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前景 >> 正文 >> 正文

初二物理第一二章自我评估

来源:二胡 时间:2024/9/9

初二物理第一、二章自我评估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几种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   )

A.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1.65cm

B.一名八年级女生立定跳远成绩为cm

C.一名八年级学生m跑步用时4min

D.课桌的高度大约70dm

2.如图所示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的物体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  B.运动员投出去的铅球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  D.直升机速度大小不变竖直下降

4.小明坐在行驶的小车中看到路边的树木、房屋都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乘坐的小车  B.路边的树木  C.路边的房屋  D.路边的行人

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A.3:4  B.4:3  C.12:1  D.1:12

6.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7.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移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此现象表明()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8.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我们世界充满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拨动琴弦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

B.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音调高

C.“闻其声而识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

D.太空中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

9.二胡是我国传统拉弦乐器,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0.老师讲课用的扩音器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高声音的音调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加快声音的频率

11.《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坡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中说,大将张飞在桥头大喝,声如巨雷,吓死了曹军大将夏侯杰。这段故事中,“声如巨雷”指的是声音的(   )

A.传播快  B.音色好  C.响度大  D.音调高

12.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  B.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作探伤  D.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和强度

13.每年看春晚都会有一段痛苦难熬的时间,振耳欲聋的鞭炮声让人听不见电视声,下列方法中属于从噪声的传播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A.小区内严禁燃放鞭炮  B.紧闭装上双层玻璃的窗户

C.将电视音量调到最大  D.带上防噪声耳机看电视

14.如图,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属于禁止鸣笛的是(   )

A.

  B.

  C.

  D.

15.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二、填空题(1)(每空1分,共11分)

16.(1)s=________h;(2)5.5min=__________s。

17.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在肇庆大道上,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_______,以大道两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我们平时所说的“月亮躲进云里”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

18.在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取决于所选取的___________。

19.李白的《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分别选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20.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急速向后退,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若列车时速为km/h,合________m/s

三、填空题(2)(每空1分,共11分)

21.在月球上,宇航员之间不能像地球上一样直接交谈,那是因为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是汽车里配有的速度计,指针所指的位置表示汽车的行驶速度是________km/h,,若汽车保持这个速度行驶,经过2h能行驶的路程是________km。

23.甲乙两人为了测量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甲在铁管一端敲打一下,乙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传来的声音,第一次是由______传来的,第二次是由______传来的(选填空气或铁管),测得两次的声响相隔0.28s,已知铁管长m,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m/s,则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______s,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

24.噪声是有害的,为了减弱噪声,人们采取多种措施,如:禁止鸣笛、装消声器、控制音量等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如:安装隔音屏墙、路边种树、关闭门窗等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

25.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木块长为___________cm。

四、填空题(3)(26题每空1分,27题每空2分,共17分)

26.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cm,小明还用同一把刻度尺的不同部位对该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记录为物体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__。

27.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小华选用了F、G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的关系;同组的小明用A、D、E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______(填“能”或“不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原因是______;

(2)小明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______(填写编号)的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钢琴弦J,它的长度应该为______cm,横截面积为______mm2;

(4)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三根琴弦进行实验较合理,理由:______。

五、填空题(4)(28题每空1分,29题每空2分,共19分)

28.考试前,“请考生进入考场”指令是播音员的声带______产生的,这个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考试过程中,考场周围禁止建筑工地施工和车辆鸣笛,是从______减弱噪声。

29.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使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减小误差: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实验中测得总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用“”比较)

(5)下图中是某次测量情况,小车从B运动到C时的路程为________cm,平均速度vBC=_______m/s;

(6)小车未达终点停止计时或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测量时间偏小,测量速度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12分

30.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十堰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十堰需要多长时间。

31.一列长为m的火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驶过一长直隧道,小雨坐在车内座位上测得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60s,求:

(1)隧道的长度;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参考答案

1.C

A.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cm,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名八年级女生立定跳远成绩约为cm,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名八年级学生跑m用时接近4min,慢一点的用时4min,故C符合题意;

D.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cm,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二分之一,约为80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测量硬币的直径时,应将硬币的直径与刻度尺有刻度的一端对齐,同时将直径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故可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D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投出去的铅球,在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初速度,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在做曲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在做曲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直升机速度大小不变竖直下降,沿直线做速度恒定的运动,即匀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A.小明坐在行驶的小车中,只有相对于小车而言,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故小明选择自己所乘坐的小车作为参照物,故A正确;

BCD.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这是研究的对象,而若以树木为参照物,则树木静止,同理路边的房屋、行人都是如此,以谁作为参照物,谁就静止,不可能向后运动,故BCD错误。

故选A。

5.C

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3.bin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AB.由图像可知小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是匀速直线运动,小华的运动是变速运动,故AB错误;

C.前2s小华通过的路程较长,故前2s小华跑的快,故C错误;

D.全程中两人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均相同,故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7.A

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拨动琴弦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故A正确;

B.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响度大,故B错误;

C.不同物体发声,音色一般不同,“闻其声而识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故C错误;

D.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A。

9.A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拉二胡演奏时,琴师的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频率,是为了改变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A.扩音器没有改变声源的材料和结构,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色,故A错误;

BD.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扩音器没有改变声音的频率,故扩音器没有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D错误;

C.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扩音器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

故选C。

11.C

声如巨雷形容声音特别大,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响度,因此“声如巨雷”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C。

12.A

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

B.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传播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作探伤,是利用声音传播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和强度,是利用声音传播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B

A.小区内严禁燃放鞭炮,控制声音的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紧闭装上双层玻璃的窗户,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音,故B符合题意;

C.将电视音量调到最大,加大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带上防噪声耳机看电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C

A.此标志为禁止自行车通行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

B.此标志为限重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

C.此标志为禁止鸣笛的标志,属于减小噪声污染的故C符合题意;

D.此标志为距离标志,表示此地到惠安还有20km路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D

因为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上面的国旗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刮的.

