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洛
上篇上善若水
我踩着一层一层的江水,顺着一波一波的河浪,来到婺城的雅畈。
水碧,畴平,到此丹青自不如。武义江走到了这里,江面变得辽阔,向北向西次第展开,几百年上千年的江水日夜在这片土地上冲刷,柔柔地在这里绕了一下弯,形成了一整片的冲积平原,聚成大片肥沃的田野,让这里的老百姓们安居乐业,在这里繁衍生息。
水过留痕,丝丝痕迹刻在这里。江水记载了此地的历史。一半是交给陆地,一半留存在水底。
从远处看,陆地上的雅畈老街区就像是一只巨大的贝壳,静静地躺在这江边。它柔软的腹部内收,正好对着一次一次冲击的洪水。贝壳里的珍珠,是古街上那星罗棋布的古建房子。
在村谱的老地图中,还有标有“武义港”;在武义江与村子中间,有高沙堤岸和永兴湖。那时候的村庄,形如一个圆形的贝壳。西边有磊牛山,南边有祖山,北边有北山,雅畈如在一把金色的坐椅中,面对着武义江。村中有前溪、后溪和枚(梅)溪,碧水如带,环绕着村庄。沧海桑田,一次次的洪水,改变了河道,也改变了村庄的面貌,原来村形如圆形贝壳,最后成了半月形的贝壳。
江上曾经千帆飘过,大桥头的埠头上停满了帆船,竹排等,货运与人流如织,雅畈数百年繁荣。
我的眼睛收回,冲破层层的水面,钻到江底深处。江水深邃,千帆曾经在此驶过,留下历史的倒影。
雅畈是属水的。这里曾经有一江千年的繁华。
说到雅畈,就不得不提雅畈的始祖叶敬甫,在雅畈立足之后,叶氏繁衍子孙,建厅堂,扩街道,发展族群,并根据水、陆两路的走向,成为一条头朝东、尾向西的龙,建成了现在的雅畈古街格局。
细看这条巨龙,村口的“青龙头”威风凛凛,到了村尾,却是一条灿若千花的“鱼尾”,欢乐多多。这种风水布局,是雅畈先人哲学与柔情,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才形成了“龙头鱼尾”的格局。
也可以这样说,“鱼尾龙”就是雅畈的图腾。
任武义江偶尔任性,这条古街就那么汪着、柔着,以淡然的平和迎接着每天的日出与日落。
轻风拂过江南,也拂过田野。
畈,平畴也。当时的雅畈应该叫“瓦畈”,周围还有芳田埠、孟宅埠、姚车埠,这些商船往返三江,常在此歇宿,雅畈也成了商品集聚的“瓦市”,是自发形成的综合交易市场。后来文人好事,将“瓦畈”改为“雅畈”。
现在,只要你轻轻地念一下“瓦畈”,婺韵的乡味就从你喉间、鼻尖、唇齿间,轻轻地涌了上来。
在历史深处,几百年上千年里,我们人类习惯傍山依水而居。在这里,有多少的先民,就是追随着这一条武义江“讨生活”的。
江水源远,古街很长。我踩着商畈挑夫的脚印,从古老的埠头,来到了雅畈。
在旧日的时光中,行人从村头青龙头进街,走过沿村西桥就是上街,一路都是青石板铺路,辅以鹅卵石铺街。两边商铺林立,有泰国祥茶店、长根染布店、洪九豆腐店、鸿清理发店、凤根水果店、叶正新纸店、辉邦杂货店、何同兴彩坊、阿金铁店、严忠考宿店、徐根木炒货店、何复泰糕饼店、高记京货店、叶宋良裁缝店、协昌南货酒杂粮食店、梅志远肉店、何云标布店、傅乾泰南货店;有祥源、恒源、新开源、傅乾泰,有同仁堂、益生堂、天和堂、人寿堂、天寿堂等中药店;南货店至少有六家,豆腐肉丸店有三处,煎包子煎饺铺有五、六处,馄钝店有五家,饭店五家,饼摊十多个;有开华茶店、阿球茶店、苏妹茶店、海林茶店,有海溪宿店和忠考宿店等。
古街除白天市面天天热闹外,常年有夜市。下街还有信达百货店兼酒坊,义昌百货店等地方灯火亮通明。一些茶店里经常有说道情、拉二胡、弹弦子、唱弹簧戏、唱堂子;一些酒店门口有南来北往的艺人表演杂技、江湖卖艺等。
