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前景 >> 正文 >> 正文

一生践一诺,漫山红豆杉百岁老人邓长根

来源:二胡 时间:2022/8/13
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m.39.net/pf/a_5334060.html

一生践一诺

漫山红豆杉

——百岁老人邓长根的大义与执着

7月的仙寓镇,酷热难耐。

山路蜿蜒崎岖,我们的车用了近一个小时,才爬上一个缓坡。放眼望去,红瓦白墙点缀在几个山坳里,周围山峰松林如盖,郁郁葱葱。温度要比山下低好几度,一下车,清新和清凉感扑面而来。

86年前,一个羸弱的14岁少年,把祖父和父亲安葬在这片山上的红豆杉下,并立下誓言,要像他们一样为党和国家奉献,一辈子守护着他们,守护着红豆杉。

一人,一诺。一树,一生。

从那时起,大山深处的邓长根,脚踏崎岖,甘守贫瘠,痴心护树70余载,把零落的几颗红豆杉培育成漫山遍野的野生红豆杉林,泽荫后世。

“出了家门,不是上山,就是下坡”

在屋后的那座山头,他摸摸树,培培土,清理旁边强势生长的杂草和毛竹,在山林中巡查有没有人偷偷砍伐。

夏顶骄阳,冬迎雪花,只要不是特别恶劣的天气,每天如是。

除了看护红豆杉外,他还坚持每年在红豆杉结果的时候,细心把果实收集起来,育成幼苗,像蚂蚁搬家一样,再一棵一棵地栽到周边的山上。

红豆衫又称紫杉,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具有净化空气和抗癌的功效。但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有着“植物大熊猫”之誉。

年,红豆杉被定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明令禁止采伐。此后,邓长根更知道了保护红豆杉的重要性,把爱树护树当成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

每天早上6点起床上山,下午4点再上一趟,一天跑上两个来回。

野生红豆杉幼苗比较脆弱,喜欢阴凉的生长环境,所以要尽量选择偏阴的地方移栽,夏天阳光强烈的时候,要借用外部工具遮阳;下暴雨暴雪的时候需要搭架加固,甚至打牢护坡,哪个环节没做好幼苗都难以存活。

大山村,典型的九山半水半田村落,主要靠种茶为主。在农忙时节,每茬茶叶的采摘期比较短,大家忙得恨不能多生出一双手来。

每次家人急得让他停几天,邓长根却始终听不进去,后来渐渐也不说了。

49岁那年,邓长根在山上摔了一跤,在家足足躺了大半年。才稍微好些,就瘸着腿,拄着棍子去了后山。

心中有大爱,脚下有力量。有人打趣着他说“老邓出了家门,不是上山,就是下坡。”

就是在这条崎岖不平的山上,他用坏了数十把砍柴刀,穿坏了记不清的解放鞋,把自己融进了这片山林,融进了一颗颗红豆杉中。

“这种树十分稀少,你将来一定要保护好!”

一生的守护正源于革命先烈的嘱托。

年,邓长根出生在安徽省石台县一个革命家庭。祖父邓志林于年参加革命,生前担任红军苏维埃第二区第二分队秘书。父亲邓啟和于年参加革命,是红军苏维埃第二区第二分队交通员。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父子二人冒着生命风险,从“国统区”搜集国民党反动派的情报,后均不幸遇害。

“我之所以痴心看护红豆杉这么多年,是源于小时候祖父的嘱咐。”邓长根回忆道,“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知道祖坟旁边的两棵红豆杉是爷爷心里的‘宝贝疙瘩’”。

小时候,每到清明或过年上坟祭祖时,祖父总指着红豆杉对他说:“这种树十分稀少,幸运的是它竟然生长在祖坟边,你将来一定要保护好!”

斯人已逝,言犹在耳。当年只有14岁的邓长根在亲友的帮助下,把祖父和父亲安葬在红豆杉树下,并立下一生守护的誓言。

一句话,一辈子。从那时起,邓长根像这山上的红豆杉一样,把根深深地扎进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在老人精心看护下,红豆杉林在得天独厚的富硒自然环境里不断繁衍扩大,祖坟边最初两棵红豆杉老树上的果子,竟培育出一片占地30亩、大小多达余株漫山遍野的野生红豆杉林,吸纳着山中的朝烟夕岚。石台县林业局王彬主任激动地说,“这在全国也属罕见”。

“发这个牌子我要保护,不发这个牌子我也要保护,这是我的责任”

