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前景 >> 正文 >> 正文

内地作曲家出不了顾嘉辉黄霑这几位就不输,

来源:二胡 时间:2025/1/19

令狐伯光

1月3日,香港配乐大师顾嘉辉去世,他和黄霑并称辉黄,可以说是香港配乐大师唯二的大师。之前伯光君也写了稿子分析了一下香港配乐家们,这时就有评论说内地没有黄霑这种世界级别的配乐大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了,内地当然有世界级别的配乐大师,而且论艺术成就还高些。

影视配乐人是和影视作品绑定的,两岸三地因为历史环境的原因,就跟两岸三地的影视剧一样,配乐人擅长的领域也是不一样的。这里就不说台湾作曲家,单独就香港和内地作曲家比较的话。

年代内地文艺巅峰时期没有什么商业市场,一直在民族艺术成上更高。香港70年代经济就发展到巅峰,文娱巅峰时期除了王家卫等少数文艺片,影视成就还是类型片和商业大片上面,配乐人也是一个道理。

内地出不了顾嘉辉,黄霑?内地作曲家一直被低估

内地配乐人当然也是分时代,但是78年之前那三十年的配乐人,音乐家不大好算进去。

那三十年历史运动较多,有“样板戏”的争议,但又有新中国建国时期“文艺三改”,全面对于中国民族音乐,传统戏曲,再到革命红歌和西方歌剧和音乐剧等全面改造,那三十年其实出了很多音乐大师,相反港台还没有这种民族音乐艺术大家。

比如对于新疆和中国西北民歌影响力巨大的的“西北歌王”王洛宾,真正的中国民族音乐大师

另外,周星驰《西游记》经常用在孙悟空出场的背后音乐《小刀会序曲》,作曲者是商易,创作时间是年,人家是为歌剧、舞蹈、声乐、器乐创作的。

这种民族历史+东方乐器+西方乐理大气磅礴的音乐,其实香港作曲家巅峰时期都不太创作得出这种作品,哪怕顾嘉辉,黄霑是少有的大歌剧的配乐人,但是论民族艺术这条还是比不上内地。

这个时期类似的内地音乐家很多,只是一直被低估,同时因为历史事件等原因,内地观众对于那个年代的文化艺术有种刻意避讳的感觉,导致很多音乐家跟文艺家一样,在民间不是太知名。

比如年内地作词家乔羽去世了,并没有引起多大水花,但人家创作的作品包括《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刘三姐》《难忘今宵》《大风车》《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小英雄哪吒》等等作品。

比如《我的祖国》填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这是当代中国最顶级的词作大家,你说和黄霑《沧海一声笑》比谁更好很难说。毕竟双方表达的意境不同,一个港式武侠豪情,一个家国民族情怀,对吧!

我国初期有很多文艺创作其实比隔壁港台强多了,当时真有文化自信,老一辈又真的懂艺术,表现出来的精气神和艺术气质完全不一样,真的确实被低估了。

当然,那三十年历史事件风起云涌确实很难评价。内地文艺真正释放的还是78年开放,然后电影上第五代大导演把民族艺术拍到了巅峰,电视剧上以央视《四大名著》将电视艺术拍到了巅峰。

内地作曲家谁能和顾嘉辉,黄霑比肩?这个人完全不输,甚至超越了

80年代开始,这个时期中国电影最辉煌的是第五代,电视剧最辉煌的是央视《四大名著》等作品,这当中和他们绑定的作曲家,也就是中国作曲家第一人必须是赵季平。

赵季平很强很强,强到什么地步呢,我认为达到顾嘉辉和黄霑绑一起的水平。因为他创作生涯很长,不同时代和不同创作者合作能交出不同风格的经典,关键是学院派的作品没有商业化,作品有很高的艺术追求。

同时作品除了影视配乐,还在交响乐,民族音乐,各种音乐艺术上有大师级的成就。

早期,他和内地第五代大导演深度绑定,陈凯歌的《黄土地》《大阅兵》《霸王别姬》《风月》《荆轲刺秦王》都是他配乐的,张艺谋的《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活着》等等都是他配乐的。

同期他配乐的还有《野狼谷》《黑山路》《现世活宝》等等。可以说,第五代大导演电影民族艺术成就有多高,赵季平的民族音乐艺术成就就有多高。

中期,赵季平为电视剧配乐的作品有《水浒传》,《好汉歌》也是他写的,其它电视剧有《大宅门》《康熙微服私访记》《乔家大院》《大明王朝》等等。

而且,当时他阴差阳错和香港电影人合作,他自己其实不喜欢那电影,觉得电影太闹腾了,随随便便就配些曲子,这电影就是《大话西游》,大家耳熟能详的《芦苇荡》《西天取经》等都出自他手。

同期还有马景涛那个武侠剧《倚天屠龙记》也是他配的乐,后来被港台用烂了。

后来央视和张纪中要拍金庸武侠剧,赵季平又上阵配乐,《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配乐出自他手。后期他还配了《大秦帝国之裂变》《一九四二》《白鹿原》等等。

赵季平除了在影视配乐的成就之外,人家还创作了二胡协奏曲《心香》,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交响乐,第二交响乐《和平颂》,风雅颂之交响等等作品。

近代以来,中国音乐体系严重受到西方音乐体系的冲击。赵季平是属于那种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通俗到民族文化艺术构建自己体系的世界级别作曲大家,成就真的顾嘉辉和黄霑绑一起才比得上(他们还是更商业些)。

这不是我吹他,是日本世界级别音乐作曲家武满彻说的——“赵季平这个中国人,你们要注意他。”,日本世界级的民族音乐艺术远远在中国之上,武满彻是最顶尖作曲家之一,和他比所谓的久石让都不行。

中国大陆有哪些优秀配乐人?除了赵季平,这几位也是大师

赵季平同时期的内地大师级别配乐人还很多,但限于内地商业影视产业没有香港发达,加上当时内地环境在分配和版权上有很多问题,导致这些配乐家艺术成就很高,但是作品数量就相对有限。

好比大家很好奇央视《四大名著》,这个《水浒传》是赵季平的,那么另外三部呢?

