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片中的卧底接头,无疑是紧张刺激的:无论是《智取威虎山》里的“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还是《潜伏》里的“有汇文版的朱子家训吗......”,地下党的每一次成功接头,都让我们长舒一口气,为他们感到高兴。
虽然知道是演戏,但那何尝不是真实历史的回放?每一个看似平静的地方,都可能隐藏着特务黑洞洞的枪口。有时想一想,不禁为他们感到担忧:如果他们的接头对象是敌人,又或者他们接头时忘记了暗号、说错了暗语怎么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为了不暴露,地下党组织对地下党员的行为规则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细致的要求,每次接头都要在时间、地点、人员、暗号或信物四个方面做到“四对号”,只有全部对上了,才算一次成功的接头。
《潜伏》:余则成与书店伙计接头接头双方必须在约定时间到达约定地点,如下午两点的教堂、指定时间的电车或深夜的街头等。
接头前,接头人要在暗中观察一番,根据上级给的资料,看来人性别、身高、相貌、衣着,甚至眼神,这些都是判断接头人真假的重要依据。
比如当时国民党保密局北平站就设计了一套特务接头暗号,双方见面时先说自己姓氏名谁,接着用左手拉右手,进行4次正确的问答,才算接着成功。
国民党保密局特务接头另外,为提高接头成功率,避免出现意外,地下党员行动前会做好各种准备,比如不能穿太显眼的衣服,不携带任何可疑或违禁的物品,不到常人不去的地方,以免受困;还要记住应对哨卡的答词,以防被哨卡拦下。
为应对搜身,地下党员对情报文件要做特殊处理,如用秘写药水书写情报;或者把情报做成蚕豆大小,缝到衣服包边内;或者把情报卷成小纸卷,塞进纸烟中。
《铁道英雄》:王调度把纸条放进烟卷如果去的地方不熟悉,除单线联系者以外,还要提前掌握当地地下党组织的联系方式,以便遇险求救,防止因意外与组织失联。
全部准备妥当后,接头时也须小心再小心,有时还要对接头人进行试探。如京剧《红灯记》里有一场接头戏——
“我是卖木梳的。”
“有桃木的吗?”
“有,要现钱。”
短短三句对话,李玉和就与交通员接上了头。但这种接头暗号太简单,极易被人记住。为试探对方,李奶奶拿出煤油灯——当时约定,对上接头暗语后,还要拿出铁路上用的号志灯当作信物。
交通员一看信物不对,向母子俩告辞后转身要走。见此,李玉和才拿出号志灯,向交通员亮出真实身份。
戏里如此,戏外更惊险。
年,中共决定在南开大学成立地下党支部,建立交通站,护送在天津的地下党以及进步人士到解放区去,就像《潜伏》里,书店罗掌柜安排交通员把晚秋送到延安一样。
当时到处都是国民党特务和密探,地下党也不得不设计了极为复杂的接头程序——
时任中共南开大学总支书记刘焱[yàn]为此把程序简化成一首七言杂糅诗:
高棠李爱何时了,清河骡马街头找。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园花落知多少。
这首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打油诗,其实暗藏了接头的整个流程:
负责护送的交通员得先到清河大街上的骡马大车店雇来马车,再去找中国建设公司经理高棠(中央青委驻天津的城市工作负责人),告诉他自己是李爱介绍来的。
组织上还给每一名被护送者发放路条,起一个专属代号。
路条是当时国民党发行的一种小面额钞票;代号则各有不同。比如可能按护送月份起名,一月叫“赵子甲”,二月叫“钱丑乙”,等等。
在如此周密的安排下,革命有生力量才得以保存下来。据统计,从复校到天津解放,南开大学成功输送了余名革命人士到达解放区。
《潜伏》:余则成、翠萍送晚秋去延安话说回来,把接头程序设计得这样复杂,不是让地下党员容易出错吗?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换作你是某地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安排接头人时,肯定要找胆大心细,头脑清醒的人,而不是粗心大意之辈。
再说了,地下工作者也知道,自己干的是关乎党和国家的大事,也是随时会掉脑袋的事,一旦开始工作,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把接头要做的事记得滚瓜烂熟,不能出一顶点差错。
就算真的出了错,地下党也有周密的应急方案,凡身份暴露或已被敌人盯上的,都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回解放区;没有暴露的,应尽可能避开风头,蛰伏起来不再工作。
真有忘记接头暗号的,会停止继续与对方接触,寻机重新接头。否则不但无法完成任务,还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
不过,对于影视剧中常出现的面对面接头,现实中很少出现,安全系数低不说,安排起来周期长,过程复杂,能够传递的信息也有限。除非万不得已,地下党组织从不会把它当作接头的首选方式,而会选择邮件、电报、电台或其他途径传递信息。
像《潜伏》中,余则成就经常从收音机收听大本营给登山家的暗语播报,抄写完毕后,再从指定的书籍中逐字查找内容。
年4月,《挺进报》主编陈然收到一封信——
