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乐器,爱好和初学者众多,对于大多数非专业朋友,往往缺少更多的练琴时间。如何用较少的时间达到入门水准,并较快的成长为一般音乐团体的普通乐手。这里的“较快”,是我想汇报交流的主要问题。
我自学二胡起步于年(50来岁),近日在百家号发布了《一枝花》《苏南小曲》《小花鼓》以及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有些感悟和大家交流一下。
目前在二胡的教与学当中,虽然不再是口传心授,虽然已经有不少的系统教材,但基本上是以奏讲奏,是完全以乐理为根据,以演奏家多年浸润探索出来的大家公认的动作要领为正确动作教与学。这并没有错。而我认为这过程欠缺了基本振动知识的介入,也就是欠缺了结合物理本质的教与学。因为乐器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是严格遵守振动规律的,包括二胡的琴弦琴皮琴筒乃至琴杆的振动,这个振动规律其实可夸张地称为二胡的灵魂。
很多人会认为物理学不仅太难,甚至会认为艺术和物理学根本是不搭边的两大学科,是不能扯到一起的。其实在庞大的学琴队伍中,具有初、高中以上学历的比比皆是,我们仅仅需要物理学中的某个环节的知识,即可帮我们理解很多技巧的本质,。比如初中物理就学了杠杆平衡原理(这个对运弓的直、匀很有帮助,下次专门具体讨论),中学物理也讲到了琴弦振动规律。
下面以琴弦振动规律为依据,讨论一下音准、揉弦的问题。
在练琴过程中,老师或朋友教给琴友如何准确的下指压弦,教材上也有指法图。琴友是否曾经进一步思考过?为啥指位图上压弦的位置是这样的呢?本质依据是什么?一些朋友会回答:演奏家著作上画出来的呀。当然有不少朋友不去思考诸类问题的。
其实只要想想中学学过的弦振频率公式,对于指位音准、以及揉弦的本质就会豁然开朗,心中明朗有数,学琴中接受要领更快、更主动。弦振公式如下
弦振公式
f=(1/2L)*(T/ρ)^(1/2)
f:琴弦振动频率
L:有效弦长(手指触弦位到琴码的距离)
T:琴弦的张力(即琴轴拉紧琴弦的力)
ρ:琴弦的线密度
当二胡定好音之后,可认为琴弦的线密度ρ和张力T是不变的。由公式可看出,若想改变弦振频率f,只能改变有效弦长L,L越大(长),频率越低;L越小(短)则频率越高。据此完全可以计算出每个音位的准确位置(限于篇幅和必要性,这里从略)。在拉奏二胡时,手指压在琴弦不同位置,正是改变了弦长L,从而让二胡发出需要的声音。由此就可以去感悟音准的问题。
依据上面的弦振频率公式,我们还可以轻松理解各种揉弦技巧依据的基本原理。
例如滚揉,是利用指肚在琴弦上滚动,使有效弦长L以某个固定位置为中心,在短、长间做交替变化,从公式可知,弦的短、长变化必然导致频率f的高、低改变,而且是以某位置的基频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做频率的高低变化。使滚揉达到悠扬动听的效果。其频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示意图如下
滚揉弦振频率f随时间t的变化而压揉本质上改变的是弦的张力T。当加大手指对琴弦的压力时,可看到琴弦变弯了,由此可理解,确实是改变了琴弦的张力T(即琴轴对琴弦的拉力),而从公式可知,T越大f就越高,反之亦反。于是可知,压揉是改变手指压在琴弦上的力,来达到改变频率,使乐音在频率上出现变化,美化乐音的。压揉频率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见下图
压揉弦振频率f随时间t的变化比较两图可知,压揉只能在某基频位置做出高于基频的变化,而不能出现低于低频的乐音,所以压揉和滚揉动作不同,物理现象不同,在听觉上感受也不同。
所以,二胡演奏目前用的最多的揉弦属于压滚结合式。
依此类推,对于滑揉、抠揉、迟到揉弦等技巧,我们都可依此做出分析。
综上所述,学习乐器有要科学的思考,了解物理本质,会使练琴更主动,提高的更快,对其它弦乐也有相通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