在这条老街上,藏龙卧虎,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传奇。
民间有“雅畈不算乡头,安地不算山头”之称。的确,以雅畈当时的经济状况及人流,体量早就超出一个乡镇的范围,这是一个水边的商贸小城。
我坐在雅畈的街头,闭上眼睛就可以感受到当年的烟火。
现在的雅畈烟火,在晨昏之间。骑着自行车接送孩子的,铃铃铃地穿过大街小巷;街上的人们,还端着早饭碗坐在街沿吃;古街上的三家理发店,基本上保持着原来的样子;竹匠、扎染等,每天从事着上百年的工艺……
一切依稀还是原来的样子。
这里的美食,都一样有软柔的江南味道。
细细白白的面粉,经手擀手揉,成了细细软软的牛肉面、黄鳝面,成了香喷喷的雅畈肉饼。毛坦,雅畈特色传统糕点,堪称比金华火腿更为悠久,由糯米与金华本地红皮毛芋制作而成,是舌尖美味。还有雅畈的粉皮、凉粉、择子豆腐、灰汤糕、千层糕、枣仁糕、祝红糕、芙蓉糕,软软的,香甜可口;水作店的馒头,印有福与喜等,一代传一代;印粿有普通粿、水晶粿,晶莹剔透……
——这里的美食都是软软的。
——这里人们都那么和气友善。
水一样的雅畈,可以让人柔软到了心底。
中篇木暖春华
雅畈却又是阳刚的。
水从上游带来了沙石,到此沉沙。此处的田畴,是水加沙加土的平畈,田野上经过一代代人们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一处不一样的水土。
“一条龙”的老街区就是雅畈的骨架,是雅畈的气节。
在水样的柔情与龙骨的阳刚中,木质砖混的老建筑,木暖春华,充当了过渡的角色,促成此地万物的和谐。
古街很长,每幢老屋都藏着各种故事与传说。
自叶氏在此定居后,章姓、程姓等纷纷在此开设店铺,后来,赵,钱,孙,李,褚等姓都有,叶、王和章姓是最大的三姓。自宋代起,雅畈老街上开始陆续出现大型厅堂建筑,明朝中叶,雅畈迎来最繁荣辉煌的年代,“一望二三里”的三里长街,竟出现“七十二大厅”的宏大规模,后龙厅,鱼门厅等与柔性的雅畈相交辉映。最出名的当数国宝级的七家厅,和传奇的蔴骨厅。
相传明代雅畈有一对贫寒母子。父亲早逝,母亲靠帮人洗衣挣得些许铜钱,母子俩的生活甚是艰辛。贫寒不坠青云之志,苦难让这个少年发奋图强。经过十年寒窗,发愤苦读,少年终于考取功名,并且仕途亨通。后来,当年的贫家少年衣锦还乡,于老家建起厅堂七大间。在当时的礼制中,七大间的规制是权力的象征。
七家厅坐北朝南,全部建筑由照壁、天井、前厅、后厅和厢房构成,面宽28米,进深也是28米,呈正方形格局。前厅前置有照壁,上面用磨砖雕刻花牙子封檐,基座雕刻磨砖线脚。照壁与两侧厢房山墙连成整体,山墙处各开大门,门面上部置门楼楼式砖雕。过了照壁置有狭长天井,可供大厅采光之用。前厅、后厅均面阔三开间,每侧厢房正中为一单间,左右各三间做成厅堂。七家厅整体布局完整,结构合理,气势雄伟,为金华最早的古建筑之一。这座具有.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几年前,七家厅已被评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壬寅年初,我和之玉随著名建筑学家洪铁城、汪燕铭老师进入到维修中的七家厅,得以近距离接触到这国宝级的建筑,触摸到这国宝级文物的天花板,听两位大师讲这些建筑的历史——这真是人生中无比珍贵的一件事。
