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交流与合作分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外文化领域的政府和文化机构代表通过嘉宾发言和圆桌对话,围绕“交流·合作·发展”主题,就“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两大议题展开成果交流和经验分享。
在嘉宾发言环节,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宁,新华社副总编辑周宗敏,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孙尚武,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烁作现场发言。芬兰赫尔辛基市文化和休闲部常务部长劳拉·阿尔托、韩国首尔市文化本部长朱容台通过视频贡献真知灼见。
嘉宾认为,北京是首善之区,希望北京市率先示范,立标杆,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嘉宾还认为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既有助于呈现不同文化之美,又有助于创造一个更美好、更紧密的世界。
圆桌对话环节中,几位嘉宾围绕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等深入探讨。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认为,音乐是无国界的,其会在跨文化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他以二胡举例,二胡并非中国乐器,而是西域传入中国的,但由于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博大,二胡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成为中国民族乐器的代表。而通过文化交流,王黎光认为,二胡终有一天会重回世界文明的大队伍中,而小提琴也会成为中国音乐符号一个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会使我们音乐无国界的状态更加厚重、更加久远,让我们在文化氛围中感受民族自信和幸福生活。”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分享了一组数据。他所在的中国旅游研究院每年分季度对包括北京在内的国内60座城市、国际个城市进行游客满意度监测,北京从10年前的76分上升到如今的85.4分,而这一提升与北京对市民的服务建设分不开。“我认为真正的全球化离不开本地化,一个城市首先是为她万人民服务的城市,同时再为游客服务,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旅游发展理念,‘近悦远来、主客共享’。”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认为,讲好北京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而翻译就是将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桥梁。黄友义表示,如今翻译已经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我们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思维,同时将我们的话用外国民众能够接受的语言传递出去,这是中国翻译界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文焕介绍了将京腔京韵的京剧介绍到海外的一些经验成果。此前,京剧演员张火丁曾带着《白蛇传》《锁麟囊》等剧目到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去演出,通过美国媒体的专题报道、汉学家演出导赏,表演得到了海外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文/本报记者张月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