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图片 >> 正文 >> 正文

微课堂视频丨路桥区峰江小学郑玲颖老师

来源:二胡 时间:2023/5/29
                            

HELLO

新学期

BACKTOSCHOOL

上周很荣幸邀请到

路桥区名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台州市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路桥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大组组长(小学)

路桥区峰江小学副校长

郑玲颖老师为大家带来一课

《谈谈孩子的习惯培养》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路桥区教育局与路桥区妇联共同主办的,由路桥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承办的家庭教育微课堂。我是来自峰江小学的郑玲颖。今天我们来聊聊:孩子的习惯培养。

的确,孩子要培养的习惯非常多,比如:阅读习惯、作业习惯、礼仪习惯、卫生习惯、运动习惯、就餐习惯等等。我从生活、学习、品行三方面选择其中一两个习惯谈谈怎样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01

及时整理的习惯

有些孩子书包整理得非常整齐,很少把东西落在学校里、邻居家;有些孩子却丢三落四,房间、玩具柜、书包乱糟糟,不是丢水壶,就是落作业。虽然是细微小事,如果不加以引导,工作成家后,整理、归类、肯定做不好,家庭生活不有序,工作缺少条理。

孩子需要整理哪些物品呢?

(1)整理自己的书包,

(2)整理自己的玩具,

(3)整理自己的衣袜,

随着孩子长大,整理的物品也慢慢增加,如整理自已书柜,房间等。

整理物品时,家长可以这样做:

(1)温和提醒

做完作业前几分钟,提醒一下:“别忘了整理书包哦!”回家前提醒:“你的水杯带上了吗?”吃完饭提醒:“来,把掉在桌上饭菜拨回碗里。”

提醒时,家长们注意:语气要温柔,不要粗暴。孩子懒惰不想做,家长要坚持不放弃。孩子做好后,及时表扬。

(2)指定位置

家长需安排指定场所放置物品,如书包放在哪处,进门及时脱鞋并放指定位置,玩具、衣袜、课外书的放置地点,让孩子明确物品都有自己的家。

(3)适当指导

整理物品也有方法。比如整理书包时,要告诉孩子:先把大的书本装在书包底层,再放小的作业本。薄薄的练习纸放在资料袋里,以免褶皱。橡皮、铅笔、尺子放铅笔盒固定位置,不要一股脑儿塞进去。在刚开始培养习惯的时候,家长耐心地教给孩子一些整理的小技巧。

(4)玩个游戏

孩子喜欢玩游戏,我们可以和孩子玩一玩整理游戏。家长可以利用秒表计时,对孩子的整理成果进行打分。刚开始会比较慢,随着次数的增多,速度肯定会越来越快,整理也会越来越好。家长在一次次游戏后,真诚地激励孩子:“上一次是4分钟,这一次才用了3分26秒!你的进步真快!”孩子天生都有好胜心理,把整理当成是一项挑战游戏,在挑战过程中,孩子一次次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就感。

一个有良好整理习惯的孩子,肯定是一个生活有条理的孩子。一个生活有条理的孩子,肯定是一个思维清晰的人。良好整理习惯,让孩子面对生活,多一份从容,少一份急躁。当然,这个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耐心地提醒、指导与等待,也需要家长自己也培养良好的整理习惯。

02

合理作息的习惯

家长朋友们,孩子平时作息有规律吗?睡觉在9点之前吗?早上会不会赖床?孩子要培养的第二个生活习惯是按时作息。

良好的作息习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

(1)按时睡觉,按时起床。

孩子晚上不熬夜,早上不赖床。孩子晚上9点左右就要上床睡觉,最迟也不要迟于10点。家长也尽量改变自己夜生活的习惯。当然,孩子睡前也要做好准备,如不能吃宵夜,不能过于兴奋。

(2)按时锻炼,按时练技。

除了按时睡按时起外,良好的作息习惯还包括:定时锻炼,比如下午5点至5点半是跳绳或骑自行车、打球、轮滑时间。周六安排一个时间段爬爬山、踢踢球。定时练习兴趣爱好:如晚上6点至6点半练习弹琴、拉二胡或练书法。

(3)控制娱乐时间

孩子天性爱玩,不管是看电视、玩手机,还是和朋友玩,他们乐此不疲,经常玩得忘记回家,忘记吃饭。家长朋友们,我们要对孩子的娱乐时间作个限制,特别是在上学期间,建议:周一到周五,家里可以不开电视,或有选择地看电视节目,不玩任何电子产品。星期六天,每个上下午可以适当看电视。

