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资源 >> 正文 >> 正文

南阳三师别了28年,我永远忘不了母校和朝

来源:二胡 时间:2022/11/23
北京痤疮中医医院 http://m.39.net/pf/a_9160235.html

原题:永不凋落的记忆-我在唐师那三年

作者:王春霞

来源:《乡村大河南》自媒体(授权转发)

前言

大约从年开始,为了缓解农村小学师资严重不足的压力,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学生就读中等师范学校、学生毕业后到城乡小学任教的招生政策。这一政策执行至年。

中等师范学校三年制,有普师、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等。南阳地区共有5所,邓州、南阳、唐河、内乡和方城。

曾经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当时毕业的中师生大都十八九岁,毕业后被县教委用专车接回各县,分到了不同乡镇。

他们比学生大不了几岁,跟学生能打到一片,因为吹拉弹唱很有能力,自身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马上成了学校的骨干。演讲、排练文艺晚会、办板报、体育比赛样样行,可谓是多面手,就是现在说的全科老师。

中师毕业后都继续自学,获得大专文凭,本科文凭,也有考研究生的。有改行从政的或从事其他职业的。有参加工作几年就有能力当上了校长,也有进教体局当领导的。

谢新茂老师在《一代中师生的芳华》中说,他们犹如一把把蒲公英的种子,被撒在祖国或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上。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从毕业开始,就一直坚守在偏僻、荒凉的乡村中小学,成了中国当代教育最坚固的基石。把最好的青春和才华献给了教育事业,把自己变成一支蜡烛,照亮着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内心。他们甘愿成为垫在金字塔最底层的铺路石,与学校的队办民办老教师一起扎根乡村。

南阳第三师范校徽

河南省唐河中等师范学校历史悠久,后更名为南阳三师。我是南阳三师九零届7班的一名学生。回顾三年中师生活是多彩的,丰富的,令人难忘的,更是一言难尽的。层层的往事,在岁月中沉淀,留下的是无尽的长长的回忆。

开学好欣喜

校园里,绿树成荫,彩旗飘飘。新旧楼房错落有致,教学楼、双面宿舍楼高大气魄,餐厅、茶炉在一旁。教学楼上“品正为师,学深为范”几个红色大字特别引人瞩目。阔大的操场里,体育器材很齐全。

到学校后,我们进行各方面的复试,包括体检,笔试,面试。交了学费,还发了很全面的生活用品,大到被褥席子,被罩,小到碗勺,茶瓶,应有尽有。

同学们不久就相互认识了。来自唐河、方城、社旗、桐柏的多,还有来自新野的,邓州,油田的各一位女生。

学校统一发的饭票,男生每月31斤,女生29斤。刚开始女生饭票吃不完,还会换些生活用品。早晚饭食、蔬菜多样。蒸面条,荦汤面片儿,蒸米,我们常常合着打两份儿,拌在一起吃。小卖部的焦香烧饼一元一个,椭圆形的,层层叠叠,有甜咸两样。现在还忘不了那个味儿。

不久,班级开始竞选班干部。第一次见识这么公平公正地选拔场势,大家都很用心。认真地聆听,投票,确定,一切井井有序。

又过不久,学生科要求全校女生留短发,还在校园里贴了照片作发型范例。早操时,学生科派人员逐班逐人检查。无奈好多女生拍了长发照片后才忍痛剪了秀发。直到毕业时才仅仅留了小辫子。

班级座位经常调换,班主任说让我们可以学习与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可巧的是我与初中同学陈清荣在师范里同班,我俩同桌了好久。

我们班二十多位女生住在校园中间的三间瓦房宿舍里,第二期才挪到后边公寓楼里。一楼楼梯处辅导员的住室旁“男生止步”几个黑色大字很醒目。楼前水管旁边是一个大荷花池,池中养着鱼儿。池畔垂柳依依,下边是干净的石子路。课余,我们三五相约边欣赏“鱼戏莲叶间”的美景,边谈理想、谈心事。

