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不正经的非遗瞎弦,凉州贤孝

来源:二胡 时间:2023/4/3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说起非遗,哪个没有响当当的来头?哪个不是正儿八经的文化遗产?哪个没有四射的光芒?

瞎弦,凉州贤孝

今天我们来聊个不正经的非遗——“瞎弦”,大名叫凉州贤孝。说起贤孝,李密可是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言人,当初他以一纸《陈情表》上奏皇帝,孝感天地。在古凉州,可是有这么一群街头艺人在农闲时节走街串巷,宣唱贤孝,而且演唱者多为盲人!所以他们的说唱表演叫做“瞎弦”。

1.源头

凉州是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凉州这块文化交流圣地孕育了“凉州贤孝”。

凉州贤孝

汉唐之际,佛教在中国流传开来,逐渐形成了寺院僧侣向听众宣讲的文体——变文。古凉州民间艺人在佛教俗讲的影响下,也采用变文这种形式讲唱故事。“凉州贤孝”不但在形式上受变文的影响,而且反映的主题思想跟敦煌变文也有一定的渊源。现存“凉州贤孝”不再是佛教教义的宣扬,而将“贤”与“孝”上升为宣扬的主题,但仍然充满因果报应、地狱轮回等佛教思想。由此可见,敦煌变文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主题上都是“凉州贤孝”的源头。

2.内容

题材:凉州贤孝”主要包括“家书”和“国书”。“凉州贤孝”能够抓住家庭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善于制造矛盾的高潮,深刻揭示人物内心的善良和丑恶,将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婆媳矛盾的如《丁郎刻母》、《扒肝孝母》。《丁郎刻母》中媳妇王素珍不孝敬婆婆,挑唆丈夫丁郎毒打母亲,母亲不堪忍受最后撞死在柳树上。

凉州贤孝

思想:“凉州贤孝”主要反映“贤”与“孝”两个主题,目的是劝人向善、孝敬老人,这也是“凉州贤孝”得名的原因。

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凉州贤孝”除了继承表现“贤”与“孝”主题的传统曲目外,还创作了一批反映民俗风情、社会风貌的新作,诸如《男光棍》、《女寡妇种田》等就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新作品,体现着凉州人对家庭生活的深刻体验。

表演形式:

“凉州贤孝”的演唱者几乎都是盲人,靠唱“贤孝”谋生,说唱时用来伴奏的乐器是三弦和二胡,或单用、或合奏,有时也用碟子和钵盂敲打节奏。给盲人带路的人古代称“相”,携带三弦、二胡和布袋等随身物品,负责收取听众施舍的金钱或食物,在演出时也跟着敲打节拍或“伴唱”。

凉州贤孝

凉州贤孝”的载体是凉州方言,偶尔也夹杂一些古语词,如“祖坟茔”、“起名讳”、“何地”等,体现着古今语言的继承关系。

“凉州贤孝”一般在农闲时节演唱,主要集中在冬季,特别是春节期间。“凉州贤孝”没有固定的演出地点。盲艺人以演唱“贤孝”谋生,瞅准农闲的空儿走街串巷巡回演出,一般在茶楼酒肆、街头巷尾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演出,以求得围观群众的施舍。

3.作用

凉州历史悠久,“贤孝”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深刻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凉州贤孝犹如一面凉州文化的“三棱镜”,折射出凉州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显示着传统“孝”文化的传承流脉,具有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凉州贤孝对宣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孝文化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将孝文化寓教于乐,以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扬,贤孝不再阳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真正将孝文化深入人心,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衡量道德与孝道的标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