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介绍 >> 正文 >> 正文

忆当年,老教师们的神技能

来源:二胡 时间:2022/11/15
白癜风好治疗吗 http://m.39.net/pf/a_4528255.html

本文转自:呼和浩特日报

■郝雄宇

上世纪五十年代,笔者曾在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读书,接触并听闻了许多教师的传奇故事。他们在长年教学中展现出的那种卓然超群“大国工匠”式的独到的绝艺,曾名闻遐迩,被交口传颂,令当年的学子们羡慕不已,钦敬不已,且久久难忘。

生物教师姬延华,陕北人,家乡是一个被延河水环绕的村落。这里的许多人都饲养鱼鹰,与鹰为友,而他的家父则是远近闻名的驯鹰能手,乃至当了多年教师的这位陕北汉子依然忘不了鹰,经常讲的一句话便是:“动物是朋友,切记要善待”。那时,我们一中的校园内就有一棵百年古树,参天蔽日,枝叶繁茂,由姬老师一手养大的一只雄性山鹰便筑巢于树。那鹰若展开双翅足有近两米之长,两只眼睛闪闪发光,黄黄的嘴巴,黑黑的羽毛,再配上颈部那一圈闪亮的银色,十分秀朗俊美,威武逼人。姬老师与它多年来相处甚笃,他们之间可用语言互通交流(奇也不奇?)他只要发出一个信号,山鹰便会从高高的树上或是半空中倏然飞下,直落他的左臂。此时,姬老师便会用右手轻轻地抚摸它美丽的羽毛,然后再一粒一粒地给它喂食,嘴里还不停地念念有词,向它讲述着什么。那硕大的山鹰很快便十分乖巧地伫立在姬老师的肩头,伸直了颈项,环顾着四周,像武士一般护卫着它的主人,警惕地不许人们近前,彰显着它威武猛悍的本性。

有一次,我们正在生物实验室上课,姬老师正娓娓动听地给我们讲述着“白兔的生活习性”,却突然从敞开的窗户飞入了两只绿色的鹦鹉,径直向姬老师飞去,落在了他的左臂上。它们突然而至,面对我们众多的同学,竟全然无惧,而且还叽叽喳喳欣喜地唱个不停。再看我们的姬老师,满脸漾着可人的笑意,依然是习惯地从口袋中取出一把鸟食一颗一颗赏喂它们。他们之间的那种爱抚与交流,俨然像是一种彼此之间疼爱有加的家人般的感觉。那种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友善的交往与至深的情谊,直泻而来。也同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一往情深的一位普通的生物教师钟爱动物、与其为友的形象。

数学教师陈光敏,一位奇人,背对黑板准确无误地盲写板书是他的一绝。他上课从不携带圆规与三角板,面对着同学们一边讲课,一边板书。比如他说“两个圆切于某一点。”这时,他便会以右手背对着黑板,用粉笔准确地在黑板上画出了两个直径相同的圆,不偏不倚地切于某点之上。这是何等的神奇!不用圆规,像魔术师一般,便准确地画出了两个直径相同的标准的圆,两圆还切于一个点上,尤其是,还是背对着黑板盲书而成。没有异常刻苦的训练,没有异常扎实的功底,焉能如此驾轻就熟?

不要以为陈老师只是热衷于数学的研究,其实,他还是一个忠实的晋剧票友,他唱的“四郎探母”中须生的大段唱腔,有板有眼,煞是好听,很有味道呢。

化学教师王继增,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立独行,一以贯之。他在学校墙外河沟边自己开垦种植了二亩实验水地。自此之后,每年我们化学课的考试总离不开这二亩水地不断变化的酸与碱的平衡问题。曾难倒了许多同学。他说,之所以如此,就是要让同学们走出教室,面向实际,努力掌握课本之外的本领。可惜年一场大水突然光临,淹没了他那津津乐道的二亩水地,王老师痛心疾首,而同学们却如释重负,还戏谑地拍手称快。

音乐教师王悌之,是我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有名的音乐人。曾追随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王云阶、欧阳予倩等人,在文化战线上宣传党的进步思想。他既能弹一手漂亮的钢琴,更擅长二胡的演奏。他拉的二胡独奏曲《良宵》《二泉映月》,直让人凝神静气,感怀不已,且联想翩翩。

