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
亲爱的爸爸:
都说“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明天就是1月18日了,您已经离开我们整整30个年头,在这30年里,不知道您在另外的世界里过得可好。爸爸,我们多么希望时光能够拨回到年1月18日以前,假如没有那一天,也许今天您还在我们身边……30年了,天堂里的爸爸,我们的生活都如您所愿。
事件
在年的重庆白市驿“1·18空难”中,44岁的原长寿县供销社主任宣庆和不幸遇难,留下4个子女,还有妻子和年迈母亲。
17日,4个子女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充满思念。
写信人
宣见(大姐)、宣铭(二姐)、宣言(三弟)、宣念(四妹)。
宣庆和遇难前在北京出差,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1·18空难事故处理组将这张照片交给了家属。
“您在我们心底浇灌的雨水,我们也柔水般浇灌给子女”
“爸爸,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您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以至于后来我们为人妻子、丈夫、母亲和父亲时,您在我们心底浇灌的雨水,我们也柔水般浇灌给子女。假如时光可以像沙画一样抹去重来,也许,今天的您,正在我们身边享受这份天伦之乐呢。”
——写给爸爸的信
在宣见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能干的人,不但把工作打理得有条不紊,也把一家人照顾得很妥帖。
宣见说:“小时候,有一年过冬天,我们四姐弟突发奇想很想吃冰糕。当时别说冰糕很难吃到,大冬天的,更没地方卖。可是爸爸很上心,一边让我们赶紧洗漱睡觉,一边给大家留下悬念:幺儿,明天早上起来就有冰糕吃了,爸爸马上给你们做。”
“做冰糕?”儿女们显然不信爸爸的话,哪里舍得上床。只见爸爸拿出几个碗,每个碗里加入一点白开水,从糖罐子里取出一勺白糖,倒进碗里用筷子均匀搅散。白开水变成淡淡黄色,爸爸又剪来4根棉绳,分别丢进碗里,把碗整齐摆放在屋檐旁的石凳子上,对他们说:“睡吧,明天就有吃的了。”
“那一夜真的好漫长啊,我一直想着爸爸给我们做的冰糕,也不知道是数到第几只绵羊的时候,终于睡着了。”宣见说,第二天清晨醒来,果然冰糕冻好了,爸爸把冰糕从碗里轻轻取下来,递给姐弟四人一人一个。“那份在小朋友中间散发出来的骄傲与自豪,至今都还记得。”
爸爸做的饭,宣见还能记起那特有的味道:小时候,吃火锅基本上是天方夜谭,一来经济条件不允许,二来物质生活也不丰富。有一次,姐弟几个看着县城为数不多的几家火锅馆咽口水,回家后大着胆子说:“爸爸,我们想吃火锅。”
“吃火锅?”爸爸虽然没想到孩子们会有这种想法,但记在了心里。又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放学后背着书包回到家里,看着炉子上冒着一锅香喷喷的汤,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到毛肚,第一次晓得火锅是如此的饕餮美味。宣见说,原来,为了给姐弟四人弄一顿火锅,爸爸专门到店里去偷师学习做火锅,“只要爸爸在,我们的生活就是一幅画。”
“您写的简谱,您的孙子学了乐器以后,重新弹奏了这些曲子。”
“爸爸,您还记得那本你花了很多心血写的歌本吗?在上世纪80年代,这是我们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您写的简谱,您的孙子学了乐器以后,重新弹奏了这些曲子。这么多年了,会弹钢琴的大姐试图弹奏它们,每当双手触碰键条时,那份隐藏在内心的思念就会如同泉水般喷涌而出,无法抑制。”
——写给爸爸的信
宣铭说:“童年的时光,是在父亲的歌声中长大的,轻快的三弦、灵转的二胡、悠扬的竹笛,伴随着一曲曲耳熟能详的流行乐曲。儿时的夏天总爱停电,停电时,爸爸的琴声就会响起,周围邻居就像听到集结号一样,从各自家中穿着拖鞋赶过来。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到《三套车》,从《喀秋莎》到《红莓花儿开》,歌本里有上百首歌曲,父亲几乎全都弹奏过。后来一段时间,我们不敢听这些歌。这些歌会让我们想起父亲留给我们的美好时光。”
宣铭介绍,小时候住的老房子后院有一条河沟,每到夏天就要涨水,每次涨水时,全家人的心都悬到嗓子眼,担心半夜三更醒来,是不是连拖鞋都漂不在了,还要抱着铺盖卷往外逃。可是,只要爸爸说一句:“幺儿,放心睡觉,今天没得问题,绝对涨不到屋头来。”全家人都有安全感了,都放心去睡觉了。
为何爸爸每次说不涨水真的就没涨水?宣铭说,爷爷是医生,特别重视家庭教育,更重视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父亲是长子,承担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父亲具有细致的观察力和很强的学习能力”。
说到这里,宣铭的骄傲自豪感涌上心头。
“您疼爱的子女们,生活、工作都很顺利、幸福。”
“亲爱的爸爸,无论您离开我们有多久,我们对您的思念都不曾改变。您看,这些泛黄的老照片,不就是您和我们在一起,一刻也不曾分离吗?您疼爱的子女们,生活、工作都很顺利、幸福。您有两个外孙、一个孙子和一个外孙女,他们健康、快乐、向上。”
——写给爸爸的信
宣庆和的子孙们,过着快乐的生活。图中包括大姐宣见(前排左二)、二姐宣铭(前排右二)、三弟宣言(前排中)、四妹宣念(前排左一)。
宣念是最小的女儿,童年的时光让她感觉到,虽然她生长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但和如今的女儿相比,幸福感也丝毫不差。“记得那时家里没有照相机,为了给四姐弟的成长留个合影,爸爸就去找有相机的朋友借。因为不会拍照,胶卷也比较贵,爸爸还专门买了两卷胶卷,对我们说:幺儿不用怕,我一卷拿来学技术,一卷拿来给你们照相。还没拍到10张,父亲就把怎么照相搞清楚了。”宣念说。
自那以后,每到假期,油菜花地、河边,都会出现四姐弟、表姐弟、周围邻居孩子们的身影。“泛黄的照片,拍下的都是我们美好的童年回忆,也是我们对父亲最长久的念想。”宣念说,爸爸虽然走了,但他对子女的无限关怀,依然在影响着他们。
上世纪70年代初,宣庆和与妻子带着宣见、宣铭、宣言在公园合影。年,宣庆和与妻子在长寿儿童乐园合影。
宣念说:“爸爸出差前一天,专门给二姐剪了指甲。在我们这样一个普通人的家里,父亲有着很传统的观念,女孩子要注意卫生细节,男孩子要注意大局意识。每个周末回家,父亲就会挨个看着我们说:头发该剪了,指甲要剪短一点;住校的床单和被套,最多不超过半个月就要洗一次;男孩子要大气,有大局意识,学会承担责任……这些听起来唠叨的话,好似春风化雨,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这些年。”
四姐弟中,宣言是唯一男孩。父亲遇难时,在川维技校读书的他,还是一个翩翩少年。听到爸爸遇难的消息,他瘫倒在回家的楼梯口。
宣言说:“父亲在世时,对婆婆爷爷和外公外婆很孝顺。父亲离开后,我们四姐弟传承了父亲的孝顺,继续孝敬着老人。我学着像父亲一样,陪婆婆聊天,给婆婆捏腿、捶背……一家人慢慢从父亲离开的伤痛中走了出来。”
资料图片悲痛的遇难者家属(陈费加摄)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王渝凤/文首席记者冉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