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前景 >> 正文 >> 正文

二泉映月扣人心弦音符,是阿炳血泪落成

来源:二胡 时间:2022/10/11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3159.html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作品(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

01

那天晚上很安静,窗外月挂枝头,乳色的清辉铺满地面,有微风,树枝轻轻摇动着,婆娑的影子映在窗户上。

突然一阵二胡声从窗外传来,悠扬婉转,还带几分苍凉,声音忽高忽低,忽远忽近,哀哀怨怨,悲悲凄凄,时而像小河流水缓缓慢慢,时而像小河流水急急喘喘,绕过顽石带着泥沙奔赴大河。

曲声一下就把我的听力抓住了,一阵惊喜,这不是久违的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吗?我心里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感动!还充满一种酸甜苦辣的味道!

曲声如泣如诉,犹如一部古老的书籍慢慢打开,曲声倾诉着命运的多变、多舛、多难、多悲、牵动着我脆弱的软肋,与他一起感受命运的起起伏伏,阿炳坎坷的人生与我是多么相似?同病相怜,我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这首曲子是阿炳生活的写照,是他情感的宣泄,乐曲极富诗意,深刻地表达了阿炳发自内心的深切悲鸣,对黑暗的痛恨与对光明的憧憬。

曲声渐渐远去,眼前浮出了一条无锡的江南小巷,明清市井般的风貌,蜿蜒数里,如羊肠之曲,如绳索之长,狭窄又幽深。

瞎子阿炳手拿一根长的竹棍,竹棍的底部开了裂,背着一把破旧的二胡,步履蹒跚地行走在小巷里。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坐下,靠一把破旧的二胡,拉着那动听悠扬又让人伤感永传后世的曲子,每天换来少得可怜的几个铜板,晚上再回到他的那四面透风的低矮小房里,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

可惜听众都是市井的小民,他们不是阿炳的知音,他们只知道阿炳的二胡好听,根本不懂阿炳二胡好听后面音乐价值。

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季,寒风洌裂的冬季,还是挑红柳绿的春季,他的简单苍凉又困苦的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

他的人生里曾有过短暂的辉煌,有过坠落,有过穷困,但更多是穷困潦倒,他对生活有体会,有埋怨,有期盼,还有更多对生活的感悟,一起揉进曲子里。他的曲子里,有人情的世态炎凉,有对命运的长叹,还有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他的曲子虽悲凄,但不沉闷,而是以一种饱经沧桑的姿态娓娓道来,给人一种舒缓美好的感受。

02

他的母亲曾是风流小寡妇,漂亮多情;父亲曾是当地有名气的道士华清和,相貌英俊,风流倜傥,真可谓是典型的才子佳人相配对。

后来母亲不堪社会压力,跳井身亡。失去母亲的阿炳被同族的婶母抚养。

阿炳八岁那年,清和思念儿子,将阿炳接到了自己身边,亲自抚养教育,他并没有告诉阿炳自己的身份,只让阿炳叫自己师傅。华清和自号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阿炳。

他对阿炳要求很严,冬天时,为了弹好琵琶,阿炳要用冰块摩擦双手锻炼指功;夏练二时,将脚泡在水里,以防虫叮咬;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阿炳有如此功力,除了天才,还有很多勤奋!

阿炳也没有辜负他,有着高超演奏的水准。阿炳开始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相貌出众,还有一副好嗓子,一身好本领,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阿炳21岁时,华清和去世了,临终前告诉了阿炳自己的身份。父子相认竟然是在死之前。这样身世,精神上给他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为了宣泄对生活的不满,他走向了堕落,沉溺于吃喝嫖赌,甚至开始吸食鸦片,堕落靡烂的生活让他患上的梅毒,瞎了眼睛。

年,他与寡妇董彩娣同居,总算有了家。无锡街巷尾,人们经常看到蓬头垢面的董彩娣牵着穿破旧长衫、陪着戴一副墨镜、腋下夹着一根小竹竿的阿炳,穿行在无锡的大街小巷走着。他所到之处,飘扬着他哀哀怨怨二胡声。

