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你了解多少?在听到“二胡”俩字时,你会联想到什么?二胡的声音,充满了沧桑感,弥漫着一股凉凉的悲伤感,为什么二胡的声音会如此不同,让听者拾起一丝怜惜之心?
二胡,即二弦胡琴,又称“奚琴”、“南胡”、“嗡子”。始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也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
在唐朝,“奚琴”是二胡最开始的名称,发源于中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有写到“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由此可见,早期二胡踪迹,也证明了二胡在唐朝的流行。
宋朝,二胡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嵇琴”。相传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二胡就已经有了比较高的演奏水平。
元明清时期,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到了近代,胡琴才改名为“二胡”,成为我们现在家喻户晓的“悲伤”乐器。
为什么二胡的声音有种历经人间沧桑之态,让人听起来十分的凄凉?一个原因是我们被《二泉映月》框住了。《二泉映月》虽然曲风优美、悦耳,但是它的情感基调是偏悲伤的。在这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流露出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寄托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全曲将主题进行着时而沉静,时而躁动的变奏,使得整首曲子时而深沉,时而激扬。在二胡所弹奏的乐曲中,比如《赛马》就不会让听者有人间沧桑之感!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受到了街头卖艺乞讨者的影响。在大街小巷,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街头卖艺者的身影,为了衬托自身经历的凄惨,那他们为表演所选的曲子也不大可能是那种欢畅、快乐的。相反地,他们的选择会偏向那种曲风哀怨、忧伤,充满时运不济的落魄曲风。所以,二胡的声音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被定格了,给大众的印象总是带着人间沧桑的哀伤。
不排除二胡的声音确实有历经人世沧桑之态,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将二胡的音色“定死”。在听的时候,适当的用“眼”去听也未尝不可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