养成合理的作息时间,其实是对孩子提出了“时间管理”这个要求。“时间管理”,是把握人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很多成年人也没有做到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时间。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从孩子的小学阶段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管理时间的能力,对孩子的终身都有帮助。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01

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孩子一入小学,家长就要重视学生的这个习惯。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作业量和作业难度都相对简单,比较容易完成。

建议孩子放学回家后,可以先喝点水、吃点点心、上个厕所,再让孩子坐下来安静写作业,中途就没有别的借口拖延了。

培养这个习惯的时候,要注意:

(1)坚持长时间培养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也就是说,要通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孩子稳定的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家长要有耐心,孩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

(2)给予适当帮助

孩子在完成作业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如有畏难情绪、学习能力较弱等遇到一些困难,家长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安慰,帮助孩子打开思路,帮助孩子扎实基础。或者鼓励孩子,动动脑筋一定行,再坚持一会儿就完成所有作业。这里的帮助,不是代劳,也不是直接告知答案。

(3)重视非书面作业

一般家长回到家会问孩子:作业写好了吗?如果说写好了,就会说:那你去玩吧。现在的作业真不是只有书面作业。再说,低年级孩子的双手比较稚嫩,书面作业一般也不多,还包括一些非书面的作业,如朗读课文(拼音)、看课外书、预习、讲故事,以后还会有手工制作、调查访问等非书面作业。孩子不能只重视书面作业,而忽视非书面作业。人的发展绝不仅仅在课业成绩上。相反,整体素质的提升肯定会促进孩子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最近,‘拖拉症’这个词语在网络上广泛出现,有人做事喜欢推到最后的截止时间才做,或者上交时间已到,熬夜完成任务,造成健康受损、质量低下。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有了“拖延症”,想改变它是非常痛苦,需要花更大的精力,所以,不如一开始就要孩子及时完成任务,获得轻松与喜悦。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尽量不要说:“你怎么总是拖拖拉拉的”,“哎呀,你怎么这么慢!”不要把“拖拉”和“慢”等负面的词语印到孩子的脑海中,可以换种表达方式“今天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要是再快一点就更棒了!”有时候作业比较少,家长不要说“今天作业少,所以我们完成得早”,应该说“今天做作业比昨天更专心,所以这么早就完成作业了,太棒了!”给孩子感觉是“我专心,所以作业完成得快”。就算是孩子动作确实不怎么快,我们也要抓住哪怕一丁点闪光处,往正面的方向引导、鼓励。

02

专注地做一件事的习惯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坐不住,爱做小动作,注意力时间短。那么,我们在家里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专注做一件事的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一个时间段做一件事

孩子在看课外书、写作业的时候,让孩子只做这一件事。特别是这件事需要一定意志力完成,相对比较单调、重复,或者有困难的事,别让其他事干扰进来。不要让孩子一会儿去喝水,一会儿去吃点零食,一会儿看会电视。

(2)给孩子无干扰空间

一个不够专注的孩子身边,往往有一个总是打扰他的大人。

我们来看这几个场景:

孩子正在专注的玩玩具,家长端着个碗出现在他的旁边:“来,宝宝,吃点东西。”

孩子正在写作业,旁边有个家长正大声接“喂……”

孩子正在画画,家长走过来,关心地问:“宝宝,你在干什么呢?这个画的是什么?”

“专注”是一个持续的认知活动,一旦转移注意力,往往就意味着被迫中断。这种被动中断,对于专注力的保持与培养是很有害的。它会直接影响一个孩子对注意力的保持能力,专注过程中是否有积极的主观体验。所以,家长给孩子一个用于专注的无干扰空间。孩子在写作业,看书,画画,此时的房间里,应该没有电视在播放,没有吃的诱惑他,没有玩具放在眼前,身旁的家长没在玩手机,没在唠叨,没在聊天。

