紧牙关把他送进了学堂。
焦裕禄是个十分懂事的孩子,他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他下定决心不能辜负母亲的期望,在学堂里,他刻苦学习,每次在考试中名列前茅。除了成绩优异外,他还多才多艺,在学校学会了拉二胡和吹小号,是乡亲们眼中的“高材生”。
几年后,焦裕禄的家乡博山县遭遇了灾荒,这对于原本就贫穷的家庭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家里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能凑出钱来供他读书,11岁的焦裕禄只好被迫退学。
退学后,他不仅要帮忙做家务、耕田种地,还会在农闲时做点小买卖补贴家用,在街上卖菜卖油,卖卖锅饼,还会跟着村里的人推着小车到煤窑去帮人运煤,每天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尽管日子过得十分艰苦,一家人勉强能有口饭吃。
图青年焦裕禄
然而灾难接踵而来,年,从外面干活回来的焦裕禄,还没走到家门口,就听到家中传来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他加紧步伐走进门一看,40多岁的父亲面色苍白,直挺挺地躺在门板上,因为无钱还债,父亲被地主逼得上吊。
焦裕禄的母亲还没从痛失丈夫的悲痛中走出来,她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被日本鬼子抓走,被关进一辆闷罐车里运走了,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就这样,焦裕禄和乡亲们在闷罐车里待了整整七天七夜,最后被日本人拉到辽宁抚顺煤窑。在这里,他和乡亲们遭受着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
在日本人和汉奸的刺刀威胁下,他们要在煤窑里干十几个小时的苦力活,在这里两三个月,他亲眼看到跟自己同住在一个工棚的乡亲们被日本人活活折磨死十几个,这令焦裕禄心如刀绞,悲痛不已,他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难道贫穷的人就应该像蝼蚁一样活着吗?
焦裕禄终于压制不住内心的怒火,他再也忍受不了日本人非人般的折磨,他决定带领着工友们逃出这个黑暗的地方,他们把日本监工杀了,焦裕禄为了让工友们逃出去,独自站出来顶罪,这次幸运之神终于降临了,焦裕禄经过种种磨难,最终逃出了虎口。
图日本人欺压中国人
虽说不用经受日本人的折磨,但他身无分文,只能从抚顺一路乞讨回山东老家,在这期间,他又被汉奸抓进监狱了,还是他母亲倾家荡产才把他营救出来。
为了逃荒,焦裕禄带着妻子又一路要饭,一路南逃,最后到了江苏宿迁,为了生存下去,他在地主家干苦力活,期间的日子也不好过,地主残酷无情,就连他生病了也要逼着他干活。
直至年,江苏宿迁解放了,焦裕禄再也不用遭受地主的压迫了。焦裕禄幡然醒悟,他意识到了共产党才能让人民当家作主,才能让人民看到生活的希望。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乡土情结,才会有叶落归根、衣锦还乡之说。后来,焦裕禄听说了自己的家乡也解放了,他便携妻子日夜兼程地赶回了老家。
焦裕禄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的人生因此彻底地改变了。
解放后的家乡焕然一新,人民贫穷和受压迫的命运随着解放军的到来得到改变。焦裕禄亲身体会到共产党对百姓的关爱,他们打土豪、分田地,人民终于迎来了当家作主的新生活。
图参加革命的焦裕禄
就在焦裕禄深陷迷惘,不知以后的路往哪儿走时,共产党就像一束光,照进了他的生命,这让他看到了希望。这一切得益于早年母亲把他送进学堂,让他读了几年书,再加上他有胆识,有才华,很快就小有成就,成为了当地的青年干部。
