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优势 >> 正文 >> 正文

温州大爷淘宝买零件做胡琴免费送出几十把

来源:二胡 时间:2022/8/25
彭洋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9192457.html

“喂,您好,是郭师傅吗?”

“欸,你好你好!”电话那头一阵洪亮的嗓门,让记者有一瞬“如见其人”的错觉。73岁、患气管炎十多年,一开始对采访工作的担忧,在这道声音面前立刻消散无形。在初步了解情况后,一口还算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和许多二胡,构成了记者采访郭寿海老人的初印象。驱车二十余公里,在温州永嘉枫林镇下港村,一片芒草遍布的山林尽头,记者找到了他。

做二胡的民间高手

刚到下港村,下了车,溪水声就从低于路面五六米的山涧里传入耳朵,叮咚作响,确认是夏日里独一份儿的朝气。

郭寿海则站在一个巨大的斜坡上招手。老人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这是他人生的第73个夏天,依旧很热,汗珠就顺着他的脸颊滴挂下来。在迈过了斜坡,又下了几级石阶,转过几户人家之后,他的家终于显露在眼前——

一处极普通的老民居,只是门前有溪水路过,水声不断,算得上是独一份儿的夏日乐章。青苔已经爬上用作护栏的矮墙,给这座老屋增添了一丝凉意。落座不过片刻,郭寿海从屋里端出一盆早上刚摘的新鲜杨梅,一行人的话语就这么敞开了。

听众是屋外经年不息的小溪和院中的果树

“听说您老做二胡很在行,是有专门学过的吗?”

“没有没有,我都是瞎琢磨的。”郭寿海嘿嘿一笑,指着墙上挂的十余只二胡说,“这个马尾,这个蛇皮,还有这些小零件现在都是网上可以买到的,这样做一只的成本比买一只二胡低多啦。”在郭寿海看来,自己手里做出的二胡虽然比不得上好的,但品质已经与市场上售价数千元的二胡相当。

不过,他做这些二胡,可不是为了卖钱,而是纯粹的爱好。“打小就喜欢听二胡,自己想要又舍不得买。”但穷也有穷的办法,二十多年前,这第一把二胡就是郭寿海在外打工时,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制成的。

“之前还有人跟我要这把二胡,我说其他的都行,但是这把我得自己留着纪念的。”他从墙上取下其中挂着的一把二胡,肉眼看,倒是看不出和其他二胡有什么差别。

“琴筒上这层是鱼皮做的,那时候没有蟒皮,就用鱼皮替代了。”郭寿海说,那时他人在内蒙古做木工,在外闯荡的几年,曾跟许多民间艺人摸过不少二胡,身边又正好有几块用剩下的称手木料,觉得可以试试自己做一把。

“其他都不是大问题,硬木做琴杆,琴弦可以去买,弓杆我用箬叶杆做,弓毛是去人家那割的马尾……”但最为重要的琴皮一直没有着落,“因为二胡主要的音色音质就是看这张皮,做不好了就是废琴,但那时候上哪去弄蛇皮,实在没有办法。”

郭寿海心想,蛇有鳞片,鱼也有鳞片,是不是可以找个相近的替代下?于是买了一条四斤重的白鲢鱼,把皮剥下来晒干,经历切割、蒙皮、烫皮之后,安上了。

“没想到真能出声呢!而且声音还不错。”一次成功的郭寿海是又惊又喜,也自此对制作二胡一发不可收拾。一逮到空余时间,就做起二胡来,平时看到点什么也总想着能不能作为制作二胡的材料。“有一次在山上碰到一条乌梢蛇,大概虎口这么粗,我想着这不是绝好的琴皮吗,硬把它抓回来了(那时《野生动物保护法》还没出台)。”

一直到现在,郭寿海已经做了四五十把二胡,但他从没有接受过任何专门的指导,全靠自己一个人多看多摸索。从永嘉乱弹用的板胡,到京剧使用的京胡,他都能信手拈来。而他赠琴从不收钱的习惯,也吸引了众多上门求琴的来访者。

农工巧匠的音乐情

郭寿海做二胡的名声是怎么传出去的?他自己也不知道,但他清楚,这绝不是自己钻营关系换来的,也不是出卖二胡得来的。“不卖钱”是属于这位只读了六年书的农村老汉,对于音乐和浪漫的朴实回答。

在郭寿海的印象里,自己小时候最大的功课就是赚钱活着,这是他家里每个人的个人问题。“初中才上了两个星期吧,不读了去打工。”虽然一直对读书心向往之,但是家境贫困的郭寿海没有选择。在匆忙投入社会的大潮中,他种过田,弹过棉花,还曾四处做木工带徒弟。郭寿海的总结是:“做的活辛苦,又赚不到很多钱,生活还是那个样子。”

