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弓的方式是有多种的,但并不是每种都是好听的,有人用上下的方式拉奏、也有人用前臂甩动手腕的方法拉奏。而我练习跳弓时,就考虑了强弱、音色变化、重音改变(如三连音)、持久性、与其它弓法连接的问题,内外弦跳弓相比,内弦的变化小多了。而我现在所谈的,是自然跳弓,而不是控制跳弓。
跳弓的发生在于它是相对于平时运弓的不稳定状态,因为这不稳定的特点,我们在拉奏跳弓时持弓与运弓也有别于正常。而我的跳弓就是建立于右手手腕及手指为主导的基础上。很多人会觉得快弓和跳弓是很相近的弓法,于是就想用接近快弓的模式来跳弓,殊不知两种弓法的训练方法完全不同,在我的概念里,快弓是双向的,最少的单位是两个音,双向就是说当向一个方向发力的话,必定向相反方向走回来。但跳弓却是单向的,即说它的最少单位是一个音,当完成一个方向动作后,必须发出另一指令才会出现另一方向的音。
在未练跳弓前,先作一下热身运动,明确动作的要点。先按照持弓的姿势拿着一棒状物体(如铅笔、筷子等),手腕要向后或向右倾,高低在正中的位置,即手腕不上扬及下沉,以三个方式作前后的屈伸练习(如我们所持的捧尖向着琴弦时,手腕与手指在左右运动时也要控制棒尖对着琴弦),一、手腕,二、手指,三、手指加手腕。在练习时要注意:一、拇指最前的关节是曲的,因为有些人用平持法拉二胡,拇指是平放的。二、捧的活动的轨迹是直的,看看棒子头有没有上下活动,有就不对了。三、手的活动范围只能到手腕中部,不要再向左边移动,亦即是说整个屈伸动作在中间至右的一段小距离进行,用指动作幅度最小,指加腕动幅度作最大,腕动作居中。。四、屈、伸动作必须是独立的,也是突然的,就像军操一样,还要控制屈伸的力量是相同的。五、整条手臂都静止不动。六、应该感觉到棒子在食指最大的一节上滑行,这样就跟正常持弓不一样。七、屈伸交替的速率不要太快,重点训练指腕的控制及活动的能力。
热身完后就可以在二胡上用上述的方法试试可不可拉出外弦跳弓来。在拉奏时,要注意:一、用手腕的方法开始,因为比较容易成功。二、要感到弓的重量是放在弦上,不要另行加压。三、要感觉右手手肘是重的、稳定的、这对指腕动作起着支持作用。四、因每支弓的弹跳点都不同,需要找寻弓的弹跳点,而弓毛应是收紧的(但不要把弓收紧成大肚子),还要上松香。五、弓杆可以提高一点点,而实际上,完全不提起弓子都可以拉出外弦跳弓。六、弓毛与弦保持九十度角的左右运动,不要上下摇摆。七、因为弦的阻力,迫使指腕动作缩小,做成交替速率加快的现象,要控制运弓均匀,音量平均。按照上面的训练(即手腕、手指、手指加手腕),就可以拉出三种不同特色的跳弓来,当熟练后,还可加入前臂的动作,这是最大幅度的自然跳弓,最后加入内弦跳弓,就形成跳弓的不同形态的系列。
至于内弦跳弓,基本动作与外弦跳弓一样,以指腕屈伸动作为主,但因为要增加不稳定性,我的持弓和形态都有改变。具体表现在:名指和中指湾曲及用指尖部分按着弓毛,压力基本不变。拇指向食指大关节靠拢。弓尾(胶套部分)向虎口靠拢。右手手肘向后移动,移动后,手肘保持稳定。在一些弓上,可能还要加上食指向内的压力。内弦跳弓时,弓杆可以提起一点。单是拉内弦跳弓也不太难,但当内外弦都需要跳弓时,手肘和手指的转变能力就要求很高了,也是跳弓最困难的地方。还有一要求,无论在内弦或外改,必须拉推都可以起动。可作三连音的练习,训练在运动时转变重音的能力。以上所讲的转变必须很小心地观察及感觉,以确定用什么的组合来跳弓。
跳弓,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通过跳弓的练习加强对右手指腕的锻炼,同时使我们明白运弓中动与静的关系。