学校大门外右边有家理发店,左边有家馄饨馆。

那时候电话极少,和家人朋友联系靠写信。我给父亲写信,父亲也给我回信。那年教师节,我给我初中的老师们都邮寄了贺卡,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我们的毕业照

恩师悉栽培

我们开设的课程有写作、音乐、美术、口语、小学数学、文史、政治、心理学、教育学等。就是没有英语。学期考试很正规,考场采取换班编排,成绩不及格需要补考。

“教育不是装满一个水桶,而是点亮一个火种。”新鲜的晨光照在我们心田上,土壤已经耕松,种子从此深植其中。如饥似渴的我们,在老师们的悉心栽培下,爱慕知识,汲取营养,天天追求上进!

班主任王贵廷老师脸庞古铜色,五十岁上下,像父亲一样慈爱。他教我们数学。王老师每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陪伴我们成长。

文选与写作老师赵兰松要求非常的严格,每节课都提问。锻炼得我们不再怵场,心跳加速、手发抖、声音发颤后来都不会出现了。他讲课很清楚,安排我们读书写作,还给我们补充好多文学知识。

难忘教我们教学的白玉莹老师。她个子高大,满头卷发。我们叫她“白妈妈”。她有一个特点,就是爱抽烟,一下课就坐在那儿悠闲地吐着烟圈儿,虽然说女老师。她对我们严格要求。她有一句非常朴实的话说:“你想想,将来你凭啥吃饭的?”要我们写的教案都要达到95分儿以上,哪个地方顶格写,哪地方空几格都有严格要求。写得不合格,全部打下来,必须重写。

地理老师是方毓昌,他鹰钩鼻,鼻子边有一个黑猴子。哪位同学没有专心听讲,他用粉笔头一下子就砸中了。大家都笑起来,他也狡黠地笑了。他教我们徒手画地图,中国地图、河南、南阳、社旗的地图都画过。

教我们口语课的是王兰老师。每次学了新内容,就让我们每个同学上台实践演示,一个都不落下。还记得第一次人人上台朗诵《微笑》的情景,“微笑是心灵无声地问好,是淡雅友爱的花苞……”我们涨红的脸上那僵硬的微笑一定很可笑。然而在一次次脸红心跳结巴的历练下,慢慢都成了落落大方的展示者。我们那一届走出几个优秀的播音员,被市县电视台选用。

音乐老师牛晓,留着齐耳碎发,不苟言笑,俨然一个艺术家的形象。他教我们识五线谱,学期考试就让大家一个一个上台视唱乐谱。那时候我们学得很快,《妈妈再爱我一次》电影看完,都会为主题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谱曲了。

心理老师韩中山,个子不高,口才极好。

体育老师王桂荣,是位女教师,个子高高的。印象最深的是她教我们24步舞蹈。她还告诉我们运动场上要有的泼辣的美。

教我们美术的是王忠玉老师,杨絮飞老师。在美术教室里,老师画的素描、水粉、中国画,栩栩如生,让人赞叹。老师教我们写美术字,设计书的封面。在画素描时,老师爱把脏橡皮在裤子大腿上蹭干净。

发黄的美术作业

周末快乐多

那时候是单休日。周末,同学相约——

去泗洲塔下,感受“离天一丈八”的雄伟奇观;

去文笔峰,领略人文景观的和谐美好;

去张星江烈士墓园,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祭奠英烈;

去唐河边儿竹林漫步,看渔人垂钓,听风吹竹林沙沙声,实物观察然后在生宣纸上画一幅风竹中国画。

皴、擦、染、白描,意到笔不到、点睛之笔,周末,我们跟着已退休的王老师一遍遍学中国画。王老师带我们几个观察菊花,还会握一只死麻雀让我们观察。他画的麻雀,小鸡栩栩如生。羊毫,狼毫毛笔,大中小好几枝,“一得阁”墨水儿用了好几瓶。

周末,我去师姐刘静宜等的宿舍串门,听她们聊天、说笑。我还跟着师姐学习织毛衣、围巾和手套。

周末,我们有时在教室里写一张书法练习,有时去广场打一会儿乒乓球,羽毛球,有时看几位年轻男老师们在校园草坪上激烈地踢足球。在宿舍门前广场上晒晒被褥,或者睡个好觉,或者与好友一起去步行街购物,好惬意啊!

