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发展 >> 正文 >> 正文

灵魂般的戏剧黔剧

来源:二胡 时间:2023/8/6

黔剧简介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流传在贵州的曲艺扬琴(又名“文琴”、“贵州弹词”)于年发展而成的,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曾名文琴戏,是在贵州扬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地方剧种。从清康熙年间开始就在贵州流行,至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于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简介

俗话说知人论世,欲了解黔剧,必了解贵州。贵州位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全省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辖4个地级市,两个地区和3个自治州,人口万,有汉、苗、布依、侗、彝、水、仡佬、土家、回、壮、瑶等48个民族。东与湖南省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西与云南省交界,北与四川省、重庆市相连。全省通称贵州高原,平均海拔米左右,属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孕育了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凸显出最具地域代表性的一朵艺术奇葩便是黔剧。

黔剧语言朴实亲切,音乐唱腔清丽婉转、优美动听并不断注入本省少数民族剧种(如侗戏)、民族民间优美迷人舞蹈、美丽独特的服饰道具、原生态少数民族音乐语汇,融会贯通,使其形成了代表贵州戏剧特有的艺术品格,迷人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感染力,成为贵州地方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区域分布

黔剧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贵阳市、毕节地区、安顺地区、黔西南、铜仁、盘县等二十多个县、市,曾经有专业及业余黔剧团二十多个,黔剧的民间艺术家们遍布了本省黔西、大方、织金、绥阳、凤冈、正安、思南、德江、安龙等几十个县、市。

基本内容

黔剧不但长于表现传统古装戏,如:《搬窑》、《珍珠塔》、《西厢记》、《卓文君》、《红楼梦》、《汉宫女皇》等,也演出了很多现代剧,如:《山高水长》、《一家兵》、《中秋月》、《月正圆》、《姊妹崖》、《贞女》等,更擅长表现苗、侗、彝等少数民族题材的民间故事剧和新编历史剧,如:《秦娘美》、《奢香夫人》、《张秀眉》、《神寨》、《秦娘美的后代们》等。

黔剧语言朴实亲切,音乐唱腔清丽婉转,优美动听,经过数十年不断的摸索实践,在理论上确立了黔剧音乐向板腔体发展的方向,逐步在扬琴传统唱腔(扬调、二板、苦禀、二黄)以及新腔(反调)中建立各种板式,形成了系统的基本唱腔,确立了黔剧音乐的基本唱腔、伴奏乐器、锣鼓和乐队建制,基本实现了曲艺韵到戏曲音乐的质的改变。另外,黔剧还吸收了贵州梆子的曲牌音乐做过场音乐、气氛韵。同时,还吸收了贵州省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作。

服饰音乐

伴奏主乐:扬琴、高胡、二胡、中胡、琵琶、三弦、竹笛、大提琴等。服饰:以两个代表作品《秦娘美》、《奢香夫人》为例,采用原侗族、彝族服装为基础,在结合戏剧舞台审美的形式,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传承谱系

清光绪九年,由王石青等三人在贵阳成立“三友社”,它是贵州琴书最早的组织。光绪十一年在黔西成立“文音俱乐部”。专门从事弹唱和研究贵州琴书。光绪十五年,织金老人杨泰南主持家族成员弹唱扬琴,自称“庭院乐府”。新中国成立后,一般以黔西、贵阳文琴戏的老艺人们所在地传承,没有女旦角老艺人,都由男旦角口传心授,主要教唱腔。黔西县有魏绪文、封炳坤、邓少宗、李少之(男旦),贵阳市有桂百铸、罗绍梅、包净六、司秀云、李光乾(男旦)等代表人物。以后,各地成立了专、业余剧团,就由文化主管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同时,年、年由贵州省艺术学校开办了两届黔剧班,进行黔剧传承培训。

主要特征

黔剧语言朴实亲切,音乐唱腔清丽婉转,优美动听,在四十余年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以(扬调、二板、苦禀、二黄)主要唱腔的板腔体系。表演方面,向老大哥剧种学习,一九六三年,贵州省委指示省黔剧团“学南昆打基础”,一九六三、六四两年分批到上海市戏曲学校,浙江昆苏剧团,南京戏曲学校学习。各个行当对口拜“传”字辈的艺术家为师。另外,结合贵州少数民族生活中的特点动作如:侗族姑娘走路、纺纱,彝族妇女进门、上马等动作提练成舞台表演,使黔剧不但长于表现传统古装戏、现代剧,更擅长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的民间故事剧和新编历史剧。黔剧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戏剧界专家,艺术家的亲切关怀和爱护下,对黔剧剧种的成长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周恩来总理为黔剧的题词:“发扬黔剧的自己风格,吸收其它剧种的优点,融会贯通,推陈出新为创造新黔剧而奋斗。”始终成为黔剧工作者为之拼搏的奋斗方向,不管是过去、现在、或是将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6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