从小受尽地主和汉奸的折磨,这使得焦裕禄对他们恨之入骨,他积极配合共产党人打土匪、除汉奸。年,焦裕禄凭借自己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表现,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正值风华正茂的他随着部队南下,在解放区积极地开展工作,促进当地的发展和建设,从小饱受饥荒的他深切地感受到土改给千千万万贫穷百姓带来的希望。
新中国成立后,焦裕禄以一名工程兵的身份回到东北工作和学习,他踏踏实实地坚守自己的岗位上,刻苦钻研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然而,就在焦裕禄的事业有起色时,他的身体发出了危险的信号,年纪轻轻的他患上了肝病,但他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
图年轻时的焦裕禄
年12月,40岁的焦裕禄被调到河南兰考县任县委书记,这是他最后一次工作调动。
冬季的兰考异常寒冷,风沙四起,街道上冷冷清清,火车站倒是人群拥挤,焦裕禄一问才知道,这些提着大包小包、拖家带口的人们,要逃往外地,这让焦裕禄心痛不已,他没想到新中国成立后,还有这么多百姓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中。
望着兰考一望无际的黄沙,严重的内涝(lào)洼地,白茫茫的盐碱地,焦裕禄沉思了许久,这就是兰考人民吃不饱饭、拼命往外逃的原因,他曾经历过逃荒,所以能做到感同身受。
焦裕禄深知,当务之急是要让兰考的百姓吃饱饭,解决“风沙、内涝、盐碱”问题(也称“三害”),让这块土地重新长出庄稼,他得让更多的兰考百姓留下来,共同重建他们的家园。
纸上谈兵是行不通的,焦裕禄心里比谁都清楚,他必须亲自牵头,建立一支团队,深入基层摸清兰考的具体情况,才能做到对症下药。白天焦裕禄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晚上回来后着手写勘察报告,直至凌晨才休息。
兰考沙丘的治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做好前期的实地调研工作,焦裕禄骑着单车跑遍了兰考,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使得本来就身患肝癌的他日渐憔悴,病痛也在不断加重,他忍受着肝部剧痛,带领着兰考人民治“三害”。
图兰考的沙丘
焦裕禄经过走访调查,总结出了治疗风沙的两大“法宝”——“贴膏药”、“扎针”,在他看来,兰考这块土地生病了,自己就像个医生,必须对症下药。
“贴膏药”是焦裕禄从农民那里学来的,他看到农民把淤泥翻上来压住沙丘,效果很好,于是就在全县推广。“扎针”就是指大规模种植泡桐,泡桐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它能在沙丘中野蛮生长,并且几年就可以长成大树,既能挡风又能压沙,同时还能保持水土。
在治“三害”过程中,焦裕禄身体力行,永远冲在最前面,拿起锄头跟群众一起翻淤泥,一起挖坑种泡桐,大家都会劝他去休息,不用亲自干,但没有人料到,这位看起来有使不完劲儿的书记,其实是在忍受病痛、咬紧牙关在奋战,他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年冬,焦裕禄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回趟老家山东淄(zī)博看望年迈的母亲,这是他参加革命后第一次回家乡,也是最后一次。
临行前,他找到兰考县的县长程世平,两人坐在火炉旁聊天,他把自己此次前来的目的告诉了程世平,程世平爽快地答应了,随后,他又问程世平借了几百块钱作为一家人回去的路费。
图在田间地头的焦裕禄
程世平明白焦裕禄的难处,家中有6个孩子,还有老人要赡养,再加上前几年查出肝癌,夫妇俩省吃俭用,几乎没有任何积蓄。尽管如此,焦裕禄还是会拿出部分工资救济贫穷百姓。
只见坐在火炉旁的焦裕禄嘴唇冻得发紫,脸色苍白,程世平一摸,发现他里面没穿秋衣,只穿了一件棉袄,家里孩子多,布票不够用。程世平拿出自己的布票给焦裕禄,让他去买一身衣服,焦裕禄再三推辞,最后还是程世平拉着他到街上去挑了一身便宜的衣服。
当村里的人得知焦裕禄要回来时,大家都很期待,以为他是带着妻子和孩子衣锦还乡,谁知焦裕禄穿着的是一件破旧的棉袄,和一双开了胶的胶鞋。