在雅畈,“蔴骨厅”是少年有志的另一个代表词。相传一户地主家育有二子,长子成婚不久便不幸撒手人寰,留下幼子。祖母分外疼惜这个长孙。孩子长到七岁,一日,他独自到叔叔家豪华的厅堂玩耍,他挨个儿拥抱厅堂梁柱。叔叔看了甚是可笑,问其缘由。小孩说,我用双臂丈量,以后要盖个更高更大的厅堂。叔叔哑然失笑,随手指向墙角方收割的蔴杆,你拿蔴骨建一个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孩顿觉小小的自尊受损,跑回家中埋头痛哭。祖母劝说皆无果,在听说事情原委后,便决定为小孙儿建上一座厅堂作礼物。她差人遍访木材商铺,挑了最粗最壮的梁柱给孙子盖了个厅堂。待厅堂落成,孩子快乐简单地取名——蔴骨厅。
名俗意不俗,建筑不俗。
市井之畔,还留有雅畈人富庶自信的传说。传雅畈富商叶氏与河对岸姚车村官家定了亲事,姚父视爱女为掌上明珠,忧心女儿嫁入豪门受委屈,便以“全堂嫁妆”陪嫁,生活起居各色用品一应俱全,并附以良田百亩。一日,亲家聚首闲谈,酒至半酣,姚父聊起嫁妆一事:“我家女儿虽说嫁进叶家,可用的全是我们自己姚家的。”叶父听罢,嘴上不服气,打趣说:“这喝的水总是我叶家的吧。”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姚父便在叶府附近找了块地,计划为女儿挖井。叶父听闻此事,对自己的酒后失言甚是过意不去,恳请邻家切勿把地块卖给姚家。可姚父心意已定,最后以二层银锭的天价买下这地块。井挖成后,乡人发现井里的水分外甘甜,便纷纷赶来这里打水,以至井圈都被麻绳磨出了两道月牙形的缺口,后叶家为之换上新井圈,可那水忽地就变得浑浊,叶家不得已换上旧井圈后井水又清甜如初。这个就是陪嫁井留下来的千古优美传说。
现在的陪嫁井,在雅畈上街高台门弄堂的转角处。阳光下,青苔斑驳地诉说着历史。
曾经繁华的雅畈老街,除了保留完好的国宝级七家厅古建筑外,完好地保留着叶氏、章氏等数座古祠,大量的民居、宗祠、寺庙保存完整。这些古民居、古祠堂多为明清时期,少数是民国时期的居民楼。一去二三里,白墙黛瓦,典雅清秀,古建筑上精湛的木雕、砖雕、石雕和精美的壁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古建筑之宝。
“平畈迤延瓜瓞长绵金婺族,前峰罗列嶂峦遥接括苍山。”在四面厅叶姓宗祠前的对联,概括性地说明了雅畈的过去与现在,以及前人的良好愿望。
木暖春华,是种雕刻的精准与时光的流逝的柔和,记载着曾经的沧海桑田,拥抱着现在的一切。
下篇至大则刚
武义江的水,盛着星月天光,也连接着这里百姓起伏连绵的日子。
自叶氏、章氏和褚氏在这片土地定居后,武义江的洪水始终时不时在考验着他们的意志。雅畈人将水的精华提炼,乐观地修了一条龙形鱼尾的长街。
这个坚不可摧的龙骨,我想就是雅畈人的脊梁。
宋绍定四年(公元年),这片土地上一定发生过浩大的洪水,脱缰的武义江越过堤坝直接灌入了村子,拔墙掠地,生灵涂炭。他们居住的叶村蓬也不能幸免。叶姓始祖叶敬甫看到雅畈唯有一片高地,名作高台门的,孤岛一样立在一片汪洋之中。
在这之前,他在叶村蓬的居住纯属意外。
原居松阳县括苍山峰卯山村的叶敬甫早年种烟叶兼卖烟叶生意。有一年,他雇人挑了上百担烟叶到金华府去卖的路上,在汉灶村田畈边的树荫下休息的时候,吸了旱烟留下的烟火遗不慎引起稻田里大火,一大片稻田在大火中化为灰烬。叶敬甫与周围汉灶村、赵宅村、上王村等村庄农户商量赔偿事宜,后在官府协调下,判处叶敬甫每亩田赔偿一斗稻谷。叶敬甫思虎再三,提出今后如果当季稻田返禾抽青有收成,归其所有,众皆允。当季果真久旱逢雨,被烧的稻子返禾抽青,获得了大丰收。秋收的时候,叶敬甫带人过来收割稻子,临时住在汉灶村西北角的一个土墩树林边,扎下茅屋居住,周围各村的村民就把这里叫叶村蓬。叶氏感叹这片土地神奇,于是在此定居。