他曾赴上海,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成功在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弹奏三弦,并在电影《七重天》中担任表演群众角色盲人。

在这一特殊的时期,他创作了《听松》,豪气冲云霄、情感丰富的二胡独奏曲,倾吐着质朴纯粹的爱国主义热情,他虽然命运坎坷,并没有沉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身上始终沸腾着中华儿女的热血。

后他回到了无锡,卖艺的同时进行着艺术创作。在彩娣陪同下去收集创作素材,然后构思创作,在无锡小巷人多地方拉着二胡,演奏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虽然贫困,有彩娣的爱,有彩娣的伴陪,日子忙碌而充实。

年,他的肺病发作了,剧烈地咳嗽,只能在家里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无锡大街小巷的人们也不再听到阿炳那凄惨、悲凉的二胡声了

解放后,董彩娣在江顾山农村的儿子把她接回乡下参加“土改”,分到了土地。对孤苦伶仃的阿炳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阿炳要么跟随着董彩娣回到江顾山,要么选择留在无锡,那样他就没有了照顾,他已经离不开相濡以沫的董彩娣。

03

阿炳的故居坐落在无锡市中心崇安寺步行街区内,是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的早,阿炳出生在这里。

在阿炳故居里,我们可以看到卧室里陈放着阿炳用过的破旧的竹、修补过的长桌、饭凳,角落旁堆着破旧不堪的杂物。

引注目的,是一台钢丝录音机,因为有它,我们才记住了阿炳,记住了《二泉映月》。

黎松寿教授是阿炳的发小,他对阿炳的曲子厚爱有加。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黎松寿拉奏的一段曲子,引起了中央音乐学院几位教授的注意,询问黎松寿所拉曲子的来历,以及创作这首曲子的人是谁?黎松寿为他们娓娓道来。

教授们决定为阿炳的曲子录制唱片,给阿炳发了邀请函,阿炳当时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为此他拒绝了邀请。

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委派了一行人亲自前往阿炳家。

年9月2日晚,录音工作正式开始了,当时在录音现场的一共有8人。阿炳拉起了《二泉映月》的曲子,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那渗透着阿炳毕生的爱与苦难的曲子感动得热泪盈眶。之后,阿炳又相继演奏了《听松》,《大浪淘沙》等曲子。

阿炳的最后一次年9月25日。他支撑着病体出门,到了现场后开始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面对话筒的演出。

他拉起了那一首已经在他手中千百次响起的《二泉映月》。满场都是人,就连窗户上也站满了人。

一曲终了,毫无意外地博得了满堂彩,台下掌声和叫好声不断,阿炳听见了,脱下头上的帽子点头示意。

年12月4日,阿炳病逝,享年57岁。这位伟大的草根艺术家在余音袅袅中走完了坎坷的一生。

阿炳一生演奏过的数百首曲子,可惜最后只留下了6首,其中的《二泉映月》,更是弥足珍贵。

04

阿炳之《二泉映月》,有意显示一种放不羁的生活风格,超越了自然和生活的真实,达到了一种罕见的空灵的美。这首乐曲不是盛世繁华的歌颂,不是花好月圆的诉说,是作者真真实实无奈生活的写照,扣人心弦的音符是作者血泪落成,催人泪下。

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和弦乐合奏《二泉映月》(改编)。

第二天,小泽征尔来到中央音乐学院专门聆听了该院17岁女生姜鸿儒用二胡演奏的原曲《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如果我听了这次演奏,我昨天绝对不敢指挥这个曲目,因为我并没有理解这首音乐,因此,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说着说着,真的要跪下来。

他还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

同年9月7日,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发自北京的专文《小泽先生感动的泪》。从此,《二泉映月》漂洋过海,得到了世界乐坛的高度赞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9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