或好或坏,岁月的痕迹永远留在了郭寿海的身上。因为积年劳累留下的气管炎、机械操作失误被割去的两个手指……听二胡便成为他生活的调剂。

“二胡的声音,乍一听悲,但是它里面有一股韧性,我觉得是一种坚强、乐观的力量。”接触二胡以后,郭寿海觉得音乐从那时起开始变得有意思,生活的苦也不再是那么无穷无尽。

他特别喜欢听宋飞的演奏,觉得大师不仅仅是演奏艺术的精湛、高超,还有对音乐表达的意、情、趣的到位。郭寿海也会拉二胡,不过,他说自己拉的不好,水平“数十年如一日”,但还是喜欢拉。说着,他搬出一张长条板凳,取下一只二胡,开始在院子里拉起一段《小城故事》。

日头还有点烈,但不是什么大问题,郭寿海抹了一把汗,调了下音,和着溪水,悠长的二胡声就丝丝缕缕地、温柔地依附在他粗糙的指节周围。十年前,他结束了多年在外奔波的岁月,终于回到这座老屋。在被疾病纠缠的多数时间里,他不能干重活,有了气力就做二胡、拉二胡,这也是他后续岁月的一点寄托。

“三个孩子都老大了,没什么可操心的,老伴也觉得我在家有事做挺好,我现在才是跟二胡的‘二人世界’了。”郭寿海笑着说道。这些年,他制作的大多数二胡都赠与了当地附近一些二胡爱好者。他们的身份各异,有的是地方文工团成员,有的也是普通的农民,但都对二胡真心喜爱。

“在他们手里更能发挥作用,我有一把就够了嘛,有时候还要去他们家坐坐,切磋切磋琴艺呢。”这也是郭寿海最为期待的娱乐活动之一,现在,他手上又已经有几把二胡琴杆初具雏形,等到制作完成,他还要为它们再寻找几个新主人。

书画琴棋皆爱好

郭寿海的朋友曾给他题了一副对联,是为“书画琴棋皆爱好,‘农’工巧匠无不通”,用来形容老人,再贴切不过。因为凡事都喜欢自己动手鼓捣,郭寿海家里的桌椅条凳几乎都是他亲手制作,经年不坏。

“毛主席不是说过,不断向未知学习嘛,我就是在这方面比较喜欢瞎琢磨。”郭寿海表示。

除了二胡以外,郭寿海还特别喜欢练书法和下象棋,一手行书笔墨饱满。他说,自己最喜欢文征明的字,温润秀劲、持重老成。家里没有专门练字的宣纸,郭寿海就拿废弃的纸张报纸练着,抄写古诗。自觉写得还不错的就留着,一张一张累积被他用订书机装订好。

下棋也是郭寿海的一大消遣,多年前,他还自己手工刻了一副象棋盘,供外出打工棋逢对手时使用。“以前走南闯北,没有什么爱好,就是下下棋、练练二胡。”

而对比拉二胡,郭寿海觉得这些年自己的棋艺或许还有点长进,村里已经几无对手。自从家里装了一台电脑,老人还学会了在网上下象棋。虽然时间一长就有点“老眼昏花”,但学习本身的乐趣是郭寿海始终对电脑“无法释手”的最大原因。

“包括现在二胡的零件,一些靠手工难以达到的,都是我从网上买的。”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用起电脑来,虽说不如年轻人熟练,但也算“略知一二”了。老人在家养的蜂产的蜜,也学着放到网上进行售卖。“不过大多数还是送亲戚朋友啦。”

在郭寿海看来,学习了解一项未知的事物,未必一定要用金钱价值来衡量,一点勇敢的尝试往往就能够带来愉悦的感受,常常超过任何感官的体验。就像拉二胡一样,明明只有两根弦,但根据左手按两根琴弦的位置不同,根据右手拉弦力度的强弱不同,就能奏出一首动人曲目。“这不就是给单调的一个人,添上了性格、事迹,走出了一道人生风景吗?”

郭寿海六十大寿的时候,大儿子的媳妇买了一把二胡送给老人,他把这“第一支”二胡和其他自制的二胡一起挂到墙上,时不时比较。拉二胡的大多数时间里,没有掌声与喝彩,郭寿海的听众是屋外经年不断的小溪,和一棵未挂果的枇杷树,已经蹿得有三层楼高了。

来源/中国永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