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二胡 >> 二胡前景 >> 正文 >> 正文

小提琴梁祝60年,看各位当事人如何细

来源:二胡 时间:2022/11/15
白癜风诚信医疗 http://m.39.net/pf/a_7805810.html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60岁了

看各位当事人如何细说当年

编辑/风筝歌谣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中国民族交响乐作品中的顶峰之作,至今快走过一个甲子的里程。它创作、成熟并献礼于-年间,已历近60年风雨,依旧葱郁挺拔并独秀于广袤的音乐丛林,证明了这个作品的伟大和深远。

今天,我们选编部分当时创作人员的亲身回忆,向后代传承艺术史实。内容选自之前已经公开发表的文字。

昨天(9月9日)下午在云南昆明市大观楼,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曲之一何占豪先生(中立者),亲自指挥来自上海和昆明两地的混合乐队演奏《梁祝》古筝版,拉开了民间纪念《梁祝》诞生60周年活动的序幕。(徐福民供图)

音频:古筝版《梁祝》

何占豪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曲之一)

从全世界来说,没有庆祝某一个作品多少多少年的,一般都只是庆祝某个作曲家诞生或逝世多少年。为什么大家庆祝《梁祝》?我想有一个道理,这个音乐能够使老百姓听懂,老百姓喜欢,任何时候作曲家都要用老百姓的语言、情趣,使他们喜闻乐见,这个最重要。

现在大家讲的主创是指我、陈刚等人,其实这个不准确。《梁祝》的主创人员还应该包括当年的某些领导和上音“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的一些同学。当年在与老百姓的交往过程中知道他们根本听不懂交响乐,于是就组织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要使小提琴中国化,探索民族化的道路。我们这个小组先后创作了一批小的作品,包括我用越剧音乐写的小提琴四重奏作品《梁祝》,也就是“小《梁祝》”。后来,这个“小《梁祝》”被领导发现了,认为是条很好的路子,希望我们探索下去,才开始创作这个作品。

纪念《梁祝》创作50周年活动中,三位主创人员合影

从左至右:何占豪、陈钢、俞丽拿

提到主创人员,当年我们系的刘品老师才是主创人员之一呢,“小提琴民族化”是他提出来的,实验小组是他组织的,“小《梁祝》”要写成“大《梁祝》”也是他动员我写的,我还不肯写,一再推辞,然后他给我做思想工作,白天做不成,晚上跟我睡在一起给我做思想工作。

因为我是管弦系的学生,不是学作曲的,当时就认为作曲应该是作曲专业的事情。后来刘品跟我说,你不要认为贝多芬、莫扎特他们天生就是作曲家,他们脑子里的音乐也是从民间音乐里提炼的。我听了之后心里就开朗了。对《梁祝》我有一句话,没有刘品就没有《梁祝》。

写《梁祝》是要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学校本来只是让老师们创作献礼作品。但是因为我们成立了这么一个“民族化实验小组”,所以也就鼓励我们创作。但到底要创作什么题材的作品呢?我们小组就展开了讨论,当时我是这个小组的组长,讨论的结果就是一个要写大炼钢铁,一个是要写女民兵,这两个题材都是当时的主旋律。后来我对小组成员说,领导希望我们在“小《梁祝》”的基础上写一个“大《梁祝》”,大家看怎么样?于是大家就说,好吧,就加一个吧。这样就加上了《梁祝》这个题材。其实在当时要写《梁祝》这样一个古典的题材,我们在思想上都没有这个准备。选好三个题材之后,我代表实验小组写了一封信给学校,意思就是三个题材你们去挑吧。

推动了《梁祝》诞生的老音乐家孟波

当时我们的党委书记叫孟波,是延安来的老作曲家,他毫不犹豫地在《梁祝》上画了一个钩。在钩的时候他说何占豪既会越剧,又会小提琴,只有这个有希望,另外两个可能希望不大。这是个正确的决定,所以,也可以说没有孟波也就没有《梁祝》。