03

培养阅读习惯

我们可能听到高年级家长这样的话“家里书多的是,但他就是不看!”“看几页书,就放下书去干其他事了。30分钟看书时间一到,立刻放下书,不肯多看一分钟。”这是因为低年级的时候,孩子既没有阅读的兴趣,也没阅读的习惯。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呢?一句话:孩子阅读,要趁小。大部分一年级孩子的识字量比较少,不能独立阅读。学习拼音后,借助拼音阅读,孩子很吃力,读一句话一个字一个字拼着往下读,非常累。这个时期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首先要选择带拼音,字体大,图画多,一页只有几句话的短篇故事,每天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读一个短故事。这里再次强调父母陪伴的重要性。这个时期,阅读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累,没有父母的陪伴和鼓励,就很难坚持下去。

我们也可以用积分让孩子坚持阅读了。每读完一个故事奖励2积分。等孩子能够独立阅读,能整本书整本书地看,就可以按页码给积分,一本书多少页,就给多少积分。

关于积分的运用,家长可以换孩子喜欢的玩具,可以答应孩子的心愿,可以到外面郊游,还可以用到生活中的其他地方。当然,尽量避免孩子用积分来换手机游戏时间。

三、培养良好的品行习惯

小学阶段是性格、品格、价值观形成的重视时期。特别有些独生子女顽皮、执拗、自私、任性,亟需父母的引导。家长朋友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培养换位思考的习惯,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大多数孩子行为想法从自我出发,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对于父母在校门口接送等上十几分钟习以为常,整理书包慢吞吞,回家路上东张西望。但如果父母接孩子迟到了,孩子在校门口等了十来分钟,就会不停地埋怨:“哎呀,你怎么这么迟来接我?不能早点来吗?”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就要按时来接自己,就要及时烧好吃的饭菜给自己,买昂贵好玩的玩具,就要为自己服务,否则,哭闹不停。面对这些不讲理、自私的孩子,家长要怎么做呢?

多让孩子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感受!

如:家长还在整理衣物,孩子在不断催促家长快点到公园去。此时,家长可以这样说:“孩子,再等5分钟,妈妈就做好手头的活一起出去了。你瞧,你等5分钟就觉得时间很长,妈妈经常在校门口等了你半小时呢!”

孩子与邻居孩子玩的时候,如果发生争执,你可以让孩子换位思考。孩子不肯把玩具借给别人,你可以让孩子换位思考。孩子不能体谅父母劳动的辛苦,不珍惜劳动成果时,孩子独吞美食,不肯与家人分享时,你可以让孩子换位思考。只有孩子亲身感受到别人工作、劳动的不容易,才能逐渐不以自我为中心,考虑他人感受,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克服自私。

2.培养吃苦耐劳的习惯,克服娇生惯养

很多家长有“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想法,孩子在家基本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他们心中,学习就是最辛苦的事了,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上就表现出畏难、怕苦的心理与行为,所以非常有必要对孩子进行吃苦耐劳习惯的培养。目前,国家现在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习惯呢?我们也不一定要带孩子田间耕作,我们可以在生活小事上培养。

在练习跳绳时,如果孩子跳了一会儿就不想再跳了,或者练了几天,跳绳还是很慢。家长要不断鼓励孩子、要求孩子,根据实际情况继续练习,如每天坚持练习8分钟,时间不到不休息,如制定小目标:一分钟跳50下,以后逐步提高要求。不能因为孩子说“我跳累了”“我不会跳”,就让孩子休息不跳了。

吃饭时,孩子觉得今天饭菜不喜欢,不想吃饭或者只吃零食。家长要用温柔的态度不迁就孩子,不管喜不喜欢,饭菜都是有营养的,不能挑食,更不能用零食当主食。家长特别是长辈不能马上给孩子重新做一份或者点个孩子喜欢的外卖给他吃。

在做作业时,孩子做了一会儿就说自己累了,家长不能任由孩子去休息,而是要求他把手中的作业写完了再去休息。

不管是在活动、饮食还是学习中,家长朋友们都不要忘记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不能因为孩子小,孩子可爱,疼爱孩子,而没有底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孩子的攀比心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人的品格素质都是通过小事体现的。”在孩子的品质、性格、价值观培养上,家长要从小事着眼,孩子做得不对就要随时提醒,“不要觉得不值一提”。而且,家长要作榜样。“大人怎么做,孩子往往会跟着学。如果家长都做不到,管教小孩就没有说服力,小孩会问‘为什么你可以,我不可以’”。

最后,我想送给家长朋友们三句话:

第一:不行动就永远没有改变。

第二:坚持才会有收获。

第三:为了我的孩子,我还需要改变些什么。

谢谢聆听!

—END—

扫码申请加入微课群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