这次大水后,次年二月十三日,叶氏从叶村蓬迁到雅畈一处高地定居,后叫高台门。
神灵镇守一方,保一方平安。建村伊始,雅畈供有禹王庙、严公庙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供有禹王的地方很多,但供有红脸严颜的并不多。
在《三国志》中记有:(飞)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猛回头看时,为首一员大将,豹头环眼,燕颌虎须,使丈八矛,骑深乌马:乃是张飞。四下里锣声大震,众军杀来。严颜见了张飞,举手无措,交马战不十合,张飞卖个破绽,严颜一刀砍来,张飞闪过,撞将入去,扯住严颜勒甲绦,生擒过来,掷于地下;众军向前,用索绑缚住了。
正史与野史都记录了严颜将军的神勇与刚正不屈。这个严颜将军如何与雅畈关联的,还有一番故事。
叶氏在雅畈定居之后,勤劳节俭肯做肯干又有头脑,不久便成为了殷实人家。他家粮食增产很快,每年都有大量粮食出产,用水路运往各处销售。有一年叶敬甫将粮食用大船载往临安出售,船行至九里垅,夜幕降临,就停泊在一处山脚下过夜。半夜时分,叶氏梦见一位穿盔甲白胡须的老将军托梦:“你船停泊在此处非常危险,快快离去!”叶氏一惊而醒,速叫船家起锚撑离此地,从而避了一个山洪大祸。叶氏后来寻访梦中将军,得知是三国时蜀将严颜,于是回雅畈建殿宇作为本保老爷供奉起来。
历史上的严颜是白面白须的将军,在雅畈的严颜却是个红面的,这还和一个火龙的传说有关。相传婺州府南有火龙祸世,人们通过智慧及严公的法力降伏了此龙,在重塑严公像的时候,涂成了红脸,用以驱除火龙留下的邪气。
至大则刚。雅畈从此有了严公庙,供的是忠义孝勇。
雅畈的阳刚,还体现在古婺州窑的烧制中。雅畈的汉灶村,是古婺州窑发祥之地,依拖武义江的商船便利与雅畈当地的土壤,传说在汉代此地就有七十二窑之多,手工业相当繁荣。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窑之一,婺州窑在历史上享誉海内外。唐代茶圣陆羽曾经在《茶经》中这样记载:“碗,越州上,鼎州次之,婺州次,岳州次”,其意是婺州窑所产陶瓷排列第三位。汉灶作为婺州窑之乡,村落中各色古建筑众多婺州窑自西晋晚期开始使用红色粘土做坯料,烧成后的胎呈深紫色或深灰色,由于使用了白色化妆土,釉层滋润柔。
普通的粘土,经过一千多度的高温,成了温润如玉的坚硬瓷片。
雅畈人的刚强,也如软软的粘土,凤凰涅槃,高温煅出美玉的灵魂硬瓷的意志。
雅畈的阳刚,还体现在二千多年历史的的铜山斗牛。雅畈镇九同村保留着传统的斗牛,村内的斗牛场在每年的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农历十月二十六等重要节日,都会安排表演上几场精彩纷呈的“斗牛盛宴”。
没有来雅畈的时候,人们总是说雅畈民风彪悍。走在村中,老人们会和我说起当年抗日战争时候的很多故事。当年的英勇,印记在大门的弹孔,砖墙的痕迹中。
这里的人们,有柔有刚,有忠有勇,有情有义。
走雅畈古街,一望二三里,行走上千年。
滔滔武义江,川流不息;古街上的脚步声,一直大步向前。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