在创作《梁祝》之前,我和陈钢不认识,他不是我们实验小组的。我们不一个系,我是管弦系,他是作曲系。创作《梁祝》时,刘品就提出来,我们不是作曲专业的,这么大的作品光靠我们管弦系肯定不行,要找作曲系的老师或同学跟我们合作。我们当时想到的就是实验小组成员丁芷诺的爸爸丁善德老师,他是作曲家,我们希望他给我们上课,跟我们合作。

年留影,左起:何占豪、丁善德、陈钢

丁善德向我们推荐了陈刚,因为他是作曲系的学生。当时我们正在下乡慰问解放军,在浙江温州,陈刚恰好跟我们在一个队,我就代表实验小组去找他,邀请他跟我们实验小组合作。起初他并没有答应。

前三个月我是跟我们小组的丁芷诺合作的,她也不是作曲专业的。到了第二年2月份,陈刚参与进来,后面三个月是我跟他合作的。他作为作曲系的专业生,对我的帮助也很大,他不光是配器,在创作过程中提供了很多设想。

陈钢对越剧的旋律不熟悉,旋律基本是我写的。我先写好旋律,然后拿给他看,他觉得可以了,然后他就配伴奏。他觉得这个地方还缺点什么东西,我再当场补充。旋律由我来写,写好之后,他先配上钢琴伴奏,我们再一起到老师那里去。整个完成之后,他再写成管弦乐队版。在我写旋律的时候,他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初稿到祝英台投坟殉情就结束了。初稿完成之后,我们到院里演奏给领导们听,我拉提琴,陈刚弹钢琴伴奏。党委书记孟波就问,为什么没有化蝶?我当时说,人死了不会化蝶,我们年轻人不相信迷信。孟波对我们说,还是要加上“化蝶”,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写作,也是我们的传统。在孟波的建议下,我们又补充了“化蝶”。

《梁祝》年首演于上海兰心大戏院

作品定型后由谁来首演也是一个问题,当时安排了两个人,一个是俞丽拿,她的演奏充满了激情,但音准略有欠缺。另一位是沈榕,音准没问题,但激情不如俞丽拿。当时考虑到新作品需要用激情来打动听众,最终就决定俞丽拿首演。

年5月27日,《梁祝》在上海首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首演非常成功。首演那天我也在乐队中拉琴。当时的一个想法就是,总算完成了。

最后说一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戏曲界、音乐界几辈人的劳动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能炫耀个人的作用。

音频:俞丽拿年独奏版《梁祝》

陈钢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曲之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年,我与何占豪都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虽然我们的家庭背景与文化背景迥然不同,之前也并无交往,而且两人分别就读于不同的系不同的专业,但我们都有一颗共同的赤子之心,都想通过谱写《梁祝》这样一部在中国流传一千六百年以上的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来表现中国人民对不朽爱情的歌颂与追寻。

《梁祝》诞生前有一个背景,那就是由一个口号、一个小组和一部电影造成的前期铺垫。

“一个口号”就是指当时提倡的“民族化”口号,在这个口号的影响下,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在支部书记刘品的倡导与支持下,将以何占豪为首的几个小提琴专业的学生,组成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来探讨小提琴演奏与创作中的民族风格问题。

“一部电影”是指年出品的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它上映后即在年的第八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音乐片奖。

这些条件都是《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前期铺垫与“催生素”。但《梁祝》诞生的时代却又是一个不该诞生《梁祝》的时代。

年,创作《梁祝》时的陈钢

年是一个狂热的年代,它的主旋律是“大跃进”、“三面红旗”、“人民公社”和“女民兵”。而描写“才子佳人”的《梁祝》却是与当时的主旋律格格不入的。那么,它又怎么会被时代所容忍,而且还被定为献礼作品全力推出呢?

