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前景 >> 正文 >> 正文

张秋宪老家,我永远的眷恋和力量的源泉小

来源:二胡 时间:2023/7/24

原题:老家

作者:张秋宪

老家没有宏伟的建筑,也没有殷实的家产,只有破烂的窑洞和基本的生活用品,但她却是我永远的眷恋和力量的源泉。

从乾县县城出发,沿国道向北走到冯市路口,从  冯市路口向东走经过原阳峪五中,再下一个高岭  ,就到了我的老家。

老家坐落在一大片田野中,四周被苹果树、槐树、梧桐树、柿子树、椿树围绕,宛若世外桃源。老家由两个南北相邻的“八卦”庄子组成,每个庄子里有八孔窑洞。两个庄子的“头门”都朝东开着,“头门”前面有很陡的“洞坡”,上了“洞坡”,就到了平整干净的“门上”。

北边的庄子里住着六爷一家,南边的庄子住着爷爷一家。六爷是爷爷的哥哥,六爷和爷爷不分你我,所以,两个庄子虽有界墙之隔,但却和睦为一家。在我的记忆里,如果奶奶偶尔改善生活,爷爷一定会让伯父叫来六爷一起吃饭,六爷不来我们不开饭。一次,家里吃浇汤面,爷爷让伯父叫六爷过来吃,伯父去叫六爷,结果六爷不在家。爷爷对伯父说:“你伯肯定到九条沟去了,让我去叫。”爷爷去了好长时间还没回来,我们几个小孩饿得都哭了,嚷着要吃饭。奶奶说:“不等咧!咱吃!”伯母和母亲说:“等我伯和我爸回来再吃。”爷爷终于领着六爷回来了,其他人都迎上去和六爷打招呼,爷爷一进家门,没和谁说话,他轻快地走到院子中间的脸盆前,俯下身子、端起脸盆,倒掉盆子里的水,左手端着空盆走向厨房,顺路用右手拽下挂在铁丝上的毛巾,丢在脸盆里,不大一会儿,爷爷端着盛满水的脸盆走到六爷跟前,又附身把脸盆轻轻地放在地上,然后对六爷说:“哥,快洗,洗了咱吃饭,时间大咧!”六爷洗把脸后,满含歉意地说:“叫你们不要等,你们硬要等。”爷爷让六爷坐在炕上头正中间,他紧挨六爷坐了下来,每一碗饭来,爷爷总是先让六爷吃,六爷边吃边给大家讲他在剧团里的事儿,大家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

六爷年迈体衰,他只有一个儿子(我叫二伯),加之,六婆和二妈过世早,六爷唯一的孙子(我大哥)相对我们来说,年龄较大,已早早在西安上班,由于平时工作忙,也很少回家。所以,六爷家劳力少,每逢农忙,爷爷就让伯父、父亲和叔父帮六爷收麦、耕种……,逢年过节,爷爷让奶奶带着伯母、母亲提前给六爷和二伯打扫屋子、缝补衣服。

六爷在剧团工作,擅长拉二胡、唱戏,也经常出门念经行善。每每六爷出门回来,我们这些孙子从看到六爷开始,就一直尾随他。六爷总是边走边笑着对我们说:“看谁跟得紧,来得迟了就没有吃货了!”,于是,我们便前呼后拥着六爷直到六爷住的窑里,六爷慢慢地转过身,满面春风地看着我们,然后像小孩一样瞪着眼睛、做着鬼脸,大声对我们说“都叫爷,看谁声大。”我和哥哥、两个堂弟都憋红脸蛋、挣破喉咙般地大声喊:“爷——”,六爷哈哈大笑着说:“声都美得很!来,爷给你们取吃货。”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六爷的双手,只见他从随身带回来的大挎包里取出一个黄纸包,把黄纸包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解开扎在黄纸包外面的细绳子,又一层一层地剥去外面的黄纸,最后一层黄纸的外面浸满油渍,一阵浓香随之扑鼻而来。六爷又看了我们一眼,问:“你们一共几个人?”,我们不约而同地喊道:“四个、四个”,六爷把黄纸里的贡(一种油炸食品)平均分给我们,两个堂弟拿到贡一溜烟跑了,我和哥哥站在六爷窑门口大口吃起贡来,六爷问我们香不香,我们都说香。我不经意间抬头,看见六爷用粗糙、干裂地手指捏起黄纸里的贡渣塞进嘴里慢慢地嚼着。

六爷对我们这些孙子关爱备至,他的儿子(我二伯)和孙子(我大哥)也把我们一家人当亲人对待。六爷过世后,大哥把二伯接到西安生活,北边的庄子闲置了起来,当时大哥看到我们南边庄子里人多窑(洞)少,就让父亲携家带口搬进北边的庄子,直到我家盖了新房、搬进新居为止。

我们一个家族、两个家庭在六爷和爷爷的带领下,所有的人不但尊老爱幼、团结和睦,而且勤劳朴实、奋发向上。六爷在剧团工作,也常常在外做好事、做善事,很少闲着。二伯一人在家务农营生,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无怨无悔。除农忙外,爷爷一直带着伯父、父亲和叔父在瓦窑做泥活,他们辛劳异常,但却风雨无阻。奶奶带着她的儿媳们支撑家庭、看管孩子。那时候,我们两家人在一起都以诚相待、守望相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人和人之间没有亲疏之分、没有任何感情矛盾,尊老爱幼、和睦相处是我们的共识,同辈人之间不是亲兄弟(姐妹),胜似亲兄弟(姐妹),我们两个家庭连年被公社评为“文明家庭、五好家庭”。

我们是年彻底搬离老家的,虽然我们离开了这里,但是我们的心永远留在了这里,老家是我们全家人心中的“精神家园”。无论何时何地,老家是我们共同的牵挂和不变的眷恋,她把我们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催生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昂扬的生活状态。我们认为,在当时老家那种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我们能穷则思变、发奋图强,一步步走到今天,那么,在今天这种良好的环境下我们必须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如今,我们经常到老家看看,还要绕庄子走几圈,大家一起守护老家、守望老家,向往生活、憧憬未来。

作者简介  :张秋宪,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乾县师范学校,多年来,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在《乾州文苑》、《咸阳日报》、《现代家庭报》、《师资建设》、《中国校园文学》、《中国教育科学》、《中国教师报》、《陕西农村报》、《陕西日报》、《中华神州网》、《人民日报》发表专业论文、随笔及文学作品十万余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