近日江水暴涨,闻君欲买舟东下,谨祝一帆风顺,沿途平安!——彭云
陈然明白,这是危险将至,让他马上转移。
这封信是江姐发给他的,彭云是她儿子的名字。
可是,陈然为印完那一期《挺进报》,并未马上离开,而是坚持印刷完毕,直到敌人赶来将他逮捕。
陈然牺牲时只有26岁陈然被捕,是因为时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叛变。刘国定叛变后,带特务到达上海,准备抓捕中共西南地区负责人钱瑛。此消息被中共地下党提前获释,立即给钱瑛发报:
“我这次回娘家,不幸得知柳表妹行为不正……”
钱瑛收报后马上明白刘国定叛变了(刘与柳谐音),随即中断了与他的联系,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区。
这种通知撤离的暗号或暗语,不需要见面就能起到作用。但如果暗号或暗语泄露,极有可能给党组织带来严重损失。
像前面提到的陈然被捕案,就是因为刘国定被捕叛变,让重庆地下党组织遭受巨大损失。
更严重的损失,是年4月24日中央特科顾顺章的叛变带来的。
顾顺章当时是周恩来总理的副手,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三科科长,中共隐蔽战线高层领导人。他掌握了大量中央机密,知道中央机关的工作地点,以及各部门负责人的情况和住址。
顾顺章叛变后,中共隐蔽战线遭到灾难性打击,虽然钱壮飞力挽狂澜,及时通知了周恩来,但蔡和森、恽代英等中共高层领导仍因转移不及时而牺牲。
恽代英被捕地下党被捕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不少,不过有一点大家可能不太注意,就是地下党员被捕后,绝对不能承认自己是中共党员。即使有幸获释,也不能立即寻找组织和其他同志,而应远离组织,自谋出路,从基层群众从头做起,等待组织的考察和联络。
陈然被捕后,至死都未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只说自己就是一个办报纸的,啥都不知道。敌人明知他是共产党员,却从他那里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只能将其杀害。
为防止出现一人叛变,多人遭殃的多米诺骨牌那样的破坏性结果,年颁布的《秘密工作条例》规定,地下党员之间不允许出现任何横向联系。
也就是说,上下级之间只能是单线联系,允许上级了解下级,下级却不能了解上级,或其他联络线的人员或工作情况。工作时也一样,只能单线汇报。
《潜伏》里秋掌柜被捕,汤四毛叛变,这个四毛只负责发报,却没有密码本,更不认识余则成。这就是余则成与秋掌握单线联络的好处。
说到《潜伏》,不得不说剧本写得好。剧中余则成与秋掌柜、罗掌柜等人的每次接头,都契合了年周恩来对地下工作者的规定——职业化、社会化的工作准则。
这是要求地下党员的着装、言行要与公开的身份要一致,你不能一个拉车的吟着诗,拎着菜篮子的家庭妇女满口之乎者也,这就太奇怪了。
相比之下,有些剧中的暗语让人听着别扭,真有特务在场的话,不抓他们才奇怪呢。
比如电视剧《秋蝉》中,地下党接头竟然用“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当暗语!试想,你在公共场合突然来一句“明月别枝惊鹊”,被旁边刚学诗的小孩子对上了怎么办?或者稍微有点文化的人听到对上了,又该如何应对?
而且,你在茶馆或书店里吟几句倒也罢了,跑到成衣店里吟诗接头就太奇怪了,是要勾引来做衣服的女人还是咋地?
柳云龙在电影《东风雨》中,用弹钢琴传递摩斯码的操作也有些不切实际。
用不同的钢琴曲传递不同信息本身没什么——上世纪30年代,上海地下党员丁香和乐于泓夫妇就用琴声通报消息。丁香如果演奏钢琴曲《圣母颂》,就表明平安无事;乐于泓如果用二胡拉《二泉映月》,就说明有危险。
但用钢琴曲传递摩斯码的操作,除了欧洲人偶尔做过以外,在当时的中国几乎不可能出现。
另外还有电影《风声》里吴志国(张涵予饰)重伤后,用京剧《空城计》的变调传递摩斯码,旁边一名护士用手指暗暗地在桌上敲击进行识别。
让人当时看了觉得挺高级,过后会不禁想套用狄仁杰那句话:思之令人发笑!——
顾晓梦用针线在衣服边上缝摩斯码传递消息倒也罢了,吴志国用唱腔也能做到?恐怕最高级的电码专家听了都要摇头。
要说比较贴地气的,还是《亮剑》里李云龙的接头戏。
他带着警卫员和尚在小吃摊上见卧底,几句对话很贴合人物当时的身份和场景:
“老总,要醋吗?”
“要,不吃醋那还叫老西么。”
“那您是要米醋还是熏醋?”
“我只认老陈醋。”
这样的对话,旁人听了不会在意,而且为防止被别人接话,还设计了第二个问题,“要米醋还是熏醋”。明明二选一,回答者却给了第三个答案:老陈醋。很有些别出心裁的感觉。
《潜伏》虽然设计巧妙,不过,里面有两句暗语让人听了也有些莫名其妙:
“先生不喝酒吗?”
“有阿司匹林吗?”
听起来驴唇不对马嘴,但当时私下里买卖药品很常见,而酒馆是药品交易的经常性场所之一。
另外,看过老电影的人会知道,“阿司匹林”在年就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出现过。电影中,已经暴露身份的游击战士伊万来到药店,向自己的同志说出“阿司匹林”的暗语,之后获救。
《潜伏》作如此设计,或许是在向经典致敬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