在老家的半个月是他这些年来最清闲的时光,他终于能停下来陪陪孩子们,给他们讲讲故事,后来,他便告别了老母亲和乡亲们,带着一大家人踏上返回兰考的火车。
图焦裕禄和妻子徐俊雅
此时,焦裕禄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整个人明显变得苍老憔悴,一到冬天肝病发作后就非常怕冷,他的妻子徐俊雅悉心照料着他,会把衣服放在被窝里捂(wǔ)暖再给他穿。
有时,焦裕禄会重新拾起落满灰尘的二胡,拉给为这个家操劳的妻子听,这些年来,他自己在外忙工作,家中的大事小事都是妻子在操劳,他深知妻子跟着他受苦受累,他一想到哪天自己病倒了,这些重担都要落在妻子身上,他就心如刀绞。
有一天,焦裕禄和同事骑着单车去田间地头视察工作,他看着曾经的沙丘长出了一棵棵绿树,变成了一片片农田,他眼中泛起了泪花,心中充满喜悦与不舍之情。
他起得很慢,想多看看这片土地,突然肝病发作了,一时间疼痛难忍,握着单车把手的手直发抖,他不得不停下来,蹲在地上,双手不停地抚摸着肝部,试图减轻疼痛,他的同事看到后,急匆匆地赶到他身边,并劝他回去。
可焦裕禄拒绝了,他只是歇一会儿,然后吃力地站起身来,扶起单车继续前行,在他看来,人民的事情比他自己身体重要,一刻都耽搁不得。
图焦裕禄在兰考时骑的单车
终于到了此次开会的地点,但焦裕禄的身体支撑不下去了,他拿笔的手在不停地颤抖,写的字歪歪扭扭,笔也好几次掉落在地上,在场的人痛疼不已,都劝他先回去,但他并没有松口。
最后,他在疼痛中倒下了,医院治疗,但他坚决不肯住院,要回到岗位上。然而,他的肝疼的程度和频率加重,医院接受治疗,在县委领导的决定下,他才肯转院,临行前,他还放不下他的工作,他把工作一一交接好,才安心地出发去开封。
焦裕禄留在兰考的最后一晚没怎么睡,病痛折磨着他,令他彻夜难眠,他披上衣服,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拿起笔开始写文章,这是关于兰考县除“三害”的专版,是为了宣传兰考县。
他刚给文章取好标题,并列好提纲,肝又开始痛了,他手中的笔都拿不住,但他还是想坚持写完,他尝试用手中的钢笔、茶缸盖、以及鸡毛掸(dǎn)子顶住痛的部位,可是根本没有用,焦裕禄痛得从藤椅上直接跪在地上。
无奈,他没办法亲自写完这篇文章,只好在出发前往开封前把这件事交给工作人员去完成。本来县里安排了一辆吉普车送焦裕禄去开封,但他拒绝了,他忍着疼痛一步步走到火车站,坐着火车去往开封。
图焦裕禄带着除“三害”调研组在沙丘勘察
医院中,但他脑子里想到都是兰考的工作,每次医生来查房,都会询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出院,医生看着他摇摇头,病情都到了这个地步了,还想着工作。
后来,医生建议他去省会郑州诊治,焦裕禄死活都不肯,他宁愿把治病的钱用来救济贫穷百姓,最后还是在上级领导的劝说下才同意去郑州治疗,他们跟他说尽快治愈,兰考人民需要他,一想到治沙的工作还未全部完成,焦裕禄便想要快点好起来。
焦裕禄的妻子陪他来到郑州治病,医生通知她说焦裕禄被确诊为肝癌早期,这对于徐俊雅和这个家庭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她泪流满面,不忍心告诉丈夫真实病情。
当时,焦裕禄所在医院的医疗水平有限,他们也对此束手无策,只医院,等他转到北京诊治时,已经进入了肝癌晚期,几乎没有挽回的余地。
徐俊雅得知结果后悲痛不已,她看着焦裕禄被病痛折磨着,哪里忍心告诉他这一结果,徐俊雅找到主治医生,恳请他开具一张慢性肝炎的虚假病历。
图焦裕禄坐过的藤椅
焦裕禄最后的二十多天是医院中的普通病房度过的,当时所有的医护人员都不知道他的身份,直到省领导来探望他,大家才知道他是县委领导。
这些天里,他痛得满头大汗也不呻吟一句,他怕妻子徐俊雅担心难过,实在受不了时,便起身坐在藤椅上,胳膊顶着藤椅的右边,时间一久,这把藤椅的右侧顶出了个洞。
在这期间,有医院看他,每次有人来,他都会忍住疼痛,打起精神来,对来的人笑脸相迎,一直抱怨自己生病不能工作,还花国家的钱。
期间,焦裕禄跟兰考同事们聊得最多的便是除“三害”工作进展情况,沙丘封住了没有?庄稼淹了没有?盐碱地长的麦子长得如何?泡桐树种了多少棵?
