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发展 >> 正文 >> 正文

这群泰国小伙不会说中文,琵琶古筝却弹得很

来源:二胡 时间:2022/11/1

新华社曼谷5月28日电(记者陈家宝张可任)乘车穿行在泰国首都曼谷市郊一条幽深小巷里,好几次错过了这家藏在老城区的中国乐器店。

走进小店,抄起一把琵琶试音,两位客人似被一串音符惊动,倏然回首,目光炯炯……

00:58

中国乐器小店上演“快闪”

琵琶声悠然响起,小店老板一见这阵势,立马摆开古筝、备好二胡。

二人随之默契地就座,鸣筝者娴熟地弹出一段流水般的乐声,微笑着示意素未谋面的记者跟上旋律。

一曲终了,平日冷清的小店又迎来两位客人。互相点头致意后,他们便把不同调子的竹笛排开,将琵琶调好,迫不及待地加入这段陌生的合奏。   

“天弦”乐团成员在排练乐曲《雨碎江南》。新华社记者张可任摄

事后,记者才得知这几位“身怀绝技”的泰国小伙竟无一会说中文。

仅凭爱好,他们就在以西乐及泰式民乐占主流的泰国学会了中国乐器。只有在节假日,他们才有机会相聚在这间“大隐隐于市”的小店……

中国乐器令人着魔

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的一间教室里,横放着几台古筝和扬琴,墙上则挂满了各式胡琴和琵琶。

神猜是大学音乐老师。他告诉记者,为了不叨扰小店,大伙儿平时主要在学校排练。

“天弦”乐团成员神猜在排练时弹古筝。新华社记者张可任摄

20年前,修习泰国民乐的神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古筝,便一下子对中国乐器着了魔。

起初,神猜只能从略通皮毛的一位泰国朋友那儿习得基本指法。后来,他幸运地跟随一位在泰开班授课的中国古筝老师学习三年。老师离开泰国后,他仍不肯放弃,便找到这家曼谷为数不多的中国乐器店,希望继续求学。

这一次,他没有如愿寻得古筝老师,却结识了不会泰语的中国琵琶老师,还认识了一位同样热爱中国民乐并只能听懂一点中文的伙伴吉迪普。借助伙伴的简单翻译,他开启了另一扇中国民乐之门。

“天弦”乐团成员吉迪普在排练时弹琵琶。新华社记者张可任摄

随着接触的乐器越来越多,神猜对中国民乐的钟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他甚至会上网搜索二胡和扬琴的教程视频,凭借已有的乐理知识,研究中文视频里的每个技法。

“琵琶的‘弹’和‘挑’与古筝的‘抹’和‘托’很相似,二胡的‘滑音’和‘揉弦’与泰国胡琴的指法有很多相通之处。虽然听不懂讲解,但我可以琢磨和模仿这些指法。”神猜说。

《大鱼海棠》是“bigfish”?

不太顺利的拜师路上,神猜又陆续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并组建了一支乐团,名叫“天弦”。

他们当中有吹竹笛8年的摄影师,也有萨克斯专业、却从小迷恋祖父手中二胡的大男孩,还有酷爱收藏并研究如何修理中国乐器的修车师傅。

“天弦”乐团成员巴克瓦在排练时拉二胡。新华社记者张可任摄

由于众人时间难凑,相聚排练的时间尤其宝贵,聚首前的“功课”须做足。打开他们的聊天群,会发现大家都在不断从各种渠道找到曲谱分享到群里,还有人会把自己手写的乐谱分享给同伴。

神猜告诉记者,由于看不懂中文,他们无法了解每首曲子背后的故事及其处理手法,只能请学中文的学生帮忙翻译曲名以揣摩曲中表达的情感。

他们演奏过古风流行曲《雨碎江南》,却只会念出“江南”二字的中文;把刚排练过的《大鱼海棠》唤作“bigfish”以便记忆;尝试过名曲《瑶族舞曲》和《彝族舞曲》,却总分不清瑶族和彝族的叫法……

“天弦”乐团成员在排练乐曲《雨碎江南》。新华社记者张可任摄

不过,在这群泰国青年看来,中国民乐的美跨越了语言和文化背景,有着说不出、道不明的韵味。

“泰国人很多都或多或少有中国血统。可能因为血缘相亲,我觉得这些乐器演绎出的旋律非常亲切美妙,像融入血液里的密码,让人忍不住去探索。”琵琶演奏者吉迪普说。(视频:张可任;编辑:周啸天、金正、钱泳文;剪辑:王玉珏)(相关图文视频融合报道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