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当时上海音乐学院的党委书记孟波。他竟然不赶潮流,在实验小组上报的三个题材《女民兵》、《大炼钢铁》和《梁祝》中,“圈”中了位居第三的《梁祝》,这无疑是一种冒风险的选择。

除了这一“圈”外,他的一“点”和一“顶”也是《梁祝》得以成功缺一不可的关键。一“点”是指他的“画龙点睛”。《梁祝》初稿完成时,只以“殉情”结束,没有后来的“化蝶”。是孟波提出了要加“化蝶”来表现一种中国式的浪漫主义的反抗,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生前不能成双对,死后天上蝶双飞的意念。一“顶”是指党委在讨论创作班子成员名单时,有人提出“陈钢出身不好(父亲是右派),不宜参加献礼创作”,可是被孟波顶住了。他说,出身不能选择,重在本人表现。我想,如果没有他这一“顶”,可能也会有别个样式的《梁祝》出现,但当然不会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梁祝》了!

年,《梁祝》试奏活动

左起:俞丽拿、沈西蒂、丁芷诺、何占豪、孟波、贺绿汀

在写《梁祝》呈示部(“相爱”)中的副题时,用了一段小快板来比喻梁山伯与祝英台共读同玩的欢乐情景。当时为了加强作品的民族色彩,曾经想在配器时加入一组民族弹拨乐器(三弦、琵琶和月琴)。那时的学生乐队,每周只能排练一次,第一次排练时,我完全听不到这组弹拔乐的声音,因为它们在大乐队里全被淹没了。第二次排练时,我要求他们尽量地使劲弹,结果听见了,但听到的全是噪音!这可怎么办?第三次排练时,演奏民乐的同学因开会请假,没来排练,结果音响显得很干净统一,而弦乐的拨弦也可以代替民族弹拨乐的音效,因此,到第四次排练时就请他们不要参加了。

人类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球村里,首先要国际化,要找到一个共通的交流平台与世界对话,同时又融入特有的民族元素。这也就是当初为何要将《梁祝》写成小提琴协奏曲而没有写成二胡协奏曲的缘故。《梁祝》的人文价值就是因为通过了一个中国的民间传说,谱写了普世的爱。

音频:西崎崇子(日本)独奏版《梁祝》

俞丽拿

(《梁祝》首演独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年,那一年考进上海音乐学院本科管弦系,我还不到17岁。

从上音附中开始,我在乐队里就是拉小提琴的,那时这件西洋乐器对于国人来说还十分陌生。我们到农村去演出,选了外国的一些经典小提琴曲,演完以后,大家说听不懂,我们感到了强烈的挫败感,决定成立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校党委同意了,但却没有把我的名字列进去,理由是我专业成绩好,担心我搞分散精力。我打报告坚决要求才获批。就这样,我们一共六个人,五个大一的女生,加上一个男生何占豪,组成了这个小组。”

最初的实验,是从民族音乐里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曲目用小提琴演奏,像广东音乐《步步高》、西北民谣《四季调》、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但我们依然很迷惘,有一次我到北京演出,在舞会上周恩来总理请我跳舞,我向总理吐露了我们小组的苦恼,总理说,你们年轻人敢想敢做,一定能解决问题的。一年以后,总理到上海来,我们就用小提琴给他演奏那几首民族音乐。总理听完对我说:“俞丽拿,你提的问题现在不是解决得很好吗?”我一听就愣住了,我一个小小的演奏员一年以前向总理提的问题,他居然还记得!

上音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活动,男生为何占豪

转眼到了年的下半年,我们管弦系开始准备年国庆10周年的献礼,大家商定要创作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至于题材,当时正值“大跃进”,所以想了“全民皆兵”、“大炼钢铁”,最后才把最适合小提琴特点的《梁祝》作为备选题目列上去。但是恰恰就是这个题目,被独具慧眼的党委书记孟波选中了。

我们是管弦系的,不是作曲系,创作起来有难度。后来领导从作曲系四年级调来一位高才生帮助我们,他就是陈钢。陈钢和何占豪两个人真的是缺一不可,陈钢有作曲的功底,何占豪熟悉产生《梁祝》的土壤——越剧。他是进修生,来自浙江越剧团乐队,受越剧的影响很深,我们开玩笑说,他的骨髓里都有越剧的味道。所以《梁祝》是集体创作的结晶。