男生宿舍楼里传出悠扬的笛子,二胡声,那是有兴趣的男生自己在练习。

同学们很羡慕我,我也感到很幸福的是周末可以去春兰姐家坐坐玩玩。能帮忙了帮个忙,更多的是没少给他们添麻烦。姐和姐夫都很热情,过节了,也叫我过去吃饭。

课外真丰富

我们清晨集体晨跑,都是学生会组织负责的。早饭后是口语练习时间,再开始正课。晚饭后30分钟练习毛笔字,然后是晚自习。下午放学有空就可以去阅览室读书,我喜欢去那儿静静地读书做笔记。我们也会坐在操场的青青草坪上谈心,在女生宿舍前的荷花池畔畅想未来。

学生科安排运动会,书法比赛,歌咏比赛,手抄报剪纸比赛;团委会王明亭老师安排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广播站,各样报告会……整天创意无限,活动精彩纷呈。

校运动会上,我们班的孟冰同学每次都获得长跑冠军。

我们的校刊是“芳草地”,从各班选出的优秀文章完全是用毛笔抄写下来的。班级墙报,黑板报更新展览,张冬梅和我常常参与。

除了正常上课还可以选修其他课程,我报的兴趣小组是美术,额外学了烙画,国画。特别是“迎国检”那一年,我们格外多学了很多技能。全校同学学习手绘地图,书法汇演,体育课喊口令、练习指挥等等。后来,每班抽三名同学早晚参加五项强化练习。我们去美术室画简笔画,有师哥师姐指导。去音乐班教室学儿童舞蹈,弹琴,我的小老师是音乐班的罗丽同学,她是方城人。

非常感恩那些年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非常充实,三年的学习收获满满。

同窗情谊长

有一节课上,突然“砰”的一声响,紧接着传来“哎呀”一声尖叫。我们不约而同地扭过头,原来是刘浩玉同学不小心绊了东西摔倒了,刚好碰着刚提的两瓶热茶,烧着她的腿部。几位同学赶紧搀着她向医疗室跑去。这时候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的心仍在揪着。中午我们去看她,她的小腿烧得起了泡,掉了一层皮。晚上正好是星期六,同学们三五成群地来了,有的还提着水果,把她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们班还有一个同学叫程敏,她因为脑炎去世了。当时我们都非常的悲痛。她经常微笑的面容,胖胖的脸,仿佛还出现在我们眼前,耳边仿佛还听到她不标准的普通话。那天,我们默默地为她整理东西。从此49人组成的班集体,只剩下48人了。

上学期间邀请同学来山陕会馆玩

半学期,就听同学说,班级有几位同学谈恋爱了。到毕业时,方城唐河一线牵,有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们宿舍的八位女生都安安静静的,一直相处友好。我们称寝室长田玲为“田室长”。

每次放假回学校,都有同学带了家乡土产,与同学们分享。爱是生活的乐曲,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参加工作后,同学们平时各忙各的,偶有见面。我们中间不乏优秀代表,当年的班干部能力强,参加工作后都成了领导,有被选聘进教体局的,有多人是中小学校长。当年的女班长李玉婕,她现在可是社旗有名的女校长。其他都是单位的骨干力量。我们组建的同学群平时冷冷清清,有事了再联系。

三年同学,一生的情谊!