美术教师卢宾,著名画家。青城人无不仰视的至今仍伫立于呼市青城公园的烈士纪念塔,便是当年由他亲手设计而成。人们在瞻仰烈士塔缅怀烈士们永垂不朽的丰功伟绩之时,也定然会对这一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人员心怀景仰之情。

体育教师苗时雨、孔博泉,早年均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上世纪三十年代便在我国华北地区声名鹊起,成为篮球、田径等领域里的体育名星。年,绥远省男子篮球代表队赴天津参加全国奥运预选赛,其领队便是苗时雨,教练则是孔博泉。年春末时节,苗时雨曾以北京师范大学代表队主力队员的身份赴大连市与日本访华男子篮球代表队比赛,结果连胜三场,长了国人的志气。二位老师都在不同的时期于呼市一中任教。后来又先后担任了内蒙古体育学院院长与呼和浩特市体育场场长,为内蒙古自治区培养了大量的体育人才。可谓毕生为体育,一生体育人。

体育教师蒋湖,擅长田径,尤其是跨栏科目。在他的门下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跨栏选手。而他本人,更是内蒙古自治区男子米栏纪录不断的创新者与长年的保持者。

语文教师马映光,资深作家,与我区著名文化人杨令德、章叶频、韩燕如等是当时《绥远抗战日报》《边防文垒》《塞风》等报刊的主要撰稿人,创作了大量的宣传抗日、宣传进步思想的文艺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更是不辞辛劳,应邀为我区许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文学社团与出版部门作专题演讲,详实地讲述了内蒙古西部地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党的领导下,在与北方左联的影响下蓬勃发展的文学活动,从而充实、完善并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十分重要的章节。

语文教师宋肖平,三十出头的年纪,广闻博记,出口成章,还十分随和,尤其善于讲述各种动听的故事。初时,我们便听说他在全国许多报刊发表了文学作品,譬如那时广为人知的短篇小说《海滨的孩子》等。而尤其令我们刮目相看的是他年在《人民文学》八月号发表的短篇小说《三月雪》,更是倾倒了全国的读者。我国著名作家侯金镜评论说,《三月雪》是当年“最引人注意的一部作品”,是以“生动的情节,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感人的叙事诗般的小说。”

一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便已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长年来一边教课,一边写作,不曾显山露水,还习以为常,乃至创作出了如此影响的杰作,难能可贵。

语文教师曾凡礼,湖北人,在呼市一中教书育人几十载,直至退休。唐诗宋词他背诵如流,讲起我国古典文学中四大名著来,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而且他长年以来,以身示范,坚持与同学们同一个题目共同作文。年,他创作的一篇描写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人民公园的游记散文,发表于当时炙手可热的《旅行家》杂志。文章介绍了呼和浩特经济、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其详实的内容,巧妙的构思,华丽的文采,博得了读者的好评,斩获了当年全国散文创作的奖项。

语文教师于志乾,上世纪五十年代离开了学校,成为一名说书艺人。他在玉泉区小召附近租用了一处临街的二层小楼,摆上了长条坐椅,并在楼门前挂了一块粉牌,上写“说岳全传、说书艺人于志乾”,只见他身穿一袭深色长袍,手执折扇一把,在讲桌前轻脚慢步,煞有节奏,充分地运用了他多年来讲学的功底,偌大的厅堂不用麦克风,抑扬顿挫,紧慢有致,把一部岳飞精忠报国的传奇故事演绎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而且说到像“岳母刺字”“十二道金牌”“挥泪告别朱仙镇”等紧要处时,便会双目微闭,半晌无语。堂内也便一片静默,鸦雀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后来,书客们一传十,十传百,把这位说书艺人传得神乎其神。当时的呼和浩特广播站还专门派记者采访了他,乃至有一段时间他的书场门票竟然一票难求。

呼和浩特第一中学是我们自治区仅有的几所“百年老校”之一。曾在学校先后任教的教师可谓千人也多,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可以说他们当中许多人都身怀绝艺,还神奇地在同一时段,荟萃于同一学校,而形成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喜人现象。本文所列述的几位先生多已故去,实令人景仰,更令人怀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