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前景 >> 正文 >> 正文

网红还是大师专访方锦龙大家喜欢我

来源:二胡 时间:2023/3/19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91%e5%8d%8e%e5%9b%bd/3725442?fr=aladdin

“为什么我能弹自己的脸?”方锦龙笑道,“因为脸皮厚。”

“弹脸”是方锦龙在B站跨年晚会上的一个“梗”。半年多前播出的这台晚会,至今余波未散。作为主打“年轻人文化”的B站代表作,这台晚会上最“出圈”的表演,恰恰是已经奔六、一头银发的方锦龙所奉献的。

11分钟“全程高能”的表演,方锦龙以一人之力battle(对决)一整个交响乐团,先后演奏《十面埋伏》《沧海一声笑》《火影忍者主题曲》《教父主题曲》等风格迥异的音乐。他切换多种乐器乃至用自己的脸当乐器,网友惊呼:“人形乐器实锤。”

“神仙打架”“请收下我的膝盖”……节目播出时,弹幕填满屏幕。处于话题中心的方锦龙的回应是朋友圈的一条转发,写道“器乐也该秀一秀”。

从“琵琶精”“琴魔”到“爱收膝盖的男人”,从“方独秀”“方全会”到“方天秀”(意为天天秀),网友取的名号,方锦龙照单全收。他发微博调侃:“叫什么都行,别叫老头就行,毕竟我还年轻,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他不介意“秀”,也不介意“秀”惹出的争议,“你不秀,他不秀,我来秀,中国的乐器就得天天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年轻人喜欢,证明这条路走对了。”

今晚(8月28日),方锦龙把“东方有‘乐’——国乐聆享会”带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聆享会”是他近年开创的一种表演形式,边演边讲,像是一场民乐脱口秀。演,42年的从艺经验让他很自信;讲,他说“自信的时候就敢自嘲”,类似“脸皮厚”的“梗”,就能脱口而出。

比起“出圈”,方锦龙更爱讲“渗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将国乐的趣味渗透进他们的审美。何谓“国乐”,方锦龙也有他的解读:“国,可以是联合国的国;乐,可以是世界的乐。至于民乐,就是要与民同乐。”

站在流行和传统的分岔口

年,方锦龙生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黄梅戏乐师。6岁开始习琴的他,到小学毕业已能演奏柳琴、京胡、板鼓等十几种乐器,如今更有“武器大师”之称,拥有个人收藏民族乐器之最的“锦龙国乐馆”。他是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根据史料挖掘研制了改良的五弦琵琶,使琵琶的音色、音域更宽广。

不过,考入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南下发展,方锦龙靠的并非琵琶,而是弹得一手好吉他。到各地演出,他的吉他弹唱总是很受欢迎,还出过流行歌曲唱片。难道就这样放弃从小苦练的民族乐器?没有太多纠结,方锦龙选择回归民乐演奏。

青年时代的方锦龙

当流行歌手或许成名更快,但也可能是昙花一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别人开花的时候,他在拼命扎根生长,这才长成了如今的“方锦龙现象”。有人说,民乐不流行是不懂包装,他反驳,包装的前提是有实力,“吹不响就是吹不响”。根扎得越深,才越响。

上观新闻:差一点就成了流行歌手,当时,站在流行和传统的分岔口,担心自己选错路吗?

方锦龙:大家都喜欢流行的东西,流行是风潮、是引领。难道我们的国乐不能流行吗?其实,国乐是最流行的。《十面埋伏》《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经典名曲,流行了千百年、经久不衰。要让优秀的传统音乐具有话语权,就应该去了解当下流行音乐的特点。我有过这样一段和流行音乐同行的经历,挺宝贵的。

说是选择,实际上,我没有离开过流行音乐的土壤。比如年创办“芳华十八”时尚国乐团,就是以时尚的名义演绎民族情怀。我还组过“国乐四大天王”,希望借力流行音乐的方式让更多人接触民族音乐。当时,我们去外地演出,大家疯传,“四大天王来了!”跑去售票窗口问,工作人员回答,“比香港的四大天王还厉害”,票一下子卖完了。到现场一看,不是流行音乐,但真的挺不赖。当时我搞这个组合有个条件,技术要好,形象有范儿,作为一种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芳华十八”时尚国乐团

