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人文古广陵,筝音琴韵绿扬城。中华绝响重鸣世,争赏龙吟凤哕声。
扬州是“中国古筝之乡”,又为“琴筝产业之都”,在这座城市里,时常可以听到清越的筝声,在这座城市的上空清雅盘旋。如今,扬州的古筝产业,已经是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之一,年产量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二。
一张张古筝,印着“扬州制造”,在大江南北,在天涯海角,奏着一首首古筝曲。屡屡看到这热闹闹、活泼泼的场面,田步高就很有感触。43年前,扬州的第一张筝,就是出自他手。
研制古筝制作(右三为田步高)
自己动手制作乐器
水火交融斫第一筝
当年,田步高是学师范的,扬州“小红花艺术团”,就是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成长起来的。在艺术团里,他负责乐队的训练和排练,一干就是8年。乐队缺少乐器又无钱购买,让他有点捉襟见肘。有次在泰兴溪桥,看到当地的小提琴生产,很受启发,别人能做,自己为何不能做?经多方联系,上海音乐学院给他寄来一份大贝司图纸,他就利用自己业余的木工技术,研制出了儿童小提琴和儿童大贝司,供乐队使用。这件事也激发了他制琴的兴趣,后来还为扬州市文化馆和扬州师范学院各做了一把成人大贝司,并引来南京同道的参观和赞誉。
那么,古筝呢?田步高找到扬州古筝的推广人张弓,并立刻达成共识:研制古筝,培育新人。于是开始着手研制第一张古筝,先是找到几棵倒伏的泡桐树,开成底面板,干燥了几个月,又到漆器厂买红木下脚料,准备做古筝的码子、岳山和配件。
那是在年,田步高和张弓在没有样品、没有师傅的情况下,请来南艺涂咏梅老师画了一张草图,找来一个木工配合,研究制定各种方案,就开始了扬州第一筝的试制。
古筝的面板应是弧形,可泡桐板是平板,用多大的外力也不能使它变形。田步高想到了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准备了一堆稻草点火后在下面烧,两个人抬着面板,在火上烤,正面浇水,反面火烤,还要不停移动。当时正逢夏季,在火堆旁烤面板,烤得汗流浃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烘烤,终于将一块平板烤成像瓦片一样的弧形了。
古筝的框架预先就做好了,但怎样把面板用胶粘在框架上呢?田步高用制作大贝司的经验,早就劈好几百根竹条,预先买了鱼膘熬制了鱼胶,用煤炉给鱼胶加热,用刷子将胶刷在框架上,用一根根竹条弯过来,垫上小木块,把面板紧紧地撑在框架上。
田步高
“钿筝金粟柱”,柱即古筝的码,顶天立地人形码,主要传振的部件,就如小提琴的桥,二胡的码一样,要想做码是很费劲的,用钢丝锯拉出外形,用木锉砂精细加工。但码上口的骨槽就不好锯,钢丝锯,木工小角锯都不行,后来想到用钢锯,把四根钢锯条合在一起,一锯下来就是一个宽五个米厘的骨槽。
古筝做好了,有筝无弦总不行,当时已打听到上海生产古筝弦,而且是钢丝尼龙弦,于是请出差上海的朋友到南京东路乐器店买了27元一套的弦。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扬州第一张古筝终于装配调音了。音色如何?大家心里都没有底。于是就让小红花的学员陈诚上台古筝独奏《渔舟唱晚》。当他们在舞台下,听到这张古筝发出来的清朗乐声时,一时间,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少年宫前合影(左二为田步高)
下海创办琴筝产业
博物馆展历史文化
年,中国首届古筝学术交流会在扬州召开,少年宫派出了四十名小筝手的古筝齐奏。四十名唇红齿白的小朋友,用稚嫩笋白的手指,拨弄出一首首激情澎湃的筝曲。来自全国的古筝专家们,都非常惊讶,因为如此齐整的古筝演奏队伍,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找不出第二支来的。
同样是那年,全国兴起了校办工业大潮,田步高借了元,在市少年宫创办了扬州民族乐器研制厂,开始了创业之旅。要知道,当时的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投资办厂,那是需要极大的魄力。
企业创办好了,但古筝产品属小众产品,没有销路,必须培育市场。于是田步高一手抓产品,一手抓培训,抓住古筝产品与全国少年宫古筝培训这一结合点,开展长达二十年的全国少年宫的古筝师资班集训,走出了一条以教促销之路。多少年来,太多的古筝老师,来到扬州,再从扬州出发。
创意、创新,永远是行业的内核。田步高首创了《少儿百筝大齐奏》《老中青少幼》等十多项文化创意,对古筝共鸣箱结构进行创新和改进,双弧古筝、双箱古筝均成专利产品,还结合扬州漆器和玉器工艺,走出了古筝产品工艺化之路。
从年第一届中国筝会之后,国内出现了古筝热,扬州出现了制筝热。由他谱写的《少儿百筝大齐奏》已遍布全国,已演变成千人古筝奏乡情和万人古筝大合奏。当年在扬州筝会上以一曲《打虎上山》一鸣惊人的王中山,以及李萌、周望、王蔚、闫爱华等古筝新苗,如今已成为参天大树,誉满筝坛,真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滚滚筝河涌新波”。
此后,田步高还创办了华夏琴筝艺术博物馆,填补了国内博物馆在琴筝艺术方面的空白。田步高明白,只有充分意识到琴筝艺术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才能让这门艺术,绽放出更为璀璨的光华。
记者王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770.html