88级89级90级大冯营老乡照

实习很难忘

在一二年级的春期,每当看到师姐师哥们在校园里一群人在试讲,我的心里就非常紧张。唉,我适合当一名老师吗?我自己也常常怀疑自己。

转眼到了第三年,轮到我们试讲了,我们那一组一共13名同学。我选的是《美丽的小兴安岭》,我精心准备,还画了小兴安岭的位置图。然后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回答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兴安岭的美丽呢?”最后用彩色粉笔设计了板书。结果出乎意料,我竟然得了第一名。自此,我的心中有了点自信。

毕业前我们被安排在大河屯中心小学实习,教我们政治的史光全老师带队。除了我们班的几位同学,还有音乐班美术班的和体育班的三位同学。我讲的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我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旨,谈感悟,效果也很好。我还被评为“实习优秀生”呢。

傍晚,我们一行人去学校不远的河沟边玩。波光粼粼的河水映着夕阳的倒影,云蒸霞蔚的画面,简直唯美极了。一阵晚风吹过,岸边的青纱帐沙沙作响,金黄的沙滩上,涌上来有不少贝壳。岸边有已经开着黄花的蒲公英和青青的蛤蟆皮,我们挖了一些。这美丽的色彩,围绕在和谐的夕阳下,我们满怀期待,迎接灿烂的明天!

实习结束离开时,孩子们都哭了,有同学还给我们写信了呢。实习学校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包,上面写着“实习留念”几个字。

毕业特不舍

往事依依。

学校不允许在校生参加自学考试,但是有一个同学很用心,毕业时她已经拿到专科文凭了。大家都很羡慕。参加工作后,我们马上自考专科、本科,不几年就得到大学文凭。

毕业那一年,班长陈旭东通过了特优生选拔,到省里继续学习深造。另外张冬蕾、李辉等几位同学考上南阳教育学院,又上了三年学。

我们毕业时,校园的前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塑像刚立起来,学校花坛里的花花草草还是我们亲手栽的。

广播室的老师普通话极为标准,耳边仿佛又听到了“八九级九零级,九一级各班班长到学生科开会”的通知。

那两年的热播剧是《渴望》。年6月30日,我们毕业那天,广播室一直循环播放着电视剧《渴望》的主题曲《人在旅途》:“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我不怕旅途孤单寂寞,只要你也想念我。”还有电视剧《渴望》的片尾曲《好人一生平安》:“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如今举杯祝愿,好人都一生平安。”深情动听的旋律让大家更加依依不舍。

社旗的大巴车先到我们学校操场,我们登上教体局接我们回家的车,挥泪告别母校,告别同学!

弹指一挥间,三年中师生活结束了。回首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就像一部小说:有波澜,也有浪花;有高潮,也有平静。

天空,因为有了云彩而美丽;人生,因为有了过往而丰盈。

这些事虽平凡,却是我一生最美的风景!

往事,就像落日映照的河滩,永存心间的是闪光的珠贝。母校的容颜,将成为我生命中永不凋落的记忆,至死不渝的眷恋!

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日子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会伴我一生一世,就是同窗情。

别了28年,我依然忘不了南阳三师,我成长的母校!

别了28年,老同学们都好吧,我曾经朝夕相伴的同窗!

附:

南阳三师校歌

吕九霖、古鹏词冯中俊曲

洋洋唐河之滨,巍巍古塔之旁。

人杰地灵聚英才,芳草菲菲百花放。

南阳三师园丁摇篮美名扬。

刻苦学习,教学相长,师生欢聚在一堂。

严谨勤奋,团结进取,鼓满风帆启远航。

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并肩前进搏风击浪。

洋洋唐河之滨,巍巍古塔之旁。

人杰地灵育英才,桃李争艳吐芬芳。

南阳三师园丁摇篮美名扬。

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师生携手奔前方。

严谨勤奋,团结进取,鼓满风帆启远航。

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并肩前进搏风击浪。

(特别感谢老乡、好友、同桌陈清荣提供完整的校歌歌词及不少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简介

王春霞,社旗县大冯营镇丁庄村万庄人,乡村女教师。平凡忙碌的日子里,喜欢记下感动,留住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