最近,我应邀成为上海独立音乐季的推荐官,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荐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我对上海的理解,就是上善若水、海纳百川,这里具备让民族音乐变成流行音乐的强大基因。我想,在上海实现让国乐成为流行音乐的梦想,肯定会更出彩。

上观新闻:听说读小学时有位上海来的老师,对您影响很大。

方锦龙:那位音乐老师叫王烈明,对我们小城市的孩子来说,她从上海带来的理念,特别新鲜。在我印象中,她是一位特别慈祥优雅的大家闺秀,心灵手巧,当时我们的演出服都是她亲手缝制的,一面旗子甚至一张皱褶彩纸,到了她手里,都能变成色彩缤纷的演出服装。王老师觉得我有音乐天赋,不断鼓励我,给我各种表演机会,演京剧她就让我拉京胡,演黄梅戏她就让我打板鼓,二胡齐奏人不够也让我顶上。我能取得一点进步都是被她鼓励出来的,因为她总是说:“你行的,你去学吧!”衷心感激这位来自上海的恩师。

我生在长江边,与上海人民同饮一江水,说来的确有缘分:上海被称为“东方明珠”,我的抖音号叫“东方锦龙”,这次要在东方艺术中心开专场,三个“东方”凑在一块儿。上海美食、上海风情、上海腔调,上海人喜欢的江南丝竹,我也都喜欢。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也是民族音乐的发祥地之一。百年前在上海发起的大同乐会,是中国民乐的摇篮,汪派琵琶传人李廷松、程午加、孙裕德等民乐大师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前些年,我在北京、广东的活动比较多,最近我考虑将部分重心转到上海,希望能为弘扬海派国乐贡献一份力量。

上观新闻:您的专场不光是民乐表演,还有脱口秀,怎么形成这种表演风格的?

方锦龙:我一直在寻找让更多人了解、爱上民族音乐的更好路径。这些年,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很受欢迎,我自己从小喜欢相声,喜欢侯宝林、马三立、马季等相声大师和他们的名段。为什么经过几代人,他们的作品还能经久不衰、常听常新?咱们的传统音乐,其实也有很多源自生活的好玩的东西。我就琢磨着要用生动的方式,把这些能为大家带来快乐的传统文化精华提炼出来,边讲边演,寓“乐”(音乐)于乐,让观众在笑声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音乐的“乐”,也是快乐的“乐”。现在大家的工作节奏这么快,压力也挺大,能让音乐为人们带来快乐,我认为很有意义。我的音乐脱口秀会用到很多方言元素,其实也是提醒大家,注重方言,注意不要让文化断层。我们常说音乐是一种语言,某种程度上来说,民族音乐就是我们的“方言”。

方锦龙与儿子方颂平

上观新闻:您的表演看上去有很多跨界、时尚的元素,骨子里还是传统的。

方锦龙:我在创办“芳华十八”时尚国乐团时,就有一种危机感。当时大家都在搞“新民乐”,所谓中乐西奏,我做时尚国乐,就是想插一脚。新的未必就比老的好。但老的好在哪里?要让大家能懂。前些年流行的露脐装,其实敦煌壁画里就有。怎么把古老的变成现代的?确实要动脑子。我希望观众能在我的表演里看出我对传统文化的依恋和敬畏。

做民族音乐,可能蛰伏久,成长慢,但就像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长得慢,但值钱。别人在开花的时候,我在扎根,根深才能叶茂。将来我也可以再开次演唱会,让大家看看,这个大师——不,大师傅,除了“卖艺”还能“卖声”。本来可以靠唱歌、说脱口秀吃饭,为什么偏偏要做民族音乐?年轻人会对这样的故事感兴趣,进而对故事背后的东西产生兴趣。

我的音乐会,希望让观众有参与感,觉得过瘾,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而不是心里嘀咕“怎么还不结束”的那类“雅集”。我把自己变成观众,换位思考想看什么样的表演。大家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应该说总结是成功之母,要不断总结,善于发现问题在哪儿。民族音乐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有时候是“大炮打蚊子”,没搞清楚我们的受众到底需要什么。我提倡国乐“综艺化”,听上去你大概会吓一跳。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香,这“九艺”,不就是综艺吗?用有趣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我把自己定位为“国乐的应用学家”。

向“后浪”学“梗”

方锦龙是B站UP主,拥有粉丝70.2万。去年12月开账号前,他的视频就在B站广为流传,看到“本尊”登陆,网友纷纷评论:“终于不用再替您搬运了。”