看着病床上憔悴的焦裕禄,同事们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他们转过身偷偷擦拭眼泪,然后叮嘱他安心养病,兰考的一切都在慢慢好转。
图影视剧中焦裕禄带着群众种泡桐树的场景
也有很多兰考的农民来看望焦裕禄,质朴的农民们把家里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和花生带来,给他补补营养,可焦裕禄从来都不会收,他告诉农民们不要牵挂,医院伙食很好,自己的身体问题不大,很快就可以出院回兰考了。
焦裕禄曾说:“兰考就是我的家,走得再远,你也不能不关心家里的事啊!”只是这一次,他要食言了,他再也不能回到兰考和兰考人民一起除“三害”。
此时,焦裕禄的心里还惦记着一件事情,那就是他曾经着手要写的那篇关于兰考的专栏。医院接受治疗,他每天都会委托身边的人帮他买报纸,但他迟迟没有看到关于兰考专栏的报纸,于是他便托主治医生联系负责这部分工作的同志。
当这位同志来到他的病房后,他便迫不及待地问关于兰考新闻专栏的进展,得到的回答令他有点失望,不过他反过来安慰这位同志,让他不要着急,要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
接着焦裕禄又询问他兰考的近况如何,除“三害”工作做得如何,听到他说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焦裕禄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图焦裕禄的公文包和《毛泽东选集》
说着说着,焦裕禄由于身体太虚弱晕过去了,等他醒来时,用微弱的声音对身旁的同志说道:“刚才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兰考的小麦丰收了。你这次回去,一定请人捎一把秦寨碱地上的麦穗来,叫我看一看。”那人听完后转身离开病房,怕焦裕禄看到后伤心。
年5月初,焦裕禄的生命已经进入垂危的地步,他自己也预感到了这一点。兰考医院看他,他费力地从床上坐起来,用尽全身力气说道:
“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斗争下去。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只有一个要求,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在这之后,焦裕禄几度陷入昏迷,他知道自己离死神越来越近了,他叮嘱医生不要给他用任何贵重的药,把这些药物留给需要的人,他宁愿自己忍受病痛的折磨。
年5月14日,焦裕禄在病痛的折磨下离开了人世,年仅42岁。他去世后,人们在他病床的枕头底下发现了一本《毛泽东选集》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图焦裕禄的妻子及6个孩子的合影
那么,焦裕禄给他的女儿留下了什么呢?
焦裕禄曾把女儿叫到病床前,取下戴在手上多年的手表,交到了女儿的手中,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梅,我留给你的东西不多,只有这个手表和一套《毛泽东选集》,可是我还不能给你,或许我还能活几天,我还要看几天。以后,你要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依靠它去工作、生活。”这对于他女儿来说,何尝不是最宝贵、且使她受益终身的东西?
对于妻子徐俊雅,焦裕禄鼓励她坚强起来,决不能倒下,要把这个家撑起来,把几个孩子抚养长大,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向组织提要求,寻求组织的帮助。
图焦裕禄住过的地方
焦裕禄逝世了,留下了33岁的妻子和6个孩子,最小的孩子才4岁。
焦裕禄的一生过得十分艰苦朴素,倘若你走进他的家看一眼便知道了,一间17平米的房间,几件陈旧的家具,就是他们一大家人生活的地方。
当我们再次提起焦裕禄这个名字时,自然而然地将他跟“人民的好公仆”相联系,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值得所有人学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