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昨天加班到八点多才回,路过一处地下通道的时候,有位老人在拉二胡,曲目是耳熟能详的《二泉映月》。原本因为天气燥热和最近很多事情都不顺利,笔者的心很浮躁,可当几个音符飘进耳朵,心立刻就宁静下来了。
《二泉映月》之所以能够成为民乐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作品,就因为它哀婉凄凉、如泣如诉的曲子瞬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年少不识曲中意,听懂已是不惑年,能听懂《二泉映月》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就像这首曲子的创作者一样。
伟大的音乐都是有灵魂的,每首曲子创作之初的背后都会有一个故事,就像钢琴曲《梁祝》演绎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一样。能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曲目的人,他自己的人生就像曲子一样,透着悲凉。
《二泉映月》的创作人俗称瞎子阿炳,他的一生经历了从道士到浪子,再到嫖赌毒败光家产,染上梅毒瞎双眼,所以才能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的经典之作。
非比寻常的出身笔者的父亲虽然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却会拉二胡,而且是自学的。小时候不懂二胡,总是不喜欢父亲拉出来的那几个干枯的音调,就像白居易说的,“呕哑嘲哳难为听”。
及至长大之后才明白二胡的魅力,而父亲断断续续拉的曲子就是《二泉映月》,或许这首曲子最能打动的就是那些有故事的人。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创作出如此意境悲凉的曲子呢?《二泉映月》的创作人俗称瞎子阿炳,原名叫华彦钧。华彦钧的出生就不同寻常,在封建礼教思想还十分盛行的时候,人们对私生子总是带着偏见和鄙夷,何况他还是寡妇与道士的孩子。母亲因为不堪流言蜚语的困扰,在华彦钧四岁的时候自杀了。
年幼的华彦钧并不懂这些世俗上的事情,母亲死后他就被雷尊殿的道士带到道观生活,两个人名为师徒,实为父子。
华彦钧的父亲虽然是道士,但颇通音律,与寡妇私通生下孩子,现在又以师徒的名义共同生活,这些难以启齿的事情他无处可诉,加上道观的生活本就单调,所以他时常拉二胡以寄情。
华彦钧的童年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耳濡目染的他自幼也就学会了拉二胡。
不得不说华彦钧是一位音乐天才,父亲只是教会了他基本的拉二胡技巧,但他却能无师自通的自己悟出很多技法。他的父亲原本就对这个孩子就心怀愧疚之心,所以对他格外的宠爱,让他养成了恣意妄为的性格。
自甘堕落的道士岁月荏苒,华彦钧长成了一位相貌清秀的大人,加上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雷尊殿里有一位擅长拉二胡的年轻道士。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可过早的成名也未必是好事,华彦钧虽然算不上少年有为,但对于自幼生活在道观,没有见过大世面的他来说,这点成绩足以让他固步自封,引以为傲。
如果生活没有发生变故,华彦钧或许就会在道观中度过他富足而平凡的一生,他不会知道自己的身世,也不会变成一个意志消沉的人。21岁那年,把华彦钧带上道观的道士去世了,他临死之前做了两件事,一件是让华彦钧继承自己雷尊殿主事人的位置,另外一件就是告诉了华彦钧的身世。
原本的华彦钧是一位心高气傲的年轻人,他无法接受自己如此不光彩的出身,这种从天堂到地狱的落差让他不知如何自处。
此时的华彦钧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他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到了可以正确面对这一切的程度,所以他的精神世界崩塌了,整日不思进取,沉迷在私生子的阴影中无法自拔。
父亲把雷尊殿的掌事权交给他,是希望他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而且雷尊殿的生活算不上富有,但香火很好,也略有资产。
可惜父亲的一番好心反而成了华彦钧挥霍无度的资本,华彦钧一不见客,二不演奏,三不打理雷尊殿的日常事务,他带着雷尊殿的钱财开始下山挥霍。
华彦钧原本在当地就小有名气,他自甘堕落自然就有一群人愿意围着他做引路人,所以吃喝嫖赌他全染上了。
眼看着一位年少有为的音乐天才就这么意志消沉,可道观的其他人也没有办法,时间一久,他把雷尊殿的名声败坏了,钱财也花光了,众怒之下被赶出了雷尊殿。
技艺超群的艺人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由于长期沉迷于酒色,华彦钧不幸地染上了梅毒,最终因为梅毒导致双目失明。
一个曾经亲眼看见过这个千姿百态世界的人突然眼前一片漆黑,这种打击太过于沉重。加上被撵出了雷尊殿,华彦钧成了无处安身的流浪人,可是生活还要继续,迫于生计他只能重新拾起了二胡。
没有了钱财傍身,又双目失明,以前那些像苍蝇一样围在他身边的狐朋狗友全部都离他而去,华彦钧的生活从此一落千丈。
不过人生到了这个时候,华彦钧反而顿悟了,人生在世名誉、金钱、地位,甚至是他之前始终不能释怀的身世,都如同浮云。
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没有人倾诉,也没有人能懂,所以他像父亲当时一样,把千言万语和千头万绪都通过二胡表达出来。
从此世间没有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小道士,也没有了沉迷于吃喝嫖赌抽的浪荡人,只有一位带着二胡走街串巷、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人称瞎子阿炳。
伟大艺术总是能感染人,听过《二泉映月》的人久久不能忘怀,所以他在哪里演奏,哪里就会聚集一帮听众,一些精通音律的人就开始学习这首曲子。
最开始这首曲子并没有名字,但在当地的知名度却很高,直到后来被知名的人士收录到中国民间音乐,取名为《二泉映月》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演奏。
《二泉映月》的曲子一推出,就迅速得到了认可,可谁也没有想到这首曲子的创作人是一位形容枯槁,双目失明的流浪艺人。
小结:瞎子阿炳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起伏,从道士到浪子,嫖赌毒败光家产,染上梅毒瞎双眼,他的人生彻底地改写了,但也正是这样非比寻常的经历才激发出他创作的灵感。
每当《二泉映月》的旋律响起,听着都会伴随着动听的旋律陷入沉思中,音乐的精妙之处即在于此,同样的曲子在不同的人心中引起不同的共鸣。《二泉映月》的曲子会一直流传下去,瞎子阿炳的故事也会流传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