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何晶
8月26日至28日,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将以线上音乐会的形式,完成疫情下的“友谊赛”。
每年,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都有一个备受瞩目的环节:指定中国小提琴协奏曲作为决赛必选曲目。这是对来自世界各地顶尖选手的考验,也是一次让选手了解中国文化、传播中国作品的好机会。
首届指定曲目是何占豪、陈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二届是陈其钢的《悲喜同源》,第三届则是比赛组委会和上海交响乐团共同委约作曲家周天创作的《夜途》。
周天
周天是“80后”,出生于杭州,是获格莱美奖最佳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奖提名的首位华人作曲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天谈到了创作《夜途》的灵感来源,“疫情之前,我有一天深夜从杭州站乘高铁去上海,当时看着车站里的人来人往,有些人可能是踏上全新的旅途,有些人可能是去找到自己的归属,有些人可能就只是一段夜途。我想用音乐,去描绘充满光明与希望的三个夜间片段。”
如何把握《夜途》的演绎?周天说:“从作曲家角度而言,我想在弓弦间展现独奏和交响乐的碰撞。”在他看来,独奏家和交响乐队存在三层关系:一是“协奏”,所谓协奏曲的协奏,就是乐队来“协奏”独奏;二是“合奏”,就是乐队与独奏“合奏”三是“竞奏”。
他特别强调,合格的20世纪以后的协奏作品,不再只是协奏或独奏来完成作品,也不再只是乐队跟独奏一个“合奏”的状态,而是通过互相竞争迸发出一种音乐的光彩。所以周天对《夜途》的期待,就是独奏家和乐队迸发出音乐的张力。
为了帮助选手更好地理解《夜途》,周天特别列出了“学习清单”,分享了包括爱德华·霍普的著名画作《夜游者》、选自巴托克组曲《在户外》的“夜之声”,华彦钧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对自己在创作《夜途》时的启发。
周天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受访者供图
责编
吕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