走进邓长根老人的家,印有“红豆杉护卫神”6个金灿灿大字的牌匾映入眼帘。

年,与党同龄的邓长根又荣获全国百名最美环保志愿者。

“发这个牌子我要保护,不发这个牌子我也要保护,这是我的责任”。面对荣誉,老人的回答朴实而纯粹。

当年,邓长根跟随新四军打过战,加入过党组织,遗憾的是后因双腿摔伤造成意外脱党(长期未能参与党组织活动),但他的心一刻没有离开过党,至今仍仔细保留着党章。这些年他情怀不变,本色不改,始终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一名“特殊共产党员”的大义与执着。

邓长根不仅仅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也有一颗安贫乐道的心。

大山村生态环境优美,有“中国富硒第一村”之称。但也正因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一度十分贫困。

当红豆杉被人觊觎的时候,邓长根不为所动,还对子孙们说:你们都记住了,保护好这些红豆杉,是祖宗的遗训,也是我们世世代代都要遵守的家训,你们哪一个都不要动歪脑筋。

小儿子邓学毛告诉记者,家里加上老人一共5口人,年前全靠每年多元的茶叶收入过活。虽然生活困难了些,但他十分支持老人的想法,哪怕过的再苦,也绝不打红豆杉的主意。

“一朵鲜花鲜又鲜,鲜花生在大路边。”邓长根上山干活的时候,总是背着砍柴刀,唱着山歌上山,又一路唱下来。

“一唱唱到黑,劳动不唱歌脑子就发慌”。他的性格开朗,声音洪亮,是个典型的音乐爱好者,山歌、黄梅戏随口都能来,拉二胡,吹笛子也不在话下。

除了护树,他还种了些草药。每当邻居有点不舒服或者被蛇虫叮咬之类的,他都热心地送去不同的草药。

近几年家里也开起了农家乐,收入有了很大改观。眼看着小生意红红火火,邓长根告诫小儿子:一定要记住,我们是革命烈士的后代,要念共产党的好,“按本分,守岁月;凭劳动,度春秋”。“你们也要听长辈的话,一直守护好这片红豆杉。”

邓学毛换上运动鞋,爬到后山那片红豆杉林中,从腰间抽出砍柴刀,弯下腰麻利又细致地砍树旁的杂草。

青山在,人已老。随着邓长根年事已高,守护红豆杉的“接力棒”传到了儿子和孙子的手上。老人深情地对邓学毛父子说:“我看护红豆杉这么多年,是因为小时候祖父对我的教诲,你们也要听长辈的话,一直守护好这片红豆杉。”

年迈卸甲后的邓长根,最牵挂的事,还是他一生守护的红豆杉!

他总是拄着拐棍,拖着残疾的右腿,到屋后的红豆杉边扫扫杂树叶。

94岁那年,邓长根在家人的陪同下,最后一次来到山上看树。老人走到一棵棵红豆杉下,伸出双手给它们丈量“腰身”。当他发现双手抱不过来的时候,忍不住开怀大笑:“老伙计,又长壮了,我可赶不上你咯。”

如今轮椅上的他,嘴里还不时念叨着“老房子人在不在啊?”相比于几年前还洪亮如钟的声音,记者已听不清这句含糊不清的话语。

邓学毛解释“他那是在催我们去看红豆杉哩。”因为老房子后方就是那座山。

邓长根老人一家数代接力看护红豆杉的故事,也在当地传为佳话。在邓长根老人的影响下,大山村的乡亲们对红豆杉有着很深的感情,对山上的一草一木也是倍加爱护。从不乱砍乱伐,有人甚至主动当起了义务护林员,山上有个风吹草动就会前往察看,向村委会报告。

把绿水青山当做宝贵财富精心呵护,使得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绿水青山成了大山村的“金名片”,森林旅游变成持续发展的“聚宝盆”。

红豆杉具有高放氧、吸收有害气体的功效,使得大山村空气质量远高于一般林区,是个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小住度假,亲近绿水青山,呼吸新鲜空气,购买富硒农产品。通过旅游扶贫政策的实施,大山村户村民从事民宿与餐饮一体的“农家乐”,全村每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全部摘掉了“穷”帽子。

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愈新。因为一句承诺,在守护红豆衫的路上,邓长根走过了70多个年头,从当年那个精力充沛的年轻少年到如今桑榆晚景的期颐老人。虽然已经卸甲下阵,但永远卸不下的是他心中对红豆衫,对党和人民的那份爱。

夕阳西下,晚霞如火。走在傍晚的红豆衫林中,山风轻拂,林涛阵阵,似乎又看到了那个羸弱却又坚强的少年的背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