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优势 >> 正文 >> 正文

端牢文化饭,乡村透出振兴范儿

来源:二胡 时间:2023/1/20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02/5668928.html

编者按: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将主要从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美术产业、手工艺等领域赋能乡村振兴,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增强乡村审美韵味,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过程中,山东省多地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在音乐、美术、手工艺等方面,都有抢眼表现。

谈到农民,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往往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其实,当下的农民,不仅智能手机、电脑等高科技电子产品玩得溜溜的,在乐器制作、书法绘画、工艺品制作等方面,同样也是行家里手。

乡野地不僻,响起丝竹声

一个村可以把一个产业做到多大?地处鲁南的郯城县庙山镇乐泉村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全村户,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人从事二胡生产制作和销售行业,全国销售的二胡有一半出自这个村。

今年73岁的高振保,是乐泉村二胡制作的标杆人物,也是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胡制作技艺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从十五六岁开始,高振保就帮父亲打下手做二胡,算下来,他跟二胡打交道将近一个甲子了。如今,他不仅把3个儿子培养成了制作二胡的能手,还带领全村人把二胡制作产业不断做大。

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胡制作技艺传承人高振保。

据高振保介绍,乐泉村生产二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他父亲创办了当地第一家二胡作坊。随后,当地又成立了集体所有的乐器厂,陆续有80多名村民成为乐器厂职工,学习二胡制作工艺。到了20世纪90年代,全国的二胡市场需求逐步扩大,当地乐器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于制作的二胡质量上乘,全国各地的乐器商纷纷慕名来到乐泉村采购乐器。目前,庙山镇已经建起了70多家乐器厂,二胡年产量超过20万把。

乐泉村二胡产量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

在乐泉村,年轻一代们正成长为二胡产业的主力军。90后小伙儿高景阳从小耳濡目染,对二胡行业一直有浓厚的兴趣。现在,他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直播平台宣传销售村里的二胡。

随着二胡产业的做大,乐泉村被誉为“江北乐器第一村”,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该村注册了“乐泉”“鲁杰”等商标50余个,年产值达4亿元。

目前,郯城县正在高标准规划建设二胡文化产业园,培养一批二胡生产龙头企业,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真正让二胡成为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开路先锋。

地处昌乐县西南部的鄌郚镇,原本是个农业乡镇,如今也因为乐器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全国知名的电吉他之乡。

目前,鄌郚镇乐器生产制造及供应商配套企业达到多家,每年生产的各类乐器成品上百万把,乐器配件万套。电吉他、电贝司、木吉他、尤克里里等乐器产品80%以上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电吉他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近四成。

着意绘丹青,勾勒新画卷

起稿、勾线、上色……不多久,一朵朵生动的牡丹花跃然纸上。在巨野县永丰街道洪庙村的农民书画院里面,几十名画师正在宽大的画案上专心作画。

其实,这些画师都是半路出家的当地农民,农忙时下地干活,农闲时,就放下锄头,拿起画笔,妙手绘就丹青。

“来这画画时间比较自由,家里有事随时能顾得上,比去工厂打工要强。”洪庙村村民纪东丽说。四五年前,她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工笔画。现在,6平尺的牡丹,她一个月能画六七幅,一个月有多元收入。

巨野县工笔画起源20世纪80年代,该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农民绘画之乡”“中国工笔画之乡”。目前全县从事工笔画创作、销售、装裱等书画产业的人员达2万余人,年创作绘画作品余万幅,年产值近10亿元。

巨野县永丰街道洪庙村村民正在画牡丹工笔画。

“农民画师中大部分是女画师,她们不用外出打工,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和家庭,还可以有可观的收入,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普通画师的年收入有三四万元,高级别画师的年收入达到几十万元。”巨野书画院院长程军伟表示。

近年来,巨野县立足画乡品牌,充分发挥县书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将弘扬和传承优秀书画文化与乡村振兴结合。目前,在全国各大画廊、画店销售的工笔牡丹画,80%以上出自巨野。

无独有偶,在中国民间文化(书画)之乡——青州市,同样有大量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参与农民画的创作。

今年52岁的王化芹,是青州市邵庄镇兴旺村人,之前主要在家务农,农闲时到城里做点小生意。年她开始学习农民画,很快在当地农民画界崭露头角。年8月,她的作品《福》获得第三届山东省农民书画艺术作品展一等奖;年,其作品《舞动剪彩人生》入选当年“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创作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如今,她已经成立了自己的画院,带领周边农民一起从事农民画创作。