跳弓是一种断奏弓法。用弓子跳动撞击琴弦而发音,它善长表现轻松、欢快的情绪。二胡的跳弓又分人工控制跳弓知自然惯性跳弓两种。简称人工跳弓和自然跳弓。人工跳弓是用右手紧握弓杆,将弓子抬离琴筒用力拋下撞击琴弦而发音,如大家熟知的拋弓、撞弓、飞弓等都属于人工跳弓范畴。人工跳弓可控制音符的组成形成,除弓根外,可在任何弓段起跳,可在同一弓段演奏任何速度的跳弓,并能控制渐快利渐慢。而自然跳弓则是靠弓子本身所具有的固有频率振动撞击琴弦而发音。因此演奏的速度必须和某弓段的固有振动频率同步,否则弓子就不会发生振动,也就不可能演奏出自然跳弓。自然跳弓善长演奏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度乐句(因为它是靠贯性运动的弓法)。中慢速的十六分音符用自然跳弓就显得比较笨拙,应改用短弓演奏,效果会好一些。跳弓在二胡上的二胡上的运用是四十年代才开始,当时只限于人工跳弓的运用,并与顿弓含混在一起。自然跳弓则是始于五十年代末。各地的二胡同行已开始在创作和演奏中摸索和使用了自然跳弓,只不过当时跳弓发音质量很差,更无理论可言,是处于自然跳弓的初级阶段。
年作者在四川省文艺会演期间巧识当时高县师范的刘志渊先生,他就是自然跳弓的开拓者之一,当时他已能有把握地演奏外弦的自然跳弓,但尚处于初级阶段,发音较粗糙,推弓撞击琴弦时弓毛已离琴筒一公分左右,并且只能用拉弓起跳。虽然如此,但这一成果对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将来的问题只是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并使之上升为理论。作者在这期间向刘志渊先生学会了外弦的自然跳弓,在作者的处女作“喜庆”中首先使用了这种弓法,继而探索内弦跳弓的演奏方法,于年底攻下了段启诚先生的“大凉山狂想曲”中大段高难度的自然跳弓,年中央广播电台播送了我演奏的“大凉山狂想曲”录音,与此同时全国不少问行也摸索并掌握了外弦自然跳弓的初步演奏技术。
二胡的自然跳弓是受小提琴跳弓的启迪而发展起来的,但比小提琴就更困难。小提琴弓子张力大弹性好,用力方向垂直地面,弓子很容易在琴弦上跳起来,又借助于地心对弓子的引力(重力),发音容易而结实。而二胡上的自然跳弓所遇到的客观情况就复杂得多。要学会这种弓法需克服的困难比小提琴大得多。如,二胡时弓毛是夹在两根相矩不到一公分的琴弦中,弓手在撞击琴弦时不能撞到另一根琴弦,给对弓毛振幅的控制带来很高要求,特别是演奏强音时,更是如此。另外,二胡运弓和用力是平行于地面进行的,起跳困难且发音不结实,又由于二胡内外弦演奏方法区别很大,用力方向相反,给自然跳弓旳演奏带来很大困难。所以要学好自然跳弓的演奏,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从实践到理论进展缓慢的原因也在于此。
自然跳弓和短弓虽同属快速弓法,但两者有很大区别,除在表现力上各具长处外,在演奏方法和力学上也各不相同。首先,短弓是用右手紧握弓杆,手指压住弓毛,使弓子平稳左右推拉,弓子是被始终控制在一条线上运动的,不允许弓杆和弓子前后或左右弹动。而自然跳弓除了右手手指向外顶弓毛(演奏外弦)和向内压弓毛(演变内弦)的瞬间发力外,右手对弓子的控制应减小到最低程度,尽量让弓子获得自由,使之利用其本身张力所具有的固有振动频率发生振动。如果说有所控制的话,只能是在弓子振动的前提下,控制它的振幅和力度,使弓毛不要碰到另一根弦,并具有强弱的变化。另外,短弓对琴弦产生是一种持续的压力,由右手牵引左右磨擦而发音,换弓时弓毛不离开琴弦。而自然跳弓作用于琴弦上的是一种弹力,弓子内外弹动撞击琴弦时是一种瞬间的冲力。而这种弹力形式的冲力作用于琴弦后,琴弦改变张度而变形,并以相同的弹力反作用于弓毛,形成了弓子弹动的惯性运动,故自然跳弓也称惯性跳弓。
