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介绍 >> 正文 >> 正文

流浪老人从此姓游,龙游的游

来源:二胡 时间:2022/8/25

病床上的老人眯着眼睛,举着刚拿到手的崭新二代身份证,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舍不得放下。叶莉芬笑了,上前握住老人的手,轻拍了几下说:“爷爷,现在你就是我们龙游人了。”

叶莉芬是龙游县民政局救助管理站的负责人,老人是他们救助的流浪人员之一,真实名字已无从考证。如今,老人身份证上的名字叫“游龙民”,他和其他8名流浪人员一起落户在龙游福利院,统一姓“游”,龙游的游。由于身体原因,他们最医院接受治疗。

近日,叶莉芬和龙游县公安局行政审批服务科副医院,将9张新出炉的身份证一一交到他们手中,龙游自此成为他们温暖的家。

五六年前,救助站工作人员就发现了生活在龙游东阁桥底下的游龙民老人,他住在自己搭建的一个简易棚里,记不得自己的名字,讲不清为何流浪,也不愿意接受救助。

年年底,救助站工作人员再次去看老人,发现他的眼神愈发不好了,住在河边非常危险,劝了好几次,医院治疗。

接受治疗后,老人的精神状况好起来,还能记起一些事了。他说自己曾在工地干活,有次磕碰了脑袋,落下后遗症,眼睛就不太看得清了,看病花了很多钱,“后来,钱包被人偷了,身份证也没了,哪里都住不了……”流浪到龙游后,他就在桥底下生活。

附近居民见老人无依无靠,给他送去被子、衣服、吃食。还有人送了他一把二胡和一个收音机,这也成为他最宝贝的东西。

救助站工作人员医院后,随即帮他上网寻亲、比对身份,可惜,一直都没能找到他的家人。老人也就一直无法落户。

直到年,民政部联合中央政法委等10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其中明确:各地要集中开展一次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行动。

同年,浙江省出台《浙江省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专门布置这项工作。

两年来,这项工作在全省稳步推进,通过采集人像、检验比对DNA等方式,在全国失踪、打拐、重复户口等系统逐一开展身份信息核实;对长期滞留在救助机构仍无法查明身份的受助人员,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经政府批准安置落户后,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等规定予以解决落户问题。

据统计,年以来,我省已为名长期滞留救助管理机构流浪乞讨无户口人员登记常住户口。

今年3月,龙游县民政局救助站根据工作安排,梳理出包括游龙民老人在内的17名长期滞留龙游的流浪乞讨人员,其中时间最久的一人已在龙游生活7年。这17人,通过全国救助系统寻亲平台发布滞留人员信息、新闻媒体刊登寻亲信息等多种方式,仍无法查明他们的户口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等信息。

依据相关政策,叶莉芬带着17份落户申请,找到了邱珊。

要解决“黑户”问题,需要去本人出生地核实情况后,在出生地落户。“可这些人,大部分都和游龙民老人一样,不记得自己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我们和他们沟通了很久,大多是‘无用功’。”邱珊说,好在通过技术手段,他们找到了其中8名流浪人员的身份信息,其中2人的身份已经核实,护送返乡工作正在协调中。

剩下包含游龙民老人在内的9名人员,将户口落在了龙游县福利院的集体户口上。有了户口,意味着他们能够享受当地医保、低保等惠民政策。龙游县民政局随即将他们安置到了医疗条件医院接受救治。

“你们帮我找找那把二胡吧!”拿着身份证,游龙民老人突然想起这件“重要事”。“爷爷,那把可能找不到了,我们再给你买一把好不好?”叶莉芬像哄着孩子。

临走,邱珊又问了一遍:“爷爷,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你再想想!我们帮你找家人……”老人的回答出人意料,“我老家在安徽,我叫赵政东,年生……”这是他第一次想起自己的身份。

“我回去马上查!”邱珊开心极了,叶莉芬也笑得合不拢嘴。对她们而言,落户并不是终点,帮他们找到家人、送他们回家,才是最圆满的结局。

来源:浙江法制报(记者陈佳妮通讯员邱国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