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优势 >> 正文 >> 正文

吕剧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起源于黄河三角洲

来源:二胡 时间:2023/3/15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
吕剧表演剧照

吕剧,又名“化装扬琴”“琴戏”,是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的,起源于山东以北的黄河三角洲,在山东、江苏、安徽及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比较流行,迄今有年历史。吕剧的发源地是山东省东营(一说为滨州),最初以剧班的形式游走于乡间地头,演出的场地较为简陋。作为山东地方性剧种,吕剧最初只在山东一些地区流行,辛亥革命后,才被正式搬上舞台,后被广泛传播。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吕剧正式走出山东,享誉全国。

吕剧演员照

吕剧的表演艺术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早在清代中叶,名叫“小曲子”的小曲连唱体曲艺形式就在山东南部农村出现了,使用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洋琴,所以又称“扬琴”“洋琴”。清光绪初年,躲避灾荒的乐安北部一带的农民,常用随身携带的坠琴、节子板等乐器,外出卖艺求生。有时唱琴书小段,有时顺口编唱些有趣的故事。在这样的卖艺生活中,为了丰富自己的表演内容和形式,他们不断吸收戏曲唱腔和民间小调。有的人还专程去安徽凤阳拜师学艺。

扬琴又称“洋琴”

当地流行的凤阳歌对琴书的表演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长期演唱中不断追求新的艺术形式的艺人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唱腔特点。乐安西商村的艺人商业兴和妻子关云霞,就是东路琴书艺术的代表人物。在流动演出中,吕剧艺人经常和其他剧种的班社在同一集镇演出,有时甚至两三个不同剧种会同台演出。这种演出方式对吕剧在各个方面的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吕剧因此逐渐从简单的演出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演出的剧目也从原来简单的小戏扩大到本戏和连台本戏,逐渐进入茶园、剧场演出。抗日战争爆发后,吕剧演出受到了影响。

吕剧《墙头记》剧照

新中国成立后,吕剧有了新的变化,一些剧目更贴近于生活,反映现实,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如《李二嫂改嫁》《借年》《两陇地》《墙头记》等,它们中的很大部分被改编成了影视剧本,上映后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吕剧的乡村化特色和简单的表演形式,使得其角色划分简单而笼统。吕剧班子游走乡间的时候,往往就地即演。演员坐成“八”字形,用扬琴的艺人坐在中间,其他演员各持乐器分列两边。大多唱一些简单的剧目,如《王小赶脚》《光棍哭妻》等,成套的表演程式很少。

吕剧纪念雕塑

因此,其角色就根据演唱者技能和随即组成的剧目角色进行划分,虽有生、旦、净、丑的角色,却界限并不严格,演员的角色并不固定,可谓是“有角色,没行当”。直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吕剧的表演艺术逐渐丰富和提高,角色行当体制也日趋完善,才开始按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划分角色。和许多戏曲剧种一样,吕剧的伴奏乐器也分文场和武场。文场主要乐器是坠琴、扬琴,其次有二胡、三弦、琵琶、笛子、喷呐等,可根据剧情或增或减,新中国成立后,吕剧又增加了一些西洋管弦乐器;多采用“学舌”形式来伴奏,如二板伴奏模仿一句唱腔,四平伴奏就模仿唱腔的下半句或尾腔。

武场伴奏乐器主要有皮鼓、板、大锣、小锣、大饶钱、堂鼓、打鼓等。吕剧是从民间俗曲演变而来,曲调简单朴实,易学易唱。常把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群众语言作为剧词,并以此来塑造人物形象。但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既是戏曲,又是曲艺,融合了二者的优点,显得更加独特。吕剧唱腔吐字清晰、口语自然,以真声为主,个别高音采用真假声结合,整个唱腔优美顺畅。大部分吕剧演唱使用的是济南官话,虽与普通话相近,但仍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