王化芹(中)已经成为青州当地知名的农民画画家。

目前,青州1名农民画家被评为“全国十优农民画画家”,12位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6位被山东画院聘为农民画创作员,60余位加入省级农民画组织。当地先后培训农民画作者1.8万人次,上下游产业年销售额3亿元,农民在“富口袋”的同时,也实现了“富脑袋”。

近年来,省内还有一些村庄,积极吸引专业画家驻村,向“画家村”转型,原来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开始散发出独特“艺术范儿”,有的还成为网红打卡地。

5年前,诸城市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蔡家沟还是一个偏僻的村庄,村里年轻人大量外出,多人的村庄只有多人在村里常住。转变发生在年。以张破(本名张同磊)为首的一批艺术家入驻蔡家沟村,并开始参与村庄规划、设计。他们以艺术的眼光,因地取材,从心而发,带动村民一起参与,既保持村庄原有特色,又进行艺术加工,将原本普普通通的蔡家沟改造成独具特色的“画家村”

年起,画家们自己创作之余,还鼓励村民们参与学习绘画,目前,村里有20多名老人坚持常年学习绘画。

专业画家驻村后,专门为蔡家沟村设计的笑脸墙。

如今的蔡家沟,已有10余名优秀艺术家常年驻村创作,他们多次举办画展、跨年艺术周、乡村艺术节等活动,吸引了很多农民艺术爱好者参与,打造出一幅集产业发展、社区服务、艺术创作、学术研讨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草芥也是宝,编织五彩梦

茅草、蒲草、柳条,都是在乡村比较常见的东西。就是这些不起眼的植物,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手中,变成了一件件高附加值的工艺品,甚至形成地方特色产业。

寿光北部临近渤海湾,土地盐碱化较重,当地碱荒地上生长着大量茅草。在寿光侯镇草碾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用茅草加工草编。一根根茅草、一根根麦秸,在村民的手中来回翻转,很快就变成了小篮子、小筐子等各式各样的工艺品。

草碾村有多口人,现在专门从事草编加工的约有人。通过加工草编,村里每人每年可增收元左右。在草碾村的带动下,周边20多个村庄开始发展草编,原本不起眼的小草编成为当地富民的大产业。

在离寿光不远的博兴县锦秋街道湾头村,村民利用临近麻大湖、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不仅把草编产业做得有声有色,还借助这项老手艺,带动了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

湾头村草柳编已有多年的历史,历经数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实现草编、柳编、藤编、蒲编等工艺的有机融合,柳编、草编分别入选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近10年,随着电商的发展,湾头村一批有文化、有知识、敢闯敢干的年轻人开始在网上销售草柳编工艺品,走出了一条农村电商创业之路,也给当地的草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博兴县湾头村的草柳编产品。

如今,湾头村拥有全省最大的蒲草交易市场,也是阿里巴巴认定的全国首批20个“淘宝村”之一。村民开设的网店有0多家,年销售额过百万的有50余家。电商业务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物流快递等产业发展。年,湾头村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山东省生态文化名村。

几根纤细的柳条,在杨进邦的手里,前后上下翻动,十来分钟功夫,像变魔术一般,变成了一个六七厘米高的亚腰葫芦。“临沭柳编大多选用本地栽培的杞柳,这种柳条柔韧性更强,再配以平编、竖编、立花编、拉花编等手法编制,更容易制作出形状各异的工艺品。”临沭柳编省级非遗传承人、老艺人杨进邦介绍说。

临沭县柳编产品。

地处山东南端的临沭县,柳编技艺在当地已经有1多年历史。随着时代变迁,当地柳编产品“含金量”不断增加,也为村民增收致富带来了新的路径。

杨进邦说,传统的柳编大多是农具或日用家什,如今,柳编用途越来越广,除了家具、收纳等家居用途,宠物筐、装饰画、摆件等柳编产品也越来越多。

临沭县的手艺人正在从事柳编。

临沭县是“中国杞柳之乡”“中国柳编之都”“国家级出口柳编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年临沭柳编入选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县9个镇街中7个镇街有柳编加工产业,涌现出了大量柳编企业。目前,全县柳编工艺品行业有企业余家,有外贸实绩的企业家。全县柳编出口额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李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