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资源 >> 正文 >> 正文

沪剧人生这个上海小开不一般,会拉琴

来源:二胡 时间:2023/6/16
    

许龙龙,原名许龙生。丁婉娥在大世界办儿童申曲班时,许龙生以客师身份参加,大家都叫他“龙龙”,后来索性就叫许龙龙了;“开口傢生”指既能拉琴又能唱戏的艺人,主要指乐师。

过去“对子戏”“同场戏”中的许多“话外音”,常由操琴师来充当,一阵喊,一声叫或一句插白,许龙龙就是这样的多面手。一般小戏班,往往“独脚胡琴”,因为“支锥班”才不过三五人,一旦一生一把琴,就是戏班的全部。若有幕后旁白的,就由操琴师来应付,这样也成就琴师过人的戏曲积累。所以,拉琴的如果不会戏,就没人用你了。许龙龙,便是其中一个佼佼者。

许龙龙便装照

刚开始我对他很陌生,以为他是一个老相夫”(沪剧界形容资历深厚的老艺人),他常常“肚皮里做文章”,很难与人交流、沟通,不便打交道。直到年之际,我才开始与他第一次面对面。那是金城大酒家的一次茶会上,他貌不惊人,身材矮小、瘦弱,若站在人群里,觉得没有人能够认识他。有人告诉我,他脾气大、性格又怪,说话还十分“冲”。但是,他戏熟,一把二胡就是他吃饭傢生,人称“开口傢生”就是戏称他的戏多、戏熟。他还有点傲,不轻易与人交谈,他拉琴更有个性。演员如果唱得走音跑调,他就索性放下胡琴,去上厕所了。

那年,桂林公园里有几位老先生在那里喝茶聚会,我很想去,许龙龙知道后主动约我一起去,我非常兴奋。星期六,我一早就赶到桂林公园,谁知许老师到得比我还早。他带我到了“飞香厅”,帮我叫茶、付费。在这里他介绍我认识了顾金海、沈侠民、殷小发等。其中有一次,殷小发“显宝”,他从皮夹里抽出两张沈筱英的照片,给我看。我看了问他借回去翻拍,他不肯。我只得求救于许龙龙,老将出马一句话,此事立刻搞定。

许龙龙,年出生于上海西区的法华镇(今法华镇路一带),父亲是一个生意人,开过羊肉铺等,也做禽蛋之类副食品买卖,就连当时徐家汇天主教堂的伙食,也全部由他父亲供应。许龙龙算是一位“小开”,且“两房合一子”,但是他并未接过其父亲的衣钵,而是素爱民乐,拉拉胡琴,是他最开心的乐事。久而久之,胡琴伴随他走完人生的最后时光。而他的琴艺却是全靠自学成才的。他在大冷天,就是大雪纷飞,他照样坐在高墙间的走道里练琵琶、拉胡琴,他说要在这样的情况下练到手指活络,这个就是琴师的基本功。许龙龙对于胡琴、琵琶都有一功,他的“背弹琵琶”,更是堪称一绝。什么工尺谱、简谱、五线谱,他全都熟悉。一些原本口口相传的戏曲过门,他都能应付自如。

12岁那年,有一次法华的乡绅邀请堂会演出数日,唱的是本滩,他也前去观看。有一天拉琴师傅来不了,他竟然自告奋勇帮忙拉琴,居然顶替了下来,丝毫不见破绽。带班的师傅夸奖他,想不到一个小戏迷,倒也不怯场,对他连连说“你有空再来玩。”早年有个琴师叫周兴斋,是个左手拉琴的名家,许龙龙拿他的左手胡琴演奏,也能正常发挥。除了拉琴以外,许龙龙对台上的剧目也是滚瓜烂熟,甚至自己还学会了好几出对子戏,为日后成为“开口傢生”埋下伏笔。

许龙龙正式拜师是年,他瞒了家庭擅自拜申曲名伶陆秀宝为师学艺。由于家庭反对子女从艺,为此还打起了官司,还是他的强烈要求才最终撒诉。随后跟着老师学艺,四处闯荡,游走码头锻炼。期间,在一处小茶馆中他曾与瞎子阿炳相遇,并向这位前辈讨教技艺。

过去老艺人文盲比较多,他却高中毕业,还写得一手好字。无论什么笔,到他手中,写来总是铁画银钩。有一次聚会,我特意带了笔墨请他写字,他欣然写了“龙吟千尺浪,虎啸万山峰”,在场的杨美梅、沈侠民、俞麟童等无不称好。我要看望老艺人,他帮我联系,大热天带我去松江方塔看望当时已经九十多岁高龄的丁菊亭老先生。还曾带我去唐家湾寻觅他的先生陆秀宝曾经居住过的弄堂。许老师记忆力强,接触的人多,帮我一起回忆过去的艺人及其师承关系。相识以后,他对我帮助不少。

许先生的琴艺好,对曲调熟悉,他说“只有别人不会唱的,没有我不会拉的。”虽然口气大了点,但是他确实有本事。他经常帮我拉琴,教我唱阳档、夜夜游等。他拉的琴与众不同,沪剧味道特别浓,老的过门丝丝入扣,我还特意录了音,我唱得不好,而他的琴韵味很美。原红旗沪剧团团长姚士良说,许龙龙要离开剧团,我们要想办法把他留下来,他的伴奏效果,一个顶四。《罗汉钱》用小曲为主的理念,就是许老师首创的。

当年,许老师住在七宝,当时的七宝古镇还没开发,他陪我参观老镇,路上见熟人问起,他就说:“他是我的小弟兄”,过年还送给我七宝特产的方糕和咸肉。许龙龙的老爱人还做汤团给我吃,很好客。许龙龙老师把我介绍给顾金海老师,从此,我也成了桂林公园的常客。他经常对我说:“寻师不及访友。”话里蕴涵着深厚的哲理,我永远记着。原勤艺沪剧团的琵琶名家吴垂仑就是他的高足。

年5月1日,他“走”了,走得很突然。医院看他,他精神很好,还准备出院。也许,那是一个“回光返照”。

如今,他安葬在昆山的石浦镇,水乡古镇留下了他们一辈跑码头艺人的足迹。许老师爱沪剧、爱音乐、爱观众,长眠于此,相信他会含笑九泉。

朗诵:高佩明

闵行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学上海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