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资源 >> 正文 >> 正文

民间奇人堪比贝多芬的瞎子阿炳,死后名

来源:二胡 时间:2023/6/14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www.yunweituan.com/jkdh/xwzhx/Index.html

年秋,一个瞎子民间艺人,用二胡拉响了一首曲子。27年后,这首曲子被录进激光唱片,由美国“旅行者1号”探测器送上了外太空。

从此《二泉映月》不仅被世人所知,还有可能被某个外星生命给听见。

这个瞎子艺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会被人比作贝多芬,要知道年前,他甚至连活下去都成问题。

瞎子阿炳,一生充满争议的人物,在那个乱世中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离奇身世

年,也就是清光绪十九年,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的道门内,一个男婴出生。

取名华彦钧,也就是之后的阿炳。

阿炳有着一个悲惨的童年,他从小不知父亲身份,旁边的同伴却总是嘲讽欺负他,唯独母亲,是他唯一的依靠。

结果4岁那年,母亲在她们族人的逼迫下,了结生命。

从此阿炳无依无靠,稀里糊涂就被送到了乡下。

一直等到8岁时,他才被一个男人带到雷尊殿,成为一个道士小跟班。

男人成为他的师傅,但却待他非常好。

阿炳感激于心,却并不清楚师傅的真实身份,只知道师傅是雷尊殿的主持,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当时的道教通晓民间音乐,而且往往在音律方面会得越多,就越被人尊重,在阿炳眼里,师傅就是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阿炳渴望学习师傅的一生技艺,结果师傅却对他说“先上私塾磨练心性”。

就这样,阿炳被送进私塾上了三年的学。

虽然只有仅仅三年,但已经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父亲见他已经学得差不多,就开始教阿炳乐器和曲。

师傅很快发现,阿炳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

他万分欣喜,如此看来自己是后继有人了。

于是便竭尽全力教他。

开始在学吹笛子时,师傅要求他必须迎着风口吹,而且在笛子尾部,还要挂铁圈和秤砣来增加腕力;在学二胡时,刻意换成粗壮的外弦,阿炳的手常常被勒出血,但也不能放弃。

渐渐地,他的音乐基本功已经练得十分扎实,各种乐器都信手拈来。

几年之后,阿炳逐渐在圈子里小有名气,并且开始正式参加道教音乐,进行吹奏表演。

年方17岁的阿炳,长得也算是眉清目秀,一亮嗓子更是迷倒众人。

因此还被称为“小天师”,在当地享誉盛名。

原本命运该一马平川,结果上天还是不允许这个天之骄子人生太顺。

21岁之前,阿炳度过了他最辉煌的几年。

可就在此时,师傅却突然重病。

弥留之际,他把阿炳叫到跟前,告诉了他一个秘密:师傅就是他的生父!

原来二十多年前,身为道士的父亲,喜欢上了大户人家的寡妇吴阿芬,一个道士一个寡妇,他们不顾世俗伦理,“火热地燃烧”了起来。

随后就生下了阿炳。

事情败露后,所有人戳吴阿芬的脊梁骨,各种辱骂之词不绝于耳,族人最终逼死了吴阿芬。

父亲为保全名声,便将阿炳送到了乡下。

街头艺人

一直等到8岁那年父亲做上道家的主持,才把儿子接回身边……

得知身世,阿炳痛哭,他还来不及叫一声,父亲就撒手人寰。

父亲去世后,阿炳接班成了雷尊殿的当家大道士。

有了名,自然利也随之而来。

阿炳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奢侈生活,身边的朋友围着他转。

其中不乏一些狐朋狗友,那段时间阿炳染上了很多恶习。

抽大烟,逛窑子,还因为私生活不检点,患上了梅毒导致双目失明。

没了双眼之后,阿炳生活一落千丈,所有人远离他,身上的积蓄一分都没有了。

他摸索着身旁的二胡,心痛不已,要活下去只有上街卖艺了。

走在街上,他根本放不下面子,紧握着二胡不敢弹唱。

可来来往往的行人,又有多少会为这个瞎子驻足停留?

