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长春人最熟悉的科研机构,非长春光机所莫属。而它的创办者王大珩,更是长春人无比崇敬的光学科学家。长春光机所最初的名称是什么,创建于何地?后来位于工农大路上的“西黄楼”见证了光机所的研究者怎样的科研历程?昂昂溪路光机所第二小区内保留下来的“王大珩小楼”有着怎样的历史?
铁北天光路上的中国科学院仪器馆
王大珩是中国光学之父,两院院士,他在长春的科研成绩成为这座城市的科技荣光,让代代长春人以此为荣。年,王大珩带着筹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的使命来到长春,最初的仪器馆选址在铁北的天光路,是因为那里有现成的符合熔炼光学玻璃的大烟筒。经过近两年的筹备,年,中国科学院仪器馆正式成立。当年年底,天光路上的中国科学院仪器馆熔炼出我国第一埚光学玻璃,为新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年4月,中科院仪器馆正式更名为光学精密器械仪器研究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长春光机所”,王大珩任所长。年,长春光机所创造出中国光学史上若干个第一,王大珩和他的团队所创造的光学奇迹,是每个长春人心中永远的骄傲。这一年,王大珩还创办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光机学院,今长春理工大学)。
工农大路27号的“西黄楼”
如今的工农大路全长米,宽37米,起止点为西解放立交桥经新民广场至工农广场。这条大路始建于年,最初名为安民大街,是沿着截留兴隆沟水系的南湖大坝外侧兴建的呈东南-西北走向的一条大路。年,更名为民生大路,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工农大路并沿用至今。上世纪50年代,这里建起了一座外嵌深米色瓷砖的大楼,人们称其为“西黄楼”。
年,长春光机所迁入位于工农大路27号的新建筑“西黄楼”。这座建筑主体为五层,局部六层出屋面,外嵌深米色瓷砖,建筑造型简洁,并无冗赘的装饰,但交错的体块形成错角使光影富于变化,这是长春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这座建筑被列为建国初期长春十大建筑之一。它见证了上世纪60年代长春光机所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及所取得的成绩。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所拍摄的珍贵图像,就来自王大珩和长春光机所的科研人员自主研制的一种特殊的摄影仪。长春光机所不仅成果斐然,还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光学科研人才,到上世纪70年代末,长春光机所向全国科研机构输出科技人才多人,王大珩创建和领导的长春光机所成为新中国应用光学技术的摇篮和应用光学人才培养的基地。
尽管今天的长春光机所已不在工农大路上,曾经长春光机所附近汇聚了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多家科研机构,还聚集了众多的吉林省级科研设计机构,是长春市新中国历史上一条著名的科学技术街。
工农二胡同上的“王大珩小楼”
距离工农大路不远处的昂昂溪路,北侧为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路南是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第二小区,王大珩在长春的故居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王大珩小楼”。今天,王大珩长春故居的正门开在了工农二胡同号。
工农二胡同“王大珩小楼”。雷磊摄
这座小楼的历史可以从地图上找到答案。现在的工农二胡同,伪满时期,叫黄龙路,因南湖公园的最初名称黄龙公园而得名。东北光复后,黄龙路改名为徐州路。在年的地图上,从昂昂溪路经昂昂溪胡同至黄龙路一带,是一片“政府代用官舍”建筑。王大珩故居便是伪满政府代用官舍最南侧的建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