年,俞丽拿首演《梁祝》

年5月4日前,作品定稿了。5月4日以后,整个乐队开始手抄乐谱,进行排练。5月27日,我们带着这个节目参加了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行的新作品音乐会。这也是《梁祝》这部新作首次公演,但我们心里真的没底。我们8个女生站在乐队的最前面,穿着白衬衫、黑皮鞋、短袜子,拉小提琴。

当我演完最后一个音符,台下静静的,没有掌声,我的心扑扑地直跳。就在这个时候,掌声雷鸣,而且一直止不住,我们谢幕谢了很多次,把陈钢、何占豪也拉上来了,掌声还是响个不停。因为是新作品音乐会,我们根本就没有准备返场曲目,最后没辙了,只好把整首曲子从头到尾再来一遍。两遍加起来,一共拉了50分钟。只有那天,我真的拉了两遍,今生今世再没有过……

还是要再提一下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在聆听了《梁祝》之后,对这部作品非常欣赏,周总理经常陪同外国元首来上海,在上海安排文艺演出,周总理差不多每次都点名要听《梁祝》。有一次演出结束后,让工作人员把我叫了过来,说:“小俞,和你商量个事情。”总理的语气很温和,但态度很认真:“我觉得《梁祝》太长了一点,你和两位作曲家去说一下,能不能改得短一些,这样演奏效果可能会更好。”我愣了一下,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没想到周总理会提这样的意见。周总理见我不吭声,又说:“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供你们参考。”

周恩来总理与《梁祝》创作人员

那天晚上回家,我心里有点七上八下。当时,《梁祝》已经广为流传,旋律已经深入人心,我认为《梁祝》已经是一个定型的作品。可周总理提了这样的意见,如果回到学校里一传达,肯定从上到下都会极度重视,可《梁祝》怎么改?能不能改?我思忖再三,觉得《梁祝》不能再改。我想,总理只是以个人的意见和自己商量,没有必要大事张扬。回到学校,见到陈钢和何占豪,我犹豫了一下,终于一字未吐。

几个月后,周总理又一次陪外宾来上海,又一次点名《梁祝》。演出结束时,周总理见到我就直截了当地问:“小俞,你们没改嘛,《梁祝》还是那么长?”此刻,我有点紧张,站在那里,看着总理,只是笑,不回答,笑得有点尴尬。周总理见我不作声,沉吟了一下,笑着挥了挥手,大声说:“我不能苛求艺术家,能不能改,由你们自己决定吧。”看到周总理的笑容,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此后,周总理再也没有提起此事。

这件事,我很久都一直没对人说,但我永远记得周总理宽容的微笑,记得他挥手的动作。在我的记忆中,周总理是一个真正热爱艺术、懂得尊重艺术家的伟人。回忆这件事,我深切地感悟到周总理给我的一个启示: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就要坚持。

音频:薛伟独奏版《梁祝》

丁芷诺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音乐家丁善德之女)

年秋天,上海音乐学院招收了第一批25名少年班学员,他们被视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音乐家。这25名学生里,就有后来因为首演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举成名的俞丽拿,我也在其中。

当时考少年班的时候,俞丽拿等几个同学学钢琴,有一个同学是拉二胡,有几个是唱歌,甚至有一个同学靠做体操通过的入学测试,只有我一个是拉小提琴。一年的理论基础学完后,少年班分班,我、俞丽拿等7个人分到了小提琴班。

年,上音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丁芷诺供图)

年,上音“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成立了,成员包括丁芷诺、俞丽拿、何占豪、沈西蒂、沈榕等人。他们研究沪剧、越剧、评弹,致力于“让小提琴说中国话”,发出新的声音。

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了。《梁祝》如今公认的作者是何占豪与陈钢,但其中也有我的投入。当年陈钢完成总谱后,夹在自行车后座上去学校参加排练,到了学校却发现谱子丢了。后来,我自告奋勇参与了重写。现在的总谱上,“草桥结拜”一段小快板,就由我执笔编配的。

音频:盛中国独奏版《梁祝》

26:42

视频:諏訪內晶子(日本)独奏版《梁祝》

本文首发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