再不唱恐怕明天就要饿死了,阿炳心一横,坐定便开腔唱起来。

他一唱瞬间吸引了不少行人,他的音乐功底本就很强,加上如今瞎眼,反倒心不杂乱,二胡拉的更是神乎其神。

一天天过去,很多人都认识了这个瞎子艺人,只要是阿炳出现的地方,总会引来围观。

他总能唱得比其他的艺人更好。

此时二胡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阿炳特意挑一些人多的地方,比如茶楼、烟馆……。

但没人给他鼓掌,他们只觉得他可怜,也有人觉得他可怕。

只有极少数人,听得懂他幽怨的琴声,到底在诉说些什么。

所有人都对这个神秘的瞎子阿炳感到好奇,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看其面目不善,墨镜下深不可测。

但这也并不能改变阿炳的人生,他还是没能通过卖艺改变什么。

往往一整天下来,阿炳都讨不到多少钱,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日子过得十分贫苦。

还好此时他的身边出现了一个女人,她叫董催娣。

她是一名农村寡妇,之前嫁到江阴北固乡,为丈夫生下一儿三女,后来丈夫去世,她把孩子全都送出去了,留下独自一人到处讨生计。

遇到瞎子阿炳时,别人都在指指点点,只有她静静聆听。

无论瞎子拉什么样的曲子,她都觉得很动听。

同族人看出催娣眼神里的情意,就撮合他们走到了一起。

此时的阿炳已经四十岁了,爱情已经变得有些陌生,但又极其渴望。

两个被命运捉弄得可怜人,为了久违的温暖,还是走到了一起。

那段时间,他们相依为伴。

催娣会领着阿炳去街头,催娣随身带着一个曲谱,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曲子,供客人们挑选,由阿炳来演奏。

虽然还是挣不到几个钱,但比之前好多了,加上催娣也去赚些零花钱,足够两个人生活。

只是他的二胡曲依旧不受欢迎。

时局动荡,无锡城内百姓,都在议论天下之事。

阿炳眼睛看不见,但是耳朵很灵,听闻了一些时事之后,他心中有所感慨,就拉动二胡,开始随意哼唱这些时事。

没想到这一哼唱,还真的让人耳目一新,身旁的人伫立停留。

既然大家喜欢,那就继续唱。

几天后,瞎子阿炳重新出现在街头,当他配合着二胡,唱起新闻大事时,果然掌声雷动,周遭议论纷纷。

没人记得以前的瞎子艺人,现在只有到处弹唱的播报人。

无论是高雅酒楼的座上宾,还是街边的乞丐,他们都在饶有兴致地听着瞎子唱。

这一刻,他们的身份地位竟然平等。

天下大事,无非寸土纷争,可在瞎子心里,有什么好争?不如自己快活。

想到这里反倒唱得更加自在。

从那以后,围观人认识了这个瞎子,并且给他取了个名号叫做“瞎子阿炳”。

名气渐大,他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阿炳弹曲子并不是千遍一律,他经常创作出一些不一样的新曲,每次让听众们耳目一新。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不畏强权,会把一些听来的不平事,编成歌曲弹唱。

那些歹人听得很不舒服,但是又不敢公开拿这个瞎子怎么办。因此,民间传闻这个瞎子阿炳是一个正义使者。

他不仅仅唱民间不平事,还唱天下不平事。

颠沛流离

年,日军在上海发动侵华战争,十九路军奋勇抵抗,军民同心,挫败了日本侵略者。

阿炳将国人的英勇事迹,编唱成《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的新闻,轰动一时。

“瞎子阿炳”的名号还登上了《无锡报》。

日军占领无锡城后,阿炳带着董催娣回到老家避难,不就之后就去往上海。

还进入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弹奏三弦,还在电影《七重天》里面表演了一个盲人的角色。

此时,他又创作了《听松》,以此来歌颂国人同胞的民族气节。

直至年,阿炳重新返回无锡城,并且来到之前的老地方,在茶馆门口听各种新闻故事,回到家里就编成曲子,然后下午在崇安寺茶馆门口演唱。

到了夜里,就在街上演奏他自己的作品,他演奏的最多的,是那首《寒春风曲》。

阿炳对于乐器的使用,以及乐理,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尤其是琵琶和二胡。

他可以把琵琶放在头顶上弹,还能用二胡模仿各种声音,不同年龄段的人物,还有各种动物的声音。

百姓从未见过这样的技艺,每次看完都是瞠目结舌。

除了国人百姓,阿炳还赢得日军的好感,当时全城实施宵禁,城门很早便会关上,可阿炳每天在外面演奏完,回家的时候都已经很晚了。

城门紧闭,他只好低声下气的求日本守军开门,一般这种时候,就要弹奏几曲来换开门的机会。

久而久之,他们都好像形成了一个默契。

每天到一个固定的时间,阿炳都会在城门外弹奏几首曲子,日军就会为阿炳留一条门缝。

他成了城中唯一一个被日军特殊对待的百姓,为了出入自由,日军主动给他办了一张良民证。

现实中,阿炳对日军卑躬屈膝,音乐停止,这也不过是他活下去的手段。

只有琵琶和二胡声再次响起,他似乎才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抬起高昂头颅,即使有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也丝毫不在乎。