86版《西游记》的配乐人不少人知道是许镜清,许镜清不但在民族音乐艺术上有很强的能力,当时他的音乐意识就非常的先锋,我们熟知的《西游记》主题曲《云宫迅音》就用了电音。

86版《西游记》的配乐绝对是大师级别的,可惜的是许镜清和导演杨洁一样。那个年代不但没有艺术家的待遇,相反工作和生活越来越的落魄,甚至沦落到自己创作的歌曲收不到钱,最后办西游记音乐会还要网友捐款的窘境。

注意,许镜清不是给《西游记》配乐的昙花一现,他之前就创作板胡独奏曲《喜开丰收镰》,大型民乐合奏《乌苏里啊我的故乡》,扬琴协奏曲《井冈山》等,以及当时家喻户晓的民乐合奏《大寨红花遍地开》。

还有电影《丹心谱》《红象》《九月》《良宵血案》《OK!大肚罗汉》《就要嫁给你》等作。

许镜清是42年出生,86年也就44岁,这是一个创作者的巅峰年纪。结果在《西游记》到巅峰后因为种种原因戛然而止,不得不说真的太遗憾。

央视《三国演义》的配乐由三位作曲家合作完成,分别是谷建芬、李一丁、王宪,前两位是女性,最后一位是男性。这当中成就最高的是谷建芬,又是一位内地作曲大师,但她影视配乐作品其实并不多。

央视《红楼梦》的配乐人是王立平,这位在影视配乐上面的成就就高得多,因为他配的作品要多些,我认为完全是可以和顾嘉辉,还有黄霑pk。

王立平配乐的作品除了《红楼梦》,其它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还有电影《少林寺》《黑太阳》《她从台北来》《晚清风云》《香魂女》等。其它电视剧有《《聊斋》《徐悲鸿》《李大钊》《阅微惊魂》《花木兰》《火烧阿房宫》等。

其它还有一堆话剧、广播剧音乐,以及其它民族音乐等等成就。

除了赵季平绑定的第五代导演和央视《四大名著》,这时期剩下的内地影视剧就不太多了,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有谭盾,邹野和林海等人。

像谭盾也是世界级别的作曲家和配乐人,但配乐作品不多,最著名的就是年左右两岸三地大导演拍武侠片,他先和李安合作了《卧虎藏龙》(还拿了奥斯卡最佳配乐),后来和张艺谋合作的《英雄》,最后是冯小刚的《夜宴》。

谭盾更多的又是《离骚》《管弦乐序曲》《弦乐四重奏:风雅颂》《双阙》《琵琶协奏曲》等这种音乐艺术,这又是一位走民族音乐艺术路线的大家。

邹野的作品大家可以看看上图,经典作品的数量,还有产量不逊色胡伟立,或者说黎小田,卢冠廷这类香港作曲家,只是内地作曲家知名度一直不够。

大众知名度更高的还是林海吧,因为他配乐的作品更加商业化一些,大众知名度更高,而且也有《琵琶相》这种顶级民族音乐艺术撑逼格。

作品有《大明宫词》《冬至》《我的青春谁做主》《凤穿牡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白银帝国》《天龙八部》《鹿鼎记》《金玉良缘》等作品,这两年都还配了《陈情令》和《锦衣之下》等等。

我认为林海更类似香港的黄英华或者雷颂德吧,明显是年轻一代,经典作品数量和产量都够多,但也足够的商业化。

对了,内地作曲家里面还有纪录片配乐人没有算上去,比如《大明宫》《新丝绸之路》的程池(他也配了不少影视剧),再到《楚国八百年》等的张恒等等,这类是港台没有的作曲家,数量还不少。

同样是配乐大师,把内地和香港一对比,差别就出来了

因为两岸三地历史环境的关系,内地和港台的配乐人赛道风格并不一样,内地这边还是依托于学院派,更多的走民族音乐艺术路线。很多作曲家私下还创作了很多民族乐、歌剧、交响乐等等音乐艺术。

香港主要是商业配乐人居多,顾嘉辉和黄霑已经是少数有大格局的作曲家,也有涉猎民族和交响乐等,但仍然没办法和内地作曲家比较的。但因为作品商业化,像香港影视一样更受大众的喜欢,知名度也更高。

最后,其实不管是顾嘉辉黄霑也好,还是赵季平,谭盾和央视《四大名著》也罢。早期两岸三地因为历史环境不同,配乐人跟影视作品一样也不同,总之虽然逊色日本但还是非常繁荣,也出现很多世界级的作曲家大师。

我们更应该担心的还是现在的中国作曲家,当然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