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夏天,时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杨荫浏专程前往无锡去拜访一位五十六岁的老人。
为了保存住来自民间的音乐,他希望可以将老人的曲子录制下来进行保存。
这个老人艺名为阿炳,那时的他已经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了。
但是他还坚持拿起他的二胡和琵琶,艰难的弹起了那些浓缩了自己一生悲苦的曲子。
痛苦是艺术家最好的催化剂,也是每个艺术家最难过的鬼门关。
贝多芬在抗争中写出振奋的《命运交响曲》,而阿炳却直白的诉说自己的苦难。
年9月,在无锡雷尊殿旁的一处草屋内,阿炳降生了,他原名为华彦钧。
父亲华清和是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本应遵守清律戒规,却爱上了一位刚刚丧夫的女人——秦氏。
两人的秘密婚姻最终被秦氏的族人发现,一个不守戒律的道士,一个不守“妇道”的寡妇,阿炳就是在这双重谩骂中降生。
在阿炳出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母亲秦氏就在族人的讥讽和谩骂声中郁郁而终,父亲将阿炳交由别人抚养,自己回到了雷尊殿中。
在阿炳八岁那年,他被招入道观,成为大师傅华清和的徒弟。而阿炳甚至不知道,眼前这位收留自己的好心人,竟是自己的父亲。
因为道观要求弟子需精通乐理,华清和也是当地有名的乐师,于是,华清和对阿炳的要求极为严格。
吹笛子要迎风吹,并在笛子的尾部挂上秤砣以增强腕力。
阿炳练习的二胡也比普通的琴弦更加粗壮,把他的手指磨出了厚厚的茧。
阿炳也在小小年纪展现出了极高的音乐天赋,他不仅精通多种乐器,并且还有一个好嗓子,被当时的人们誉为“小天师”。
年,华清和在临死前对阿炳说明了真相,这对阿炳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父亲逝世后,他接管了雷尊殿,但却因为经营不善,导致雷尊殿的香火钱越来越少。
而阿炳也开始放纵自己,抽大烟和嫖妓导致他穷困潦倒,而因为生活的不检点的他染上了梅毒导致了失明。
那时他三十四岁,穷困潦倒,被迫卖艺为生。
他背上琵琶和二胡,在无锡的街头,说唱着国家大事和民间故事。
那时的他,每天下午出现在崇安寺三万昌茶馆门口自弹自唱,因为曲调宛转悠扬,引得听他的人越来也多。
在他四十岁那年,他遇到了刚刚成为寡妇的董彩娣,两人结婚后相依为命。
在那时的无锡街头和茶馆,人们总会看到一位戴着墨镜拉弦的男人,和一个卖力吆喝的女人。
偶然一日路过无锡惠山泉,在潺潺泉水中,阿炳想到了自己悲惨的前半生,于是在天下第二泉的边上拉奏起了名曲《二泉映月》。
此后的阿炳,摒弃了那个放纵的自我,开始变得正直和真诚。
他有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
当时时局的混乱也激发了阿炳更大的创作灵感。
一二八事变发生后,阿炳创作《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来歌颂抵御外敌的英雄。
抗日战争爆发后,避难上海的他创作《听松》,此曲气势磅礴,情感豪迈,表达了国人不愿做亡国奴的拳拳爱国之心。
虽然如此的高产,但是并没有改变阿炳穷困的生活。在年重返无锡之后,他还是以卖唱为生,艰难度日。
但那段时间的阿炳非常快活,白天在茶馆卖唱,夜里一个人在街上演奏二胡,曲子多以轻快诙谐的调调为主。
但在年,多年抽大烟的习惯让他肺病发作,甚至到了咳血的地步。
所以阿炳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开始以修琴为生,艰难度日。
年9月20日,阿炳拖着自己的病躯,再一次登上了舞台,拉起了无锡人民耳熟能详的曲子。
琵琶,二胡,阿炳用短短的时间,演奏完了他的一生。
演奏完的三天后,阿炳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