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发展 >> 正文 >> 正文

广州全力打造中国粤剧文化中心,粤剧院新址

来源:二胡 时间:2022/11/7

星海音乐学院学生带上二胡、琵琶、扬琴等乐器在粤剧艺术博物馆进行快闪演奏。(资料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摄

广州文化强市“十大范例”⑥

大洋网讯人们常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粤剧是连接世界华人华侨的纽带。早在年10月,粤剧便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是提升岭南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文化目标之一。

近年来,作为粤剧发源、生长、传承、繁荣的核心地区,广州致力于推动粤剧艺术振兴,中国粤剧文化中心呼之欲出。

顶层设计:

拓展粤剧文化传承发展空间

粤剧是广东传统大戏,也是广府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站在历史文化名城的高度,振兴粤剧,广州责无旁贷。

着眼于做好顶层设计,搭建粤剧振兴格局,广州市制定了《进一步振兴粤剧事业总体工作方案(-)》《广州市进一步振兴粤剧事业工作方案(-)》,详细规划了粤剧振兴和发展的7大工程和15项重点工作,力争于年实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以广州为核心的中国粤剧文化中心,率先建成国家级戏曲传承发展示范区。

而为了拓展粤剧文化传承发展空间,广州积极落地建设多项工程。年12月,红线女旧居经过近5个月的闭关升级后正式全面开放,人们能在这里感受著名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的艺术人生和生活。

此外,广州市先后投资8亿多元建设粤剧艺术博物馆和广州粤剧院新址。位于西关、占地1.7万平方米的粤剧艺术博物馆于年正式对公众开放,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集“展示、体验、互动”为一体的粤剧文化空间。据悉,广州粤剧院新址坐落在珠江新城,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包括一个座的大剧场和一个座的小剧场。新址将于今年7月前建成使用,届时将成为粤剧发展的重要基地和世界粤剧文化中心。

羊城粤剧节开幕表演。(资料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摄

出人出戏:多层面优化粤剧艺术产品供给

持续多年的投入和建设,让粤剧艺术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记者了解到,广州粤剧院拥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6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推动了“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为粤剧事业培养了一批青年编、导、演人才;复牌老戏,创排新戏,《马福龙卖箭》《清水河畔》等佳作频出,去年11月,经典粤剧《搜书院》作为闭幕剧目受邀赴澳门参加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现代粤剧《清水河畔》作为广东粤剧的代表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国(金华)李渔戏剧汇;年,广州粤剧院在国内外演出达场、观众57.7万人次。

粤剧的传承和弘扬,不仅可以通过剧场的现场演出,还可通过现代影视技术让更多的观众感受粤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年9月开始启动的“广州市粤剧电影精品工程”,投资一个亿摄制十部剧目——《睿王与庄妃》《黄飞虎反五关》《刑场上的婚礼》《搜书院》《刁蛮公主戆驸马》《范蠡献西施》《三家巷》《花笺记》《鸳鸯剑》《南越宫词》,既涵盖多部传统经典剧目,又囊括了改革开放以来全新创排的多部优秀新编剧目。目前,已完成《刑场上的婚礼》《南越宫词》《睿王与庄妃》《范蠡献西施》的拍摄,其中粤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截至年9月底,《刑场上的婚礼》广佛两地观影达12万人次,观影人次、放映场次及票房均创下近三年来国内戏曲类电影的最高纪录。

数字经济大潮下,粤剧也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年起,以酷狗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将粤剧打包“装进口袋”,让戏迷通过音乐平台、直播平台甚至手机视频铃声随时随地欣赏粤剧。年开始,酷狗将粤剧搬上直播间,粤剧名家倪惠英的直播首秀共吸引16万戏迷观看。

连续举办八届的羊城粤剧节已成为广州重要国际性文化名片。去年11月举行的第八届羊城粤剧节,超名海内外粤剧工作者及爱好者齐聚广州,21台优秀剧目展演,21台华人华侨粤剧粤曲晚会。这届粤剧节新增的粤剧电影展映板块,20部影片共上映32场;另一新增大热板块“云赏粤剧节”,网络直播观看量超万人次。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摄

传承研究:既溯源梳理又融合创新

过去,中国戏曲,基本上是口传身授,罕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此前的《粤剧大辞典》填补了粤剧文献资料整理充实的空白,如今粤剧再次走到了最前面。年9月,广州市斥资万元启动《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撰工程,力图将粤剧近百年来最有特色的表演形式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方式记录下来。目前已完成“做打卷”“唱念卷”的出版,实现了粤剧的“活态传承”,受到全国戏曲界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