是B站成就了方锦龙在年轻群体的认知度,还是方锦龙成就了B站跨年晚会跨出圈?方锦龙的看法是,创新演出的形式,只要肯用心,永远都会有,难得的是遇到知音。拿这段节目来说,这样的表演形式,他敢想他能做,如果导演不接受,乐团指挥和团队不配合,B站不认可,节目就出不来;节目出来了,如果没有一大批热爱音乐、尊重专业、理解创新的年轻观众,也成不了“爆款”。

和B站年轻UP主一起录节目,听说对方是博士,他笑回:“那我就是‘什么都不是’。”

方锦龙与B站年轻UP主

方锦龙相信,心态决定状态。

上观新闻:B站跨年晚会那段表演,花了多长时间设计?

方锦龙:要说设计,没费太多时间。接到邀请后,我和总导演、音乐总监开了两个小时的会讨论,最后在现场和百人乐队排练了两遍。要说为这个节目准备,得有50年。我今年57岁,7岁开始学琴,半个世纪的积累、琢磨,这11分钟节目,是一个爆发点。

上观新闻:去年12月您在B站开了自己的账号,当时是什么样的契机?

方锦龙:这之前有个有趣的事儿,有一次我应邀在B站做直播访谈,弹幕刷“十万人血书请方老师进驻B站”。这对我触动很大,一方面是看到年轻人很可爱,另一方面,在年轻人聚集的地方,我想,国乐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后来录制B站跨年晚会时,导演问我:“方老师,您知道您在B站的点击量吗?”我猜:“几千吧?”他说:“不对,再猜。”我说:“一万?有这么多吗?”他说:“是单个视频的浏览量过五百万!您是我们B站的四大法宝之一呢。”

真的不能小看年轻人的能量,进去跟他们混一混吧!

上观新闻:觉得B站网友有什么特点?会从中琢磨现在的“后浪”喜欢什么样的艺术呈现吗?

方锦龙:B站网友很年轻,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忠诚度高,并且有独到的见解。年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有个95后小伙儿,在B站上看过很多我的视频,特意调了班来见我。我问他:“你们B站上的年轻人喜欢怎么样的人呢?”他想了一下说:“有梗的我们就喜欢。”

这个“梗”字很有嚼头儿,值得研究和琢磨。大家喜欢我的表演,我想是因为我的东西比较“俗”吧。俗并不是不好,你看老祖宗造字的含意,这个俗字,它是由“人”和“谷”组成,是人就离不开五谷,所以俗有什么不好呢?只是我们不能做恶俗的事,而是要大俗,大俗才能大雅。

现在的“后浪”喜欢什么?我也在不断靠近他们、了解他们。最近在B站录了一个新节目《大乱斗》,带着一群80后、90后UP主一起出演。有人问我:你怎么放下身段和一群小孩同台玩儿呢?我说:教学教学,教和学是一种互动,教学相长,我这不是放下身段,而是在向他们学习,学习年轻人的新思维、新想法,这样才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

B站、抖音、快手,这些平台我都会看。草根的力量特别动人,比如前几天有个工地“古筝哥”的视频,建筑工地的小哥弹古筝,多令人感动,我就去评论区留言。我还和残障人士组成的山水乐团一起上过节目,带他们去过深圳音乐厅、星海音乐厅、国家大剧院演出。第一次听他们的演奏,我就掉眼泪。对他们而言,手里的乐器就像生命一般,没有私心杂念的爱。我相信“后浪”也会被这种纯粹的热爱所打动。

希望多几个“方锦龙”

如何评价方锦龙?方锦龙的水平怎么样?

很多年轻人喜欢方锦龙的表演,但又对自己的欣赏水准不够自信,希望得到更权威的衡量比较。

方锦龙不怕谈论这些争议。最近一档访谈节目里,他不避讳地说,“看到一些人说我,‘他连演奏家水平都不够’。我确实是不够,我这辈子的目标就是要当一个好的演奏家,还一直在奋斗。”

有趣、百变,他这么评价自己。工作人员补充:“方老师的综艺感特别强。”

“我在音乐里是一个人,出去了是另一个人。”方锦龙说。

上观新闻:网友给您取了很多名号,“网红”或“大师”,更希望大众怎么看您?

方锦龙:网友们有才啊,他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