因为当时编唱很多时事,阿炳得罪了很多权贵,他广受百姓欢迎的同时,也成为官员们心中的刺。

之后,他就被禁止在崇安寺门口演唱新闻,为了糊口,只能到处在街头拉奏一些二胡曲。

颠沛流离中,他百感交集,也正是在这期间,他创作出了《二泉映月》的雏形。

不唱新闻之后的阿炳,又逐渐被人遗忘。

他只能每天寄托于大烟,口袋里没钱,烟瘾上来的时候,百爪挠心的痛苦让他十分难受。

这段时间,本就孱弱的身体变得更是骨瘦如柴。

他意识到自己这样的残病之躯,说不定很快就会倒。

不久之后,他肺病已经越来越严重,经常咳出血来,只能卧床休息,更不可能上街去卖艺。

身上已经没有了钱,他就在家里修理胡琴。

吃不饱饭已经成为常态,能活下去已经不错了,实在饿的没力气了,他就躺在床上,等待生命的终结。

是音乐给了他最后的希望……

命运终结

某天,一个叫做黎松寿的年轻人,拉了一首《二泉映月》,被誉为民乐大师的储师竹刚好在身边。

听到这首二胡曲,感到难以置信,这么好听的曲子自己从未听过!

于是赶紧问黎松寿是谁教他的?黎松寿告诉储老师,是无锡的一个民间艺人拉奏的,人们都称他“瞎子阿炳”。

那段时间,储老师常念起“瞎子阿炳”,恰好被杨荫浏教授听见,他可是真切的听过瞎子阿炳演奏的。

在杨荫浏教授心里,世间能和阿炳相提并论的音乐大师,恐怕少之又少。

年暑期,杨荫浏教授受中央音乐学院委托,专程去无锡找到阿炳,并且为他录制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以及多首琵琶曲。

在录音设备前,阿炳再次拉响完整的《二泉映月》,半生颠沛的命运,此时像音符一样,游走在手中的二胡弦上,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悲戚时而汹涌。

被录制下来的几首曲子,都流传后世。

尤其是《二泉映月》,被称为千古绝唱。

就在录制完不久后,阿炳的名号逐渐响彻全国。

无锡牙医协会成立大会的演出中,大家都要求阿炳上台,给大家演奏一曲。阿炳忍着病痛,他在台上再次拉响了《二泉映月》。

看到阿炳上台,瞬间涌过来无数观众,他们有的挤在台边,有的站在凳子上,天然的灯光打在阿炳身上,他就像是一个伟大的独奏者。

演完,台下掌声雷鸣。

不过这却是阿炳最后一次演奏。

回到家里,阿炳深陷病痛折磨,恍惚间,他想要弹奏三弦,结果当他颤抖双手摸到三弦时才发现,弦已经被老鼠咬断。

那年深秋,57岁的阿炳因病去世。

他被葬在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墓碑上,他的名字“华彦钧”三个字,被雕刻在上面。

这时的阿炳,再也不是“瞎子阿炳”,而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大师……

中国贝多芬?

年十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将此曲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时候,《二泉映月》开始走向世界,成为音乐殿堂不可多得的佳作。

后来,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这首二胡乐时,激动落泪。

再次听到这首曲子的演奏,他又说道:“这样的音乐就应该跪下来听”,说罢,就真的跪了下来。

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且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

最后,它经过改编成为目前我们听到的更优版本,并且荣获“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世人把他比作中国版贝多芬,或者说“唯一比肩贝多芬”的音乐大师。

其实寓意就在于,他和贝多芬一样,都是用艺术在还原生活和命运的本质。

贝多芬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他受尽欺凌,二十多岁就耳聋,却创作了一首又一首伟大的音乐作品。

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他在向命运抗争,武器便是音乐。

阿炳也是如此。

可他们也有些不同。

瞎子阿炳是民间艺人,吹拉弹唱是他活下去的本事,虽然后世总给他冠以“天才”,可他真的是音乐天才吗?

就连《二泉映月》,也不过是阿炳随意用二胡拉出来的一首曲子而已。

在显眼位置,塑的那尊阿炳像,实际上更如同是在祭奠那个时代……

其实哪有什么天才,不过都是被命运戏弄的人。

所谓天才都有残缺的人生,他们不过是在用某个工具,来表达与顺从的人们不一样的反叛而已。

创作不易,点个赞支持下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