甲火炬火焰向左,有三种可能:

一是火炬不动,风把火焰刮向左;

二是火炬向右运动,风相对于火炬向左,把火焰刮向左;

三是火炬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火焰刮向左.

对于乙火炬来讲如果乙静止不动,那么火焰的方向应该和国旗相同,而现在的火焰的方向明显和旗子方向相反,如果乙向右运动,火焰只会更加向左偏.所以,乙一定向左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上图的情况.

故选D.

16.

(1)[1]因为

1h=3s

所以

s=×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4.binh=2h

(2)[2]因为

1min=60s

所以

5.5min=5.5×60s=s

17.静止运动云

[1]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选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若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在肇庆大道上,以乙车为参照物,因为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甲车是静止的。

[2]以大道两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乙车的位置发生变化,故乙车是运动的。

[3]我们平时所说的“月亮躲进云里”,因为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是以云为参照物的。

18.位置参照物

[1]物理学上,把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参照物有关,即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19.船(人)地面(两岸、青山、太阳)

[1]青山相对出,说明青山是运动的,而青山相对船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以船或船上的人为参照物的。

[2]孤帆日边来,说明孤帆是运动的,而孤帆相对青山有位置变化,所以是以青山为参照物的。

20.高铁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5.bin

[1]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急速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说明小明乘坐的高铁与路旁的树木有相对位置变化,故选择的参照物是高铁。

[2]列车速度为

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6.bin

2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宇航员之间不能像地球上一样直接交谈,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这样宇航员的交流只能靠无线电来交谈。

22.80

[1]速度计一大格表示20km/h,一大格包含4个小格,故其分度值为5km/h,指针所指的位置表示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h。

[2]若汽车保持这个速度行驶,经过2h能行驶的路程是

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7.bin

23.铁管空气0.

[1][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最快,甲在铁管的一端敲打一下,乙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8.bin

[4]因为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

t2=t1-Δt=0.3s-0.28s=0.02s

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

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9.bin

24.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1]禁止鸣笛、装消声器、控制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安装隔音屏墙、路边种树、关闭门窗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5.1mm2.50

[1][2]图示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格,故分度值为1mm;木块始端刻度值为1.00cm,木块末端刻度值为3.50cm,木块长度为

3.50cm-1.00cm=2.50cm

26.振动信息声源处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考生进入考场”指令是播音员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播音员的声音传递考生进入考场这一信息,故选填信息。

[3]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考试过程中,考场周围禁止建筑工地施工和车辆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27.B1.35误差

[1][2]读数时视线应该应与刻度尺的刻线垂直,由图可知B方法是正确的。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l=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1.3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1.35cm。

[3]一次测量的结果有偶然性,误差较大。小明还用同一把刻度尺的不同部位对该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记录为物体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误差。

28.琴弦的长短不能没有控制三根琴弦的横截面积相等A、B、C.02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1)[1]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F、G两根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而长度不同,所以研究的是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

[2][3]同组的小明选用A、D、E三根琴弦,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D、E的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长度不同,但A与D、E的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相同,没有控制三根琴弦的横截面积相等,所以不能用A、D、E三根琴弦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

(2)[4]为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B、C进行研究。

(3)[5][6]因为是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所以要求三根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而材料不同,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和题意可知,D、H、J符合条件,所以添加这根钢琴弦J,它的长度为80cm、横截面积为1.02mm。

(4)[7]一次实验,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实验次数较多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因此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应采用三根琴弦实验。

29.刻度尺停表v=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10.bin同一位置v3v1v.00.4偏大

(1)[1][2]测平均速度用到了长度测量工具和时间测量工具,故实验目的是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

(2)[3]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v=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11.bin。

(3)[4]多次测量的是同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故应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下滑。

(4)[5]因为s2是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某一位置的路程,所以平均速度较小,而s3这段路程小车的初始速度就是s2的末速度,即s3这段路程中任意时刻的速度都比s2这段路程的速度大,s1是全程,速度介于前半段和后半段速度大小之间,因此有v3v1v2。

(5)[6][7]由图可知,小车从B运动到C时的路程s=40.0cm=0.4m,时间t=1s,则速度为

v=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12.bin=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13.bin

(6)[8]测量时间偏小时,根据公式v=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14.bin可知,速度偏大。

30.(1)0.5h;(2)km/h;(3)0.7h

(1)根据题意知道,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t=10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15.bin45-10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16.bin15=30min=0.5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

s=km-70km=50km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17.bin

(3)由图知道,从B到达十堰的距离s2=70Km,轿车从B地到十堰所用时间

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18.bin

答:(1)轿车从A地到B地用0.5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km/h;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十堰需0.7h。

31.(1)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19.bin.(2)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20.bin.

(1)火车的速度v=30m/s,隧道的长度

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21.bin.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经过的路程

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22.bin,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23.bin.

答:(1)隧道的长度是0m;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是80s.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