自然跳弓演奏时,弓毛和琴弦的磨擦点称为跳点。跳点选择是否准确是自然跳弓能否跳起来的关键。跳点的位置又与弓子的长度、弓子的重量(包括马尾数量和弓杆的粗细)、弓子的松紧及演奏的速度紧密相关。前面已经讲过,自然跳弓是以弓子某弓段的固有频率振动为基础,加之右手牵引发力而形成,所以弓子(及弓段)越长,振动就越慢,弓子(及弓段)越短,振动就越快;弓子越重,振动就越慢,弓子越轻,振动就越快;弓子越松,振动就越慢,弓子越紧振动就越快(这是物体振动的规律,琴弦振动也是这个原理)。所以,在同一跳点上弓子越长、越重、越松跳弓就越慢,而弓子越短、越轻、越紧跳弓就越快。比如,我们选用一根长度、重量适度的弓子,把松紧调到适中,演奏外弦的跳点选在靠弓兴方向的五分二处,这时弓子三分之二左右的弓段固有频率振动就可能是每分钟次,这正好是演奏十六分音符每分钟拍的最佳跳点,弓段的固有频率同演奏速度正好同步。如果我们还是把跳点定在靠弓尖的五分之二处,换一支更长的弓子(实际加长了振动弓段),这时弓子的振动频率就低于每分钟次,也就只能演奏低于每分钟拍的十六分音符;如果我们改用重弓,跳点还是选择在弓子的五分之二处,由于弓段自身重量增加,振动频率就低于每分钟次,演奏速度就低于每分钟拍。如果我们把跳弓还是选在弓子的五分之二处,但改变弓子的松紧,弓下扭紧了,该弓段的振动频率就超过每分钟次,演奏十六分音符就比每分钟拍快。若弓子放松了,该弓段的振动频率就低于每分钟次,演奏速度就低于每分钟拍。由此看出跳点的选择与弓子的长度、重量、松紧及演奏的速度是紧密相关的。在弓子的长度、重量、松紧不变的情况下,跳点往弓根方向移动,则跳弓速度越慢,跳点往弓尖方向移动,则跳弓速度越快。
另外,由于演奏内外弦的方法不同,使弓子的张力受到改变,同一速度的跳点位置内外弦不在一处,演奏外弦时,手指顶弓杆发力,弓毛较松弛,弓子张力较小。演奏内弦是用手指压紧弓毛,使整个弓子的张力增大,所以在同一个跳点上,弓段的振动频率内弦比外弦快,跳弓的速度内弦也就比外弦快。这是由于弓子张力不同而影响振动频率和演奏速度不同的客观现实,是一种物理振动动力学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下面谈谈自然跳弓的演奏方法。首先选好擦弦点(即跳点),像演奏短弓一样控制好弓子,让弓子平而直地左右运动(以肘部为支撑点,用小臂带动手腕,来回磨擦琴弦)。这时会完全是在进行短弓练习,这是第一步骤。第二步骤腕也会放松。因为自然跳弓是一种惯性运动,起跳以后,手腕应随弓子弹动的速度自然而流畅地来回牵引弓子左右运动,不要用手腕动作的速度去控制弓子弹动的速度,而是随弓子弹动的速度,手腕也左右同步运动。这时手腕松驰而自然流畅,内弦跳弓的演奏就能轻松而持久地进行下去。自然跳弓的最大难题是换弦。因为内外弦作用力相反,弹力方向相反,跳点位置不同,所以在换弦后第一音实际上是新的起跳音,必须在新的一根弦上形成惯性,才能奏出自然跳弓。如果遇到比较频繁的换弦,从理论上讲,这种惯性运动经常受到破坏,必然使跳弓进行处于断断续续的状态,音符进行也决不会流畅。其二是内弦弓子张力大于外弦,同速度自然跳弓的跳点,内外弦不在同一个弓段位置上,演奏内弦时跳点要向弓根部位移动一公分左右,所以要解决好跳弓的换弦问题是相当困难的,根据我多年摸索和实践,认为注意以下三点能较好地解决自然跳弓换弦及应用问题。
(一)若遇内弦一大串音换至外弦一大串音,只需在换弦第一音起跳时,将弓子磨擦点向弓尖方向移动一公分左右即可。若遇外弦一大串音换至内弦一大串音,也只需在换弦第一音起跳时,将跳点向弓根方向移动一公分左右。这种方法是利用调整跳点来解决换弦。(二)若遇到刚换弦几个音后又需要换弦,在这种情况下,用调整跳点的办法换弦就显得很吃力,发音也不好。这时可采用固定跳点,调整弓子张力的方法来解决。这种方法是以内弦跳点为准,演奏外弦时拇指向外加力顶推弓杆,同时中指向内加力压弓毛,借此来增加弓子的张力,使内外弦弓子的张力相等。在同样的演奏速度下,内外弦自然跳弓的跳点就统一在一点上了。这和方法唯一的缺点是,由于用力增加弓子的增加弓子的张力而使手腕有些紧张,但由于外弦跳弓比较容易,也不会给演奏带来太大的困难,并且这种情况(指频繁地换弦)在乐曲中并不多见,时间也短,用这种方法还是很有效的。
(三)由于换法难度大,为避免因技术上的困难影响音乐表现力,在订指法时,应尽量避免反复换弦,能在一根弦上解决就不必再换弦。宁肯增加一点左手指法上的困难,也要尽可能地把换弦次数减少到最低程度。
在学习自然跳弓的整个过程中都会碰到下面四个问题。解决好这四个问题,自然跳弓技术就圆满完成了。
(一)出噪音和和发音不结实问题。初学者首先必须让弓子跳起来,出噪音和发音不结实都是次要问题。要使弓子跳起来,就必须尽量减少对弓子的控制,使弓子尽可能获得解放才能内外振动。刚学会起跳时,发音肯定粗糙而发虚(特别是推弓),有时还会出现跳离琴筒一公分左右撞击琴弦的情况。当起跳很有把握时,就要对牵引力和冲力进行适当的控制。把冲力和弓子的振幅控制均匀,把弓毛和琴弦的磨擦点控制得基本稳定,不能跳离琴筒太多。弓子像短弓一样平直地左右运动(弹动),使发音清脆而结实。
(二)初学时还会碰到撞击另一根弦的情况,需要对弓子的振幅进行控制,让弓毛反弹时不要碰到另一根弦。有些同行用调整用弓角度的办法把琴柱当成反弹的支撑来解决不碰弦的问题,这会给演奏带来更大的困难,是不可取的。其实只需对弓子的振幅进行有效地控制,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三)为了加强自然跳弓的艺术表现力,在熟练地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还必须练习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不但能在每拍的第一个音演奏重音,还须学会在其它音上演奏重音。强奏的方法是,在加大牵引力(对外顶和对内压)的同时,必须加大弓运动的长度,这时弓手对琴弦的撞击力就更大,发音透而强。
(四)拉弓强而推弓弱是初学者常碰到的问题。尤其是用拉弓起跳更为明显。必须加强推弓起跳的练习,才能解决好推拉音量平衡问题。待解决好后,在乐曲中还是使用拉弓起跳为宜。
自然跳弓是一和很好的弓法,表现某些轻松、欢快的情绪确有它的独到之处。但由于它自身的缺点(强弱幅度小、速度变化困难及音符组合单调等),它的表现力还是有限的,不能滥用。在乐曲中遇到强奏、渐强或换弦多的地方,若使用自然跳弓就会力不从心,大大地影响乐曲的表现力。这时只能用短弓才能奏效。如(三门峡畅想曲)的结束句是一串上行模进的十六分音符,要求渐强推向最强最高点结束全曲。如果用自然跳弓演奏的话是不可想象的,先不说换弦已搞得手忙脚乱,更主要是上行的渐强简直无法奏出来。又由于二胡自身的缺点,高音区音量小而薄,就使得该曲的结束成了虎头蛇尾,前功尽弃。如果用短弓演奏的话,就能弥补二胡高音区音量小的缺点,并且圆满地结束了全曲。
点击下一行“阅读原文”有更多二胡资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