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资源 >> 正文 >> 正文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来源:二胡 时间:2023/3/26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音乐学科的教学效果不佳,素质教育理念虽然得到广泛推崇,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模式不会在一朝一夕间得到改变,素质教育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音乐教学缺乏足够重视

初中阶段直接面对的是高中升学,在考试升学制度影响下,学校和教师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入文化课程,音乐、美术这类课程被公认为副科,要为应试课程预留更多教学时间,出现上课时间不足、音乐课程流于形式的问题。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音乐学科,因为考试利益的驱使,直接影响学生和家长对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他们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初中音乐教学陷入困境。

(二)教学方法传统落后,不利于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很多学校的音乐课程存在教学方法传统落后的问题,教师未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的重要影响,或已经认识到音乐学科的重要性,但是受限于当前实际教学环境,不能实施高效的音乐教学。固化、呆板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对于音乐这种灵活性较强的学科来说,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要。这些不利条件的综合作用,使得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未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学生的音乐能力和专业素养均未得到有效培养。

(三)学生认识不全面,未得到个性化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音乐的专业性较强,学生在没有接受系统化的引导和培训的情况下,对于音乐的了解仍然处于浅显阶段,使其产生很多不正确的想法和行为。例如,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五音不全,不适合唱歌。究其原因,学生的音乐认知不全面,认为音乐就是单纯唱歌,在自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选择逃避音乐学习;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具备音乐天赋,但是教师未加以引导,家长又倾向于文化课程学习,使其兴趣得不到发展,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为了改善实际问题,学校和教师应深入践行素质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之策

(一)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是不是处于绝对的对立角度。应试教育在当前教学中影响深远,要落实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开展的指导理念,落实其中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首先,重视音乐课程的地位,保证教学有序开展。学校应重视素质教育,将音乐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根据新课标要求合理安排,保证充足的教学时间。

学校应明确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安排开展具体的课程,避免出现课程被占用、教师随意取消课程的现象。在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下,学生学习劳逸结合,既能提升音乐素养,又能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得到放松,发挥音乐自身的优势。其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学科。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向学生传达正确的音乐观念,明确音乐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观念,使其了解歌曲只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音乐的学习可以从多种角度来实现。学生应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唱歌、乐器演奏、舞蹈等多元化内容,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不同的学习体验。

(二)丰富教学内容,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的音乐教材主要包含唱歌和欣赏两部分内容,依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基本的学习方向。但是随着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要想获得素质的综合提升,必须接收更多的有效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完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践行素质教育要求。首先,制定教学目标时融合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激发其潜能。教师应立足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目标,充分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丰富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利用网络资源和教辅资料延伸更多乐理知识,引导学生开展欣赏、学习、演奏、创作等教学环节,以科学合理为原则,保证教学开展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歌唱祖国》时,教学目标为通过欣赏《歌唱祖国》,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及其速度、力度、节拍特点,同时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运用雄浑有力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教师在教学时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出发进行讲解,将音乐与历史相结合,表明音乐风格、内容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这首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怀,运用饱满的激情和铿锵有力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音乐课程的课堂教学时间相对较少,教师必须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实施高效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音乐兴趣。首先,将学生从传统的听—学—唱模式中解放出来,创设音乐情境,组织学生感悟和学习。从基本的发音和演唱技巧开始教学,同时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和营造的意象,发挥想象构建心灵与音乐之间的通道,帮助学生奠定音乐学习的基础。其次,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利用理论向学生传递基本的音乐概念、内容和形式,使其音乐发展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包括歌曲演唱、音乐话剧、乐器演奏、音乐欣赏等活动,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开展多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结合其兴趣特长开展个性化教学。例如,教学“金色的秋天”中《丰收锣鼓》时,引导学生牢牢抓住音乐要素感受其热烈欢快的音乐风格,分析其中使用的民族乐器二胡、堂鼓、云锣等,然后编创几组简单节奏,根据学生手上现有的笔、笔盒、钥匙等自制打击乐进行合奏表演。这样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强化其音乐表现能力。

(四)加强师生互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构建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联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学生高度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实践活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面向这部分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应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开展高效教学。如此既能提升其音乐素养,又可以培养良好品格,发展他们的个人兴趣爱好,这与素质教育目标相符。首先,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包括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了解他们内心的真正想法和对音乐的实际态度,在全面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实施教学。其次,重视互动环节的开展,在课堂中利用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融合趣味性元素,设计“猜歌名”“猜歌词”“音乐知识科普”等形式渗透乐理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音乐创作和表演环节,由教师组织和指导,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实践中激发其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音乐素养。例如,教学“神州神韵”单元内容时,本单元涉及的都是民族音乐,其中的《黄河船夫曲》《月牙儿五更》等歌曲均是朗朗上口的民歌。教师设计互动环节,播放不同的民族音乐,组织学生猜出对应歌名及分别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其中,《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陕北地区的民歌,《茉莉花》是江苏地区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是青海地区的民歌。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歌曲作为游戏内容,在营造的轻松氛围中促使学生了解民歌及其特点,提升他们的乐理知识和文化理解能力,在师生互动环节提升强化音乐素养。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理念下开展初中音乐教学,应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创新音乐教学理念和方式,以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综合素养。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合理制定教学目标,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