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二胡鼻祖刘天华先生原名刘寿椿,生于年2月4日,因猩红热病卒于年6月8日。刘天华先生是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
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作有十首二胡曲:
1.《病中吟》
年刘天华遭受失业、丧父、贫困之厄运,自已又患病,感触颇多,孕育了初稿。
2.《空山鸟语》
初稿写于年,十年后定稿。乐曲通过描写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颂及美好生活的向往。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
3.《月夜》
年初稿,年定稿。通过对皓月当空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
4.《苦闷之讴》
又名《苦中乐》,乐曲表现了内心的苦闷及要消除苦闷的乐观精神和决心奋斗的意志。
5.《悲歌》
又名《处世难》。刘天华作于年。有两种弓法,旋律绵长,节奏有力,表达了一种激愤的情绪。
6.《良宵》
又名《除夜小唱》,作于年,是他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乐曲表达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那晚他心情特别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欢乐气氛的感染,即兴拉弦作曲,一气呵成。
7.《闲居吟》
作于年暑假。旋律清妙动听,在体现作者返朴归真,怡然自乐的同时表达了对事业的思虑及未来的憧憬,乐曲带有假日休闲的生活意趣。
8.《光明行》
作于年春,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铿锵有力,气势豪迈,节奏富有弹性。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
9.《独弦操》
又名《忧心曲》,刘天华作于年1月。表达了作者忧心忡忡,想努力寻找出路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10.《烛影摇红》
刘天华的最后一首作品,作于年。节奏明快,跳跃感强,富有舞蹈性。用烛影摇红这个词牌名恰当地表达了这首舞曲的舞姿和情调。此曲并不是尽情欢乐,似一个受压迫的歌女,强颜欢笑,婆娑而舞,在华丽的、激情的曲调中蕴含着悲愤。
刘